中國唯一的海洋霸權是怎麼建立的

鐵血軍事網 發佈 2021-08-10T02:50:55.248205+00:00

作者: 今視點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今視點(ID:jsd00001)。歷史大多數時間,我們的先輩都在忙活種地的事,喜歡能長莊稼的地方,不太正眼看大海,經常讓犯了錯的官員、犯人去海邊接受懲罰。

作者: 今視點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今視點(ID:jsd00001)。

歷史大多數時間,我們的先輩都在忙活種地的事,喜歡能長莊稼的地方,不太正眼看大海,經常讓犯了錯的官員、犯人去海邊接受懲罰。但也有一次例外,人們發現在海上能賺到好多錢,大家一擁而上、一不小心竟然弄出個海洋霸權。

霸權的意思是: 最強大的敵人來了,我能打跑他!哦,別誤會,我說的不是鄭和,他的船隊牛X,但他是不戰屈人之兵、以德服人,除了不長眼的海盜,鄭和沒打過別人、沒有控制任何地區,算不上真正的霸權!

一、貿易催生倭寇

鄭和七下西洋是朝貢貿易的配套工程,他跑了幾趟後,朝貢國家從東南亞到東非,一下多了幾十個。

世界那會已經是大航海時代,東西方貿易繁榮,書上說歐洲人民喜歡中華三寶:瓷器、絲綢和茶葉,太含蓄了!實際上他們的興趣要廣泛的多,只要看到大天朝的東西,就沒啥抵抗力,無限量的買買買,買一切可以買到的東西:棉布、麻布、砂糖、大米,甚至還有藥材,對!就是今天一半人嗤之以鼻、一半人深信不疑的中藥。

自家的商品大賣特賣,放在今天任何一個國家,做夢都能笑醒。但明朝卻不怎麼高興,甚至有點煩躁:大天朝無所不有,我不想賺你們的錢,也不稀罕你們的東西…….如果非要來買我們的商品就先進貢,完了你可以帶點東西回去!

這就是朝貢貿易:你先認我作老大,我才允許你N年進貢一次,琉球是小兄弟,兩年來一次!日本每次都要來很多人、買很多貨,嘰嘰喳喳很煩人,就十年來一次吧!

顧客是上帝?大天朝眼中沒有上帝,我是以德治天下,你帶來一船貨、我還回去三船,賞你的!面子賺足了,但國家和商人不僅沒錢賺,搞不好還得賠。明朝中後期國力衰落,這勞民傷財的事就干不下去了。

朝貢貿易停了,通商口岸也不開,歐洲貴族們沒茶喝、沒漂亮衣服穿,眼見日子要退回中世紀了!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限制越嚴、鋌而走險的人就越多,正規渠道的商品少了,走私的利潤就多了,馬克思說話:有了300%的利潤,大把人會拼著命干!

黑市貿易越做越大,走私的人也就越來越多,發了財商人開始琢磨怎麼排擠對手,購買武器、僱傭打手,一邊防著路上的海盜,一邊瞅機會幹掉別的商隊。一時間商人、海盜、倭寇、土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亦商亦盜、半商半盜,很難分清楚。

可能很多人會問,為啥把這些人叫倭寇呢?倭是指日本,明朝的走私生意那麼紅火,消息傳到日本,有些破產武士浪人為了討生活划著船就來了,他們都會點武藝,順勢就當了打手,當然也有直接動手搶的,就成了海盜。但總的來說,這些走私為生的人大多還是東南沿海的中國人,把他們全當是日本人叫成倭寇,還有些複雜原因,今後找機會再聊,今天就先認為誤傳吧。

二、倭寇的根源是封閉

我們的歷史書喜歡講帝王將相,倭寇這類貨色上不了席面,但明朝在幾千里沿海一直駐防軍隊,養兵又很費錢,一兩百年就這麼耗著,國家財政被小刀子割肉,這要放在人身上就是千刀萬剮,看著一刀不要命,但一刀一刀積累下來,無藥可醫萬劫不復。

說倭寇是明朝滅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毫不誇張。

在明朝的執政者看來,沒有西洋貨不過是少了一兩件玩意兒,不開放口岸也不是啥大事,明朝號稱白銀帝國,全世界白銀超過一半都流入中國。但倭寇問題不一樣,不能保護臣民是大事,特別是外族侵擾的時候不能保護臣民,就變成政權合法性的問題。

