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經濟的一介武夫,朴正熙憑「韓國精神」創造出漢江奇蹟?

田瑞安 發佈 2021-08-11T23:40:43.113964+00:00

二戰後短短几十年時間,繼日本率先從廢墟中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韓國領頭的亞洲四小龍又迅速崛起,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二戰後短短几十年時間,繼日本率先從廢墟中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韓國領頭的亞洲四小龍又迅速崛起,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當然,基於二戰後美國的「亞太戰略」,這幾個地區都得到了西方尤其是美國的大力提攜,但不可否認的是,打鐵還需自身硬,能取得這樣的成就肯定離不開自身素質和努力,畢竟,扶不起的阿斗也不是沒有。

韓國歷史上,身為「大韓民國」第三任總統的朴正熙是一位極具爭議的人物。朴正熙軍人出身,1961年通過軍事政變上台,此後連任5屆總統,直到1979年被自己親手扶植的「中央情報部」部長槍殺。

朴正熙掌權18年間,韓國經濟得以迅猛發展,韓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1961年的79美元狂飆至1979年的1745美元,從不足菲律賓的一半到超過其三倍之多。

韓國人志得意滿,不禁感慨:「已開發國家用幾十年甚至一百年才能完成的產業結構改造,大韓民國僅用十幾年就完成了」。隨著二戰後民族獨立運動的高漲,多達幾十個國家都發生過軍事政變,軍人獨裁對一個國家的發展往往是不利的。那麼,韓國為何能在朴正熙掌權期間取得如此大的發展成就?

我們知道,日本殖民朝鮮的幾十年間,日本人按照「北工南農」開發朝鮮半島。1945年脫離日本獨立時,朝鮮半島的大部分重工業分布在北方,其中,金屬工業的90%、煤礦和鐵礦的100%、化學工業的81%、電器機器工業85%、發電量92%後來都「劃」給了三八線以北的朝鮮。而「大韓民國」僅得到食品工業的65%和農林水產業的72%以及紡織工業的74%。

也就是說,1948年建國時的大韓民國是個不折不扣窮苦農業國,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工業體系。韓戰後,留美博士、首任總統李承晚雖進行了經濟改革和土地改革,但收效甚微,經濟上與北方相比仍處下風。

1961年5月16日,時任釜山軍需基地司令官的朴正熙與一幫高級軍官聯合發動政變,朴正熙率部偽裝成進行「烽火軍事演習」,幾乎兵不血刃占領漢城各重要戰略據點,政變成功後,朝鮮半島再度進入武人統治時代。

清除異己鞏固統治的幾個月時間裡,朴正熙從一名少將一路飆升至陸軍大將,時任總統尹潽善辭職後,朴正熙兼任代總統。值得一提的是,發動軍事政變兩個月後的1961年7月,朴正熙就專門成立了經濟企劃院,還沒正式就任總統的1962年12月,他就按照經濟企劃院推出的「第一個經濟開發五年計劃」著手實施經濟發展。

身為一介武夫,朴正熙本不懂經濟,他深知自己必須先補這一課。通過積極學習和打造自己的智囊團隊,在軍政府不斷「試錯」過程中,朴正熙終於摸索出一條「韓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在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兩條經濟發展路線中,朴正熙起初打算搞進口替代的「自立經濟」,但美國人對此並不看好。

朴正熙深知,自己能上台掌權離不開美國的支持,如何在美國人滿意的前提下發展自身經濟,這才是真正的「韓國特色發展道路」。於是,在1962年貨幣改革失敗後,朴正熙放棄「自立經濟」轉向外向型經濟。

效仿日本戰後的發展模式,朴正熙確立了依託韓國廉價勞動力的「出口主導型」經濟戰略,在之後的經濟開發五年計劃和新鄉村運動中,韓國農業和工業得到快速發展。期間,朴正熙提出「對待工人要像對待家人一樣,做工廠的工作要像做自己的事一樣」,並將其定義為「韓國精神」。

為了發揚「韓國精神」推動韓國經濟發展,朴正熙政權大力扶植和利用財閥,政府不僅為財閥提供低息貸款和補貼,還為其提供由政府擔保的大量外國貸款,當然,這裡的外資大多來自美國,而技術則來自同樣受美國保護的日本。

就這樣,韓國政府與財閥互相「幫助」,財閥成為主導韓國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無論是60年代的韓國紡織業還是70年代的重工業、軍工及化學工業,亦或是後來的電子高科技產業,財閥在韓國經濟中總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影響力直到今天仍不減。

韓國歷史上,政府與財閥的關係始終很微妙,總統與財閥走的近了,下台後往往暴出貪腐醜聞;而總統與財閥保持距離甚至拿其開刀,下台後難免遭到財閥兇狠的報復,這可真是如履薄冰,進退維谷的高危職業。在韓國歷任總統不得善終的魔咒中,也不知道財閥到底起了多大作用?

文/田瑞安 水平有限,請多指正 ; 原創不易,敬請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