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浴場博物館令人「毛骨悚然」的藏品背後

世界游網 發佈 2021-08-11T23:33:31.741474+00:00

逛博物館就像一場不斷發現的旅行世界太大我們的視野需要不斷充實無論是虛擬博物館的發展新高光還是「雲看展」的自我充電發現靈魂深處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是我們努力的目的讓我們一起放眼千里外走近羅馬浴場博物館(The Roman Baths)「鉛」年歷史 "古羅馬人使用鉛,就像我們使用塑料

逛博物館就像一場不斷發現的旅行
世界太大

我們的視野需要不斷充實
無論是虛擬博物館的發展新高光
還是「雲看展」的自我充電
發現靈魂深處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是我們努力的目的
讓我們一起放眼千里外
走近羅馬浴場博物館(The Roman Baths)「鉛」年歷史


"古羅馬人使用鉛,就像我們使用塑料一樣普遍。"
公元前7000年,鉛就已經在西亞被古埃及人和中國人作為原料製作成各類物品。到了現代社會,鉛的使用仍然極為廣泛。
儘管鉛的出現時間非常早,但直到羅馬時期,鉛才真正普及。
鉛的熔點很低,可以說是造福於人類,犧牲自我創造了一種極易於利用的廉價資源。從那一時期的書面資料和考古文獻中發現,人們已經將鉛用於製作管道、化妝品和各式各樣的炊具器皿。
鉛的使用可不止步於此呢!那些深藏在博物館裡關於「鉛」的秘密,讓他們自己來告訴你~


01 鉛制器皿 | Roman Pewter Vessel

您以為古羅馬人不知道我是有毒的?他們可門兒清著呢!用我和我其他鉛制容器的兄弟們來盛裝食物是老加圖(前234年-前149年)的建議,他還提倡往葡萄酒里摻鉛粉,這樣美酒和美食便更加甘甜可口。儘管維特魯維(公元前1世紀)曾報導過鉛的危害,但古羅馬人仍然對我們愛不釋手。


02 羅馬詛咒片 | Roman curse tablet

古羅馬人擅於用鉛與錫合金共同冶煉成各種器皿或獻給智慧女神蘇利斯·密涅瓦的「禮物」。我是一片聽上去令人毛骨悚然的羅馬詛咒片。人們將對仇人的詛咒或者對自己的祈禱刻在我身上後,我會被捲起來扔進女神蘇利斯·米涅爾瓦(Sulis Minerva)的居住之所——聖泉。我和我的大部分同胞都來自那些遭遇不平等,請求罪過得到諒解及渴望復仇的人們。悄悄告訴你,我們還被納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英國名錄里呢。


03 教皇印璽 | Papal bulla

我是被考古學者在羅馬浴場裡發現的一塊鉛制教皇印璽,我身上原本還有一個金屬制的封條。我兩面可是不一樣的噢:其中一面是聖彼得和保羅的畫像,而另一面是教皇約翰二十二世(Pope John XXII)的名字。


04 鉛玻璃杯 | Lead crystal glass

古羅馬人對鉛簡直愛不釋手,我就是被他們用鉛來製成的水晶玻璃杯。人們最早在17世紀開始使用我,由於我的原料易於熔化,我的外觀便於改善,我的美貌利於裝飾,我便輕而易舉地成了鈣制玻璃的替身。

儘管上世紀70年代有法律禁止鉛的使用,但仍有人利用鉛製成水管引水。時至今日,鉛依然是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金屬,不論是日常通訊還是工業製造,都少不了鉛的身影。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鉛,鉛就會真正成為我們的朋友,而不是危害我們健康的殺手。

除了這些古老的鉛制藏品外,巴斯羅馬浴場博物館內還珍藏著數千件羅馬不列顛時期的珍貴歷史文物,如巴斯近年來最珍貴的文物古蹟「博街寶庫」、引發百年爭議的高盧雕刻珍品「神殿三角牆」……


泥萌如果感興趣的話就快進入羅馬浴場博物館看看這些「古羅馬」的前世今生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