明朝抗倭歷時百多年,最有名的是戚繼光,他是個技術小能手,改進了槍炮火器,還從古典兵書中,領悟了一套「鴛鴦陣」,近戰能力也大大提高,敵人昨天還能拼拼刺刀,今天就被陣法亂刀剁死,這仗就沒辦法打了,倭寇們只要看見戚家軍旗號,遠遠的就跑了。

然並卵, 倭寇的根在海上,病根在封閉——倭寇有船有島,你不過去打,他們永遠都在那裡。病根幾乎無藥可救:朝廷不讓做生意,東南沿海山多人多地又少,大家想活命、想賺錢,走私就成了唯一的活路,走私生意做大了,就得弄點私家兵勇保護,而兵和匪往往就是一念之差,軍餉不夠花,搶錢搶妹子就是難免的事,海禁不停倭寇消停不了。

也不是沒有明白人,比如戚繼光的同事俞大遒將軍,就是個被嚴重低估的明白人,不僅因為他倆多次合作重創倭寇,更重要的是俞將軍提出過兩條作戰思想: 一、打倭寇要主動出海進攻;二、海戰要大船打小船、大銃打小銃。

這思想很牛X,舉個例子就能說明白:海軍天生就是進攻性軍種,一定要動起來、主動攻擊敵人的薄弱之處,海洋軍事大國西班牙、荷蘭、後來的英日,和現在的美國,無一不是讓軍艦游弋于海洋生命線上,控制敵我的資源和補給。

中日曾在清末爭奪朝鮮,日軍在渤海切斷中國補給線、擊沉「高升號」運兵船,船上近千名士兵除百餘人被俘,其餘都被打死淹死,不要小看這一千陸軍,他們是淮軍,晚清重金培養的現代陸軍,朝鮮當時駐軍也就1800人,近一半精銳讓人家軍艦幾炮就滅了,這仗還怎麼打?朝鮮很快就丟了。

第二條說的就是「大艦巨炮」,我能打你、你打不到我只能幹瞪眼;你我各挨一炮,我船大能扛,你船小over——這例子就更多了,德國的俾斯麥戰列艦做到了5萬多噸,主炮380mm,曾單挑英國兩艘大型戰列艦,幾炮秒殺胡德號(4萬噸級)、重創威爾斯親王號戰,就是個水中怪獸、根本沒對手,最後還是被飛機給炸沉的。

扯的有點遠,但和海洋霸權有很大關係,就多囉嗦了幾句。

正因為俞大遒的海軍思想沒人重視,抗倭英雄只是戚繼光一個人風光,明軍就只能在陸地被動防守、跟著敵人後邊追、軍隊消耗大,民眾不斷被掠奪損失也很大。

官民疲於奔命的局面,一直持續到鄭芝龍的出現。

三、鄭芝龍的水泊梁山

鄭芝龍出生在福建小鄉村,從小想行俠仗義揚名立萬,卻陰差陽錯成了宋江式的人物。

鄭芝龍的家鄉安靜祥和,換句話說就是沒有發展空間折騰不開,鄭芝龍好動性格根本閒不住,早早就跟著舅舅去澳門闖蕩。到了大城市一下開了眼界,知道努力上進,還挺能吃苦:從水手做起,升帆、掌舵到記帳、進出貨啥粗活累活都搶著干,很快摸清了經商的門道,獨立門戶做了個小商人。

澳門是個水路碼頭,得經常去各地找買賣,鄭芝龍第一次去日本進貨就碰到了兩個貴人,從此一生奇遇不斷:先說第一位貴人細川翁昱皇,這是個老華僑,鍛造刀劍技術很好,客戶有不少貴族和武士,在日本很有人脈。他見鄭芝龍儀表不凡、器宇軒昂,是個人物,就把女兒惠子嫁給了鄭芝龍。婚後惠子生了個兒子,起名鄭福松,後來回到中國改名為鄭成功

