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十歲男孩的性衝動是如何得以引導,轉化和升華的?

心理諮詢師拉拉 發佈 2021-08-10T05:08:01.133479+00:00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父母開始對青少年的性教育覺醒,也認為性教育迫在眉睫,可具體到自身,卻不知道該如何跟孩子談論性這個問題,總覺得難以啟齒,或者無從談起。從這一點上看,也可以看出父母自身還是存在一些性羞恥感,並且因為羞恥而產生一些焦慮。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父母開始對青少年的性教育覺醒,也認為性教育迫在眉睫,可具體到自身,卻不知道該如何跟孩子談論性這個問題,總覺得難以啟齒,或者無從談起。從這一點上看,也可以看出父母自身還是存在一些性羞恥感,並且因為羞恥而產生一些焦慮。

弗洛伊德說,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關鍵不在於你怎麼教育,而在於你自己的態度,假如你對性的態度是坦然的,那麼孩子自然也會坦然去面對這個問題,其他的方法技巧等反而不是太重要,或者說是順水推舟的事情,反之則不然。

最近恰好看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很好地展現了家長是如何從性羞恥當中走出來,並且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教育的,因為現實生活中很少家長因為孩子的性教育問題而求助心理諮詢,所以只能用電影的例子來進行分析說明。

這部電影是一部1999年的英國老電影,名字叫做《英倫四月天 》,英文名又叫《My Life So Far》。講述的是一對父子同時愛上一個女人的故事,在這個故事的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到弗洛伊德常說的俄狄浦斯情結以及對俄狄浦斯情結的超越,還有被壓抑的力比多是如何導致孩子生病以及又是如何得以繼續釋放的。

電影中的父子感情本來親密無間,男孩一直覺得自己的父親是個天才,發明家,英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直到年輕漂亮的舅媽的到來,打破了這種親密。年輕漂亮的舅媽是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大提琴手,這個讓一直生活在鄉村的父親和男孩眼前一亮,怦然心動。

舅媽很喜歡這個男孩,和他一起嬉戲打鬧,並且跟他勾肩搭背,親吻他臉頰,這樣的肢體接觸讓男孩子對異性產生了一種異樣的新鮮的興奮,這個興奮就是最初的性興奮,這股性興奮讓孩子開始對女性感興趣,並且開始質疑父親,不滿於父親總是用含糊的字眼來解釋自己的提問。幸好外公留下了一大堆書,於是男孩就偷偷鑽進書房裡開始從書中尋找答案。他的答案就存在於一本充滿了女性裸體里的書里,他日夜翻看著這本女性裸體書,明白了原來外公也是這樣成長過來的,而父親,可能都沒看過這些書,所以也不懂這是怎麼回事,在這一點上,男孩子自認為比父親高明。父親不再是無所不能,這個給了孩子成長的空間和機會。這是對俄狄浦斯情結的超越,是一種成長。就在和舅媽相處和偷看裸體畫的期間,男孩第一次出現遺精,父親在跟孩子解釋的過程中支支吾吾,這個跟眾多家長一樣,反倒是孩子,坦然又精確地描述了遺精的那種感覺:「像火山熔岩一樣,從身體深處流出。」

與此同時,父親也感覺到了孩子對舅媽的愛,這個時候,男孩在父親潛意識裡,就變成了一個競爭對手,變成了一個跟他爭奪愛情的成年男性。因為這點,父親在舅媽面前貶低和羞辱男孩,也因為舅媽親吻男孩而吃醋,並且也要求舅媽像親吻男孩一樣親吻自己,在遭到舅媽的拒絕之後,父親暴跳如雷,場面氣氛混亂而激烈。男孩撞見這樣的場面,雖然意識層面不知道怎麼回事,但是潛意識層面的秩序感被打亂,因此,他生病了,以肺炎的形式。這個用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論解釋是,男孩愛戀的力比多受到了父親的壓制,無處釋放,導致淤積,淤積到了一定程度,就以「病」的形式表現了出來。

故事的高潮是:父親對舅媽的愛在公眾場合宣洩了出來,也即是父親的被壓抑的力比多宣洩了出來。這個雖然導致父母的婚姻一度岌岌可危,但是在雙方的努力下,兩人又重修舊好,繼續回歸到往日的家庭生活。而與此同時,男孩的力比多依舊繼續釋放,在一次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出去郊遊的時候,男孩一個人待在書房裡,靠著壁爐,坐在沙發上,翹著二郎腿,一邊翻看裸體書,一邊學著大人抽著雪茄。一直瘋狂尋找他的父親推開門看到這一幕,從想要發怒的狀態平靜下來,最後面帶微笑地輕輕掩上了門。這個過程沒有對話,但是,父親就以這樣的方式表示了對男孩青春期性衝動的理解和包容,就在這個理解和包容中,孩子的力比多得以繼續釋放,而成長也得以順利進行。

父親為何會有那樣的一個轉變呢?或許是從和男孩一起愛上舅媽的過程中,他也親身體會了力比多從壓抑到釋放的過程,由此對男孩也有了真正的感同身受的理解和尊重。

所以,在這一個青春期的性衝動成長過程中,成長的,不僅僅是男孩,也是父親。

最後,男孩因為性幻想對象-舅媽喜歡爵士樂,由此也愛上了爵士樂,這是一個力比多的轉化和升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