有些人對鄭成功的身世不爽,包括一些日本人也嚷嚷說鄭成功是日本人……怎麼說呢,惠子的老爹是中國人,本名翁昱皇,長期在異國定居,為了生活方便改了名字叫田川翁昱皇,這與張本智和差不多,也是人之常情。而惠子小姐本人是二代華僑,血脈還是中華血統,大家看著理解吧。

鄭芝龍碰到的第二位貴人是大海商李旦,這老頭經商一輩子,控制著很大部分的中日貿易,船隊已達數十艘商船,也有小規模的軍隊,在中國海域很有聲望。當年荷蘭人初來乍到,急著進貨開張做買賣,明朝一看這愣頭青不懂規矩根本不屌他,荷蘭剛滅了西班牙,氣勢很盛一言不合就想開練,李旦趕緊出面做和事佬勸了半天才消停。

那時在海上做生意要冒生命危險,經常生意做得好好的人就沒了。鄭芝龍做生意精明,耍勇鬥狠更是從小就會,是海上最缺的人才,投奔李旦沒多久就成了小頭目。

李旦早年在台灣北部有塊生意,被西班牙搶走了,一直是個心病。鄭芝龍記在心裡,帶著戰船四處找西班牙人打架,一發狠竟然把西班牙商隊攆出了東亞。這下可把老頭高興壞了,不僅出了口惡氣,還攆走了競爭對手!

小伙子年輕有為!家裡還有幾口人?有老婆嗎?咳咳,我沒有兒女,做你義父好不好啊?

「窮小子在船上做苦工,成天被女監工打罵、真實身份竟然是……」,這種故事啥時候都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段子!!鄭芝龍做義子進了豪門,不久後又去台灣做分公司的副總經理,打理台灣的生意,夢幻般的奇遇像小說一樣。

沒幾年李旦染病去世,作為義子的鄭芝龍繼承了所有財產。說來也巧,當時台灣總經理顏思齊得風寒也死了,一時間群龍無首,李家的生意和軍隊一下全掌握在鄭芝龍手中。

鄭芝龍沒讀過啥書,但對知識非常重視,當年剛到澳門就信了天主教,很注意向西洋人學習:學海戰技巧、改進中國老式帆船、購買仿製西洋槍炮;還向葡萄牙人訂做了150門巨炮,能發射40磅炮彈,是當時最先進的炮,這150門巨炮到了幾十年後,重孫子鄭克塽守台灣時,還發揮著巨大作用、一點也不落後。

年輕首領專心做海盜偶爾經商、野蠻茁壯成長,接手李家商隊時只有幾十條船,三年之後就發展到上千條船、三萬人的強大隊伍,成了中國海上的一方霸主!

鄭芝龍能做大,自己的努力是前提,但也和荷蘭人支持密不可分,荷蘭是西方的後起之秀,一直沒能從明朝獲得貿易權,走私的口子又太散,難以做大規模,於是荷蘭人扶植鄭芝龍收編各路海盜,儘可能收攏走私的上游出口,擴大生意規模。

鄭家發展到這個規模,朝廷已經毫無辦法了,偶爾拼湊一點人馬出來抗倭,還不夠鄭芝龍塞牙縫,上文提到的「中國少有的懂海軍的俞大遒」,呃,他本人早過世了,現在是他兒子俞咨皋帶兵,剛打了一場就被鄭家軍打死了。

朝廷的套路是打不過就詔安,福建巡撫以「游擊將軍」的官職招撫鄭芝龍——這招數就像孫悟空被封弼馬溫,但雙方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福建官方名義上「消滅」了倭寇,鄭芝龍出任游擊將軍,就可以打著官軍的旗號名正言順收拾競爭對手,一下就有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效果!於是很開心的同意了。

朝廷名義上詔安了「鄭家軍」,卻沒錢發軍餉,鄭芝龍也不介意,他也不缺這點錢,正好有藉口不聽朝廷命令,一門心思打海盜!嗯嗯,就是武力收編競爭對手,鞏固自家的地盤和生意。在「清剿」西南方向的海盜劉香後,東南亞的貿易也被收入囊中。明朝對外走私商路都被鄭家壟斷。

從此以後,明朝境內三千多條商船,無論去哪裡都得掛「鄭家」的旗號,否則不能出海。但更厲害的是,對於來往中日台、東南亞的商船徵收商業稅,小船500兩、大船2100兩,西洋船體量大,一律收3000兩。當然收了錢、掛了我家的旗,也保障你的安全,沒人敢打你搶你。——話說這片海,鄭家不搶的話,誰還有能力搶呢?

這就是「許可證+稅收+軍事保護」的模式,哪有海盜、商人是這麼幹的?朝廷衙門也不過如此!

有個流行的段子:一學生問商學院的老師,什麼才是最好的商業模式呢?老師畫了一把槍對他說,用槍建立一個國家然後開始收稅,就是最好的商業模式!

這模式鄭芝龍幾百年前就做到了,用十餘年時間,火併各路海盜、吞併各家山頭,搞一個「軍事武裝為後盾的商業集團」,不在國家體系之內、亦正亦邪、亦官亦民,就是個超白金版的水泊梁山。

四、一轉身就是永別

清軍打下南京後,南明基本就完蛋了,但仍有遺老遺少尋找各地朱家血脈,試圖延續明朝國祚。鄭家在福州擁立了唐王稱帝,這就是隆武皇帝,隆武帝沒錢沒人,只能抓住鄭芝龍當救命稻草,封鄭芝龍為平國公、太師。

鄭芝龍殺伐決斷不在話下,但這不是當太師嘛,時不時要和皇帝、大臣討論國事,這伙遺老遺少大多是江南的東林黨,文縐縐酸的不行,和他們說話,粗人鄭芝龍很撓頭,就把兒子鄭成功帶在身邊,給自己當文書順便見見世面。

鄭成功七歲回到中國,和父親不一樣,從小就是個學霸,14歲考中秀才,20歲被選入國子監,拜了個師傅叫錢謙益,這師傅是個奇葩,娶了秦淮八艷的柳如是,清軍打過來的時候想以死明志,打算跳河,又覺得水太涼了沒死成……呃,老學究,人品一般但學問很好,晚明的大學者。

開了幾次會,隆武帝發現這年輕人是個人才,拉著鄭成功的手越端詳越喜愛,動情的說:卿本佳人又有文化,但可憐我一路逃命,妃嬪們來不及生女兒,沒辦法招你做駙馬,就賜你朱姓吧,今後就是一家人了,千萬不要忘了我!

隆武帝常年流亡經常吃不飽飯,但講起話來仍保持著皇家氣象,演了一出漢獻帝寄情劉玄德,幸好鄭成功才二十出頭,不像油膩大叔那麼狡詐,被隆武帝真情和悽慘感動的稀里嘩啦,誓死效忠老朱家。

此時中華大地亂成一鍋粥,我們捋一下形勢:

明帝國已組織不起任何軍隊,否則也不會被一幫子農民打到北京,保留香火的永曆皇帝不知所蹤,隆武皇帝在福建。

李自成在北京沒坐住,被吳三桂+清軍聯手剿滅了。

吳三桂還有七八萬關寧鐵騎,他信不過大清,悶頭往雲南跑了。

大清倒是在北京坐穩了,但朱家太子冒出來十幾個,各地反清復明鬧成一片,也夠心煩的。

隆武帝躲在福建只能靠鄭芝龍,鄭家軍有3000條船、部眾超過10萬,如果是海戰,清軍和吳三桂加在一起都打不過鄭家軍,但陸戰就是另一回事了,騎兵是陸戰王者,清軍和關寧鐵騎又是王者中的王者,鄭芝龍一點信心都沒有。清兵剛到福建,鄭芝龍就被洪承疇策反了,明里暗裡做了一些手腳、消極怠工,隆武帝逃亡中被殺了……

面對歷史大潮,大多數人還是凡人普通人,首先顧忌的還是自家老小,很遺憾但也很常見,畢竟上下數千年稱得上民族英雄的也就十多人!

鄭芝龍被招進北京、封了大官,但好運已經用光了,十幾年後一杯毒酒送他走完了宋江的路,重演了水泊梁山的風光與悲涼。

五、差點收回南京

鄭芝龍覺得明朝已經完了,想帶兒子一起去北京當官,官大小不重要,能安穩過日子就行,那麼多名臣武將都去了新朝廷當官,咱一個海盜商人還掙扎個啥?

鄭成功當時23歲,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時候,隆武帝說話時的慘樣經常在眼前晃動,他覺得他爹對不起隆武帝,家族事業也快敗光了,一賭氣帶著幾個叔伯兄弟出海了。還別說讀過書見識就是不一樣,他這一走至少給鄭家留下了香火沒有絕後。

出走後鄭成功先在廈門、金門站住腳,第一件事就去收編鄭家的商隊,鄭成功本來就是名正言順的少主,鄭芝龍一走,大家很自然的都歸攏到他旗下。不過也有兩個頭目趁亂想獨立門戶,被鄭成功一個「鴻門宴」就給解決了。

第二件事是打出反清復明的旗號招兵買馬。江南福建那會是全國最富的地方,大明朝廷沒錢,但這裡的鹽商、海商個個富可敵國,清軍想儘快的恢復賦稅,手段非常兇殘,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都發生在這會,大夥嚇得要死,能動彈的富商、難民、遺老遺少全往南跑,剛好鄭成功還有國姓爺的名號,很多反清的隊伍都去投奔他。

鄭家財力雄厚、海軍無敵,清軍拿他也沒辦法,雙方就打打停停耗了十年。但整個大陸的形勢對鄭成功很不利:明末的戰亂、腐敗都在好轉,老百姓想過安穩日子,誰搞事誰就是和民心過不去,再拖下去老百姓真的就接受新朝廷了!於是鄭成功帶領十七萬人馬,三千多艘船隻,水陸兩路奔襲明朝故都——南京。

江蘇不是福建前線,清軍幾乎沒啥防禦,一口氣就被推到南京城下。但南京城池高大,強行攻城傷亡會很大,鄭成功也想收買人心,包圍南京後一直在寫信想讓守軍投降。

鄭成功一生就犯了這一次書生氣,但後果很嚴重:一個月後清軍慢慢緩過勁來,調動援軍圍攏過來反攻鄭家軍。這一仗損失巨大,十年積累下的隊伍死傷大半,之後再沒能力反攻北方了。

收拾殘兵敗將,鄭家軍只守住了大本營廈門和金門,這時還有三四萬兄弟,但要維持生計都成了問題,和大陸的通路全斷了,連糧食都很難買到,鄭成功只能把目光投向海外。

六、台灣各路勢力

台灣本島大多還是荒地,可以開墾成農田,非常適合鄭家軍長期發展,和大陸還間隔了200多公里的台灣海峽,清軍打過不來,

西班牙、鄭家商隊、荷蘭人先後來了台灣,但人數都很少,當地主要還是山民,土著們湊在一起選了個國王,建起個大肚王國,看名字就知道民眾的最大願望是吃飽飯,土著們刀耕火種無憂無慮的生活著,人畜無害。鄭成功想大規模定居台灣、反清復明,最大的對手還是荷蘭人。

前邊也說過,荷蘭人和鄭家的關係太不一般了,這裡掰開說細一點大家會更明白:荷蘭最初來東亞占了澎湖,明朝不答應準備打仗,李旦調解時派的代表就是鄭芝龍。荷蘭人去了台灣後,開發出大員(今台南市),就是地圖上標的熱蘭遮城、普羅民遮城,台灣才有了這個狀態。

後來荷蘭和西班牙爭奪台灣,鄭芝龍又拉偏架幫了荷蘭人,結束的時候鄭家海盜團順勢占了西班牙的北部據點。最重要還是生意往來,鄭家是吃走私這口飯的,商品出境後大部分都賣給了荷蘭人。

這裡還有個難言之隱:鄭家能碾壓周邊所有海盜,就是因為槍炮好、船好、會打海戰,而槍炮是向荷蘭人買的,船是荷蘭人幫著改造的,海上作戰更是荷蘭人手把手教出來的。

所以說,荷蘭人不僅是生意夥伴,還是半個老師,直接開打真有點說不過去。

於是鄭成功寫了封信探探口風:你看你們剛來中國做生意沒地方落腳,我爹把平時練兵的台灣借給你們住,這麼長時間了,你們打算啥時候還呀?

揆一是大員(今台南)的長官,台灣業務的一把手,十五年前就在日本商館當總經理,和中日大海商李旦非常熟,後來也支持了鄭芝龍的發展壯大。

揆一性格謹慎,但西洋人說話不會轉彎:別鬧了小鄭!我和你爹很熟,當時老爺子只是客氣了一下,台灣不是明朝的也不是你們鄭家,我們住在這裡沒毛病,你要是在大陸混不下去,可以讓你們住台灣北部,咱們做個鄰居。

這話倒也不是亂說,元朝和明朝只在澎湖設立巡察司,對漁民收點管理費啥的,對台灣島這又遠又荒涼的地方完全沒興趣。台灣華人是沿海的漁民、流民漂流過去的,也有一些跟著荷蘭人去的小商小販,都是民間自發行為。

荷蘭人要是了解中國歷史,也許說話會更含蓄一些,他們這一出就是劉備借荊州啊,中國三歲孩子都懂的套路!鄭成功一看就死心了,決定立即出兵。

鄭成功連軍糧都來不及準備,帶著半個月的口糧就出海了!

七、荷蘭人當時是高科技大國

揆一是中國通,早看明白清軍拿下福建,鄭家一定會來台灣,隔三差五給總部寫信求援,這工作方法不太好,顯得自己很窩囊,而且事前沒辦法證明鄭成功會打過來,揆一都覺得自己像「狼來了」中的那個小孩。

鄭家軍真的來了,慌亂的荷蘭商人、技師、自由民躲進了城堡,揆一看著小廣場上擠滿了人,心裡一塊石頭反倒落了地。狼終於來了!

荷蘭亞洲總部在巴達維亞(今雅加達),離台灣不算太遠,大佬們每過幾天就收到台灣的信,湊在一起商量了一下:撤了揆一這貨算了,KPI矬成這樣!還像個娘們嘰嘰歪歪沒完沒了。——老霸主西班牙倒了,二代霸主英國還沒起來,荷蘭橫掃了半個地球,大佬們不相信鄭成功有膽子敢惹荷蘭!

荷蘭最早是西班牙的小弟,幫著大哥做船,訂單實在太多了忙不過來,沒黑沒白加班硬是憋出一套模塊化、流水線製造術,一下成了手工業的巔峰,嗯,工業革命前最好的製造業!荷蘭人做船不僅速度比別人快幾倍,貨倉也大,全船火炮能做到36門、戰鬥力爆表。

後來西班牙的生意越來越大,就把運貨這種髒活扔給小弟,自己當甩手掌柜。荷蘭本來只是木匠,這下摸清了航線、人脈也混熟了、誰家產什麼貨也記在小本本上,砸師傅飯碗就是早晚的事:1650年,全世界有2萬多條商船,荷蘭就占了1.5萬,比現在的美國可厲害多了。

還好台灣的荷蘭船只有十幾條,人也就三千多,士兵不到兩千。荷蘭一直沒有搞定明朝官老爺,沒法直接進貨,只好做點轉口貿易、賣點軍火之類的,生意沒做起來據點也就沒做大。

據點雖然不大,也是照歐洲經典要塞做的,要塞是步兵的噩夢,火炮威力不夠的話來多少步兵都沒用。

17世紀中期是城堡要塞的巔峰,可以做得和像下圖一樣漂亮:這可不是花園,是叫棱堡的東東,做成這個樣也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減少射擊死角,敵人進攻時沒地方躲。

荷蘭有歐洲最好的城堡工程師,在台灣建了兩個棱堡:熱蘭遮城,和普羅民遮城,牆體用磚石、牡蠣殼、糖漿、糯米汁混合夯實,高度略微降低但加厚了很多,牆體表面有坡度、炮彈打上去容易彈起來,大大減弱炮彈的威力;城堡還各自裝有數十門大炮,火力十分兇悍。

巴達維亞的大佬們覺得有荷蘭戰艦、火炮、棱堡三大神器,揆一還這麼慫,留著只會禍亂軍心。

八、罕見的戰鬥方式

揆一的撤職信還沒到台灣,鄭成功的船隊就開過來了!

大員港口長下圖這個樣子:門口橫著一長條礁盤,只有兩個水道可以進港,北水道被荷蘭人堵了,只留著南水道進港,熱蘭遮城、普羅民遮城就建在水道邊,進攻船隻從這往裡沖,那畫面就和《植物大戰殭屍》一樣:藍綠兩個豌豆射手,一個減速、一個拚命錘!排著隊餵魚麼?

鄭成功一眼看穿了荷蘭人的家底,要想贏師傅就得出奇招:1661年4月30日,農曆初一,大潮!鄭家軍12000人、400條船沖了過來,利用潮水強行從北水道進入港灣,登陸後立馬沖向普羅民遮城。

港內的十幾條荷蘭船也被包圍了,鄭家船小一般只有2-4門炮,但港灣內水淺風小,體型小反而很靈活,一旦靠近荷蘭戰艦就用鐵鉤、纜繩套住,步兵爬上去用刀砍、弓手射火箭、槍手秒人,打法看起來古老,但對木船很好使:荷蘭士兵人少,一邊拼刺刀一邊還得救火,很快就不行了。

赫克托號戰列艦是荷蘭的主力,才一個小時就被擊沉了,其他船一看不對勁,要麼躲回熱蘭遮城堡邊,要麼跑出外海躲避。

揆一看到普羅民遮被包圍,派了240名步兵去營救,鄭家軍也派人正面防禦,排了十多門步兵炮阻擋,同時派一隊藤牌手繞到後邊包抄(咦,中國步兵的經典穿插包圍戰術是祖傳的呀!)。雙方對射了好幾輪,等包抄的藤牌手衝上來,荷蘭步兵的節奏就亂了、裝填火藥來不及、拼刺刀也不如藤牌手利索,被砍死打死180多人。

揆一這麼多年看著鄭家軍壯大,很了解他們的實力,但今天打的這麼慘還是沒有想到,第一仗損失400多人,超過士兵總數的20%,今後再不能冒險主動出擊了。而鄭成功並不想大開殺戒,安排好防守陣地,就開始寫信招降……呃,又寫信!

普羅民遮城沒有水源,一旦被包圍就活不下去,堅持到第五天就「簽約投降」了,當然荷蘭認為這是「締結合約」,和平約定!嗯,這過程確實很有西方特色,協議內容不少,咱找兩條最有代表性的聊聊:

1、所有債務都必須償還,無論是借錢還是欠錢的,如果有困難,鄭成功必須幫助債權人。

2、軍人必須以「戰鬥姿態」離開:張開旗幟、點燃火繩、槍枝裝著子彈、全副武裝。

第1條有點小感動:私人財產神聖、契約必須履行,這命剛撿回來,錢和契約就成了最重要的事!

第2條就更有意思了,現在才弄明白:西方的傳統中,以「戰鬥姿態」行軍有兩種情況,一是打了勝仗二是投降……所以啊,小夥伴們今後看到某西方國家軍艦以「戰鬥姿態」從海峽經過時,咱也淡定一點,指不定人家心理咋想的!

鄭家軍拿下普羅民遮後,對熱蘭遮也是同樣路數,先圍住再寫信招降,但熱蘭遮城大了不少、有水源、物資武器儲存了很多,就這麼一直僵持了九個月,雙方都有點崩潰:

荷蘭人的難題是缺蔬菜水果,台灣悶熱潮濕,不能像北方地區挖個地窖,存點蘿蔔白菜土豆啥的,而人吃不到維生素會得壞死病,這是會死人的病。

第二個難題是墓地,一開始誰都沒注意這事,但被圍後城外的墓地去不了了,而時不時還有些零星戰鬥,有戰鬥就會有死人、壞死病也不斷死幾個,屍體沒地方埋可咋整!!呃,慢慢腐爛的屍體不僅傳染病菌,對活著的人心理、生理都是極大的摧殘。

鄭成功抓狂的是糧食問題,自南京兵敗後糧食一直不夠吃,圍困熱蘭遮城的九個月,士兵經常成批餓死,於是鄭成功派大部分人手去周邊種番薯,這東西長得快,希望能撐到明年秋天。

這邊士兵去種地了,那邊荷蘭的援軍卻到了,鄭家只有不到4000人圍城,倉促戰鬥竟然複製了第一天登陸的奇蹟,再次戰勝荷蘭軍隊。

戰後的局面倒沒啥改變,但鄭成功卻有了一種不詳的預感,當年在南京城也是這種感覺,頭皮一陣發麻不想再拖下去了。

鄭成功把台灣全部28磅重炮都集中過來,又把老父親訂做的40磅巨型鐵炮從廈門搬過來,湊了30門重炮,要一舉拿下熱蘭遮城。

1662年1月25日,鄭家軍30門巨炮齊發,一早上發射了1000枚炮彈,先集火清理熱蘭遮邊上的小山包,荷蘭人在上邊建了個炮台,炮台一早上都沒堅持住,早早被炸平了。鄭家軍拿下山包後把炮搬上來,居高臨下繼續轟擊熱蘭遮城,一個下午又發射了1500枚炮彈,熱蘭遮被炸成半殘。

鄭家軍這次炮戰是世界級水平!17世紀的火炮射速有限,發射太快容易發熱炸膛,但鄭家軍每門炮平均發射80枚炮彈,每小時發射9枚,連續打了9個小時,最嚇人的是每發炮彈至少28磅,最大的40磅,火力之猛幾乎從沒見過!

那會荷蘭人科技領先全世界,對鄭家軍的弓箭藤牌刀槍還有些輕視,但對25日的炮戰確實心服口服,沒有了繼續戰鬥的勇氣。

當天晚上鄭成功再次寫信招降,荷蘭人借坡下驢同意了,從此荷蘭人退出台灣全境。

當初荷蘭人砸了老師西班牙的飯碗,現在也嘗到了這個滋味。好在中國人重感情,對老師只是罰酒三杯、請老師到一邊歇著去了。

九、台灣 台灣

鄭成功拿下台灣後,推行明朝法律、官職和稅制系統,建立了完整政權,第一次把台灣納入中華版圖,之後他繼續推動東南沿海民眾移民來台灣,從此台灣逐步被開發、開墾,一片朝氣蓬勃的景象。

鄭成功從第一天在台南登陸,就在岸邊建了媽祖廟,祈求保護和祝福,這是媽祖第一次傳播至台灣,發展至今都是台灣人民最大的精神信仰。

中國最大的幸運是:每逢危難總是會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鄭成功在明朝衰亡之際,幾乎憑一己之力開疆闢土,是中華民族中最勇敢的人,無愧於民族英雄的稱號!

故事到這裡基本就講完了,回到文章的開頭:世界上最強大的對手是荷蘭,鄭成功擊敗了他們,建立了中國近代唯一的海洋霸權,保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

後記、差一點的馬尼拉

激動人心的事情說完了,最後說點政治不正確的事、悲慘的事!

鄭成功拿下台灣後,想順勢把馬尼拉也收了,那時馬尼拉只有不到一千西班牙軍隊。鄭家和西班牙一路從日本打到台灣,知道他們戰鬥力比荷蘭弱得多!

那時候的菲律賓和台灣的形勢基本一樣,居民以土著為主,也有一部分華人,但都是民間自發過去的。馬尼拉有西班牙人建立的據點,以當時鄭家軍的實力,戰勝西班牙是輕而易舉的事。那樣的話菲律賓和台灣……哈哈,大夥自己瞎YY吧!

遺憾的是:正在此時,噩耗連連傳來:清朝拿鄭成功一直沒有辦法,聽說他拿下台灣,怕他繼續做大,但海軍打不過鄭家干著急也沒辦法,一氣之下殺了在北京養老(軟禁)的鄭芝龍和家人十一口人……還派人去福建挖了五座鄭家祖墳,簡直喪心病狂!

鄭成功長子叫鄭經,為人很不正經,和弟弟的乳母私通、生下一個男孩,被當時明朝老臣譏諷「治家都亂成這樣,還想治國?」

鄭成功是儒家大學者錢謙益教出來的,哪裡受得了這種氣!!!加之台灣征戰15個月,身體本來就有病,晚上嘆息流淚不止,一天正在看《太祖祖訓》時,突然大喊:自國家戰亂我奮鬥了17年,沒有取得任何功業!家裡也混亂不堪、祖先父親受難,子孫不成體統,我忠孝兩虧,如何有臉見先帝呀!說完抓破自己的臉、以頭髮蓋住臉,氣絕而死!

一代名臣、民族英雄離我們而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