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人數增至156位,平台還要請郭敬明和陳凱歌一起做導師嗎?

每經影視 發佈 2021-08-12T00:04:05.124781+00:00

江湖中有郭敬明、於正的地方就有「血雨腥風」,但他倆肯定沒想到,有一天竟被111位影視行業從業者聯名抵制,還因此被頂上了熱搜。

江湖中有郭敬明、於正的地方就有「血雨腥風」,但他倆肯定沒想到,有一天竟被111位影視行業從業者聯名抵制,還因此被頂上了熱搜。

12月21日晚,編劇余飛、宋方金在社交平台發布了聯合111位編劇、導演、製片人、作家的聯名公開信《抄襲剽竊者不應成為榜樣》,直指有抄襲劣跡的於正、郭敬明以節目導師、嘉賓的身份,出現在綜藝節目中進行話題炒作。其中,聯合署名的還有瓊瑤、董潤年、高群書、白一驄、束煥等。

圖片來源:《公開信》截圖

11月22日晚,汪海林通過微信朋友圈表示,陸續有新的影視從業者加入至聯名抵制,目前已有156人聯署。

「郭敬明參加了幾個綜藝節目,反響大才危害大,所以有必要表明一個行業和從業者的態度。」汪海林向每經記者表示。他還強調,這是大是大非的問題,而不只是互撕。

聯名抵制於正、郭敬明,從111位增至156位

做完導師、嘉賓後,於正、郭敬明被「捆綁」罵上了熱搜。

事件的起因是,11月21日晚,111位編劇、導演、製片人、作家聯名發布公開信,聯合抵制於正和郭敬明。《公開信》稱:近來,在一些網絡平台、電視台的綜藝節目,屢屢出現有抄襲劣跡的編劇、導演(於正、郭敬明)以節目導師、嘉賓的面目出現,在節目內外進行話題炒作,以此追逐點擊率、收視率,博人眼球。

這種一切唯收視率論、流量論的做法引起了相關從業者和社會各界的極大反感,尤其是郭敬明、於正在法院判決後,拒絕執行法院的道歉判決,未對自己的違法行為做出任何檢討,這樣的「文賊」在網絡平台、電視台被捧為導師,讓他們販賣「成功學」,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對青少年樹立了非常壞的榜樣。「我們鄭重呼籲,立即停止對這些『劣跡從業者』的宣傳炒作,對相關節目做出修改調整。」

《公開信》發布後,很快引起熱議,有網友表示贊同,也有網友認為,一些參與聯名的編劇的作品也陷入過「抄襲疑雲」,是「賊喊捉賊」。影視投資人、製作人、監製譚飛對此回應,這是兩件事。「於正、郭敬明是法律層面的處罰,但爭議當中的一些編劇不該與此混為一談。」

2014年熱播的電視劇《宮鎖連城》,於正因為大量抄襲《梅花烙》,被瓊瑤告上法庭。最終瓊瑤勝訴,法院判決於正及相關影視公司公開道歉,停止複製、發行、傳播該劇。但於正並未履行道歉判決。

「這次為何瓊瑤聯名加入,也是為了表達態度。」有影視從業者向每經記者表示。

郭敬明則是在2003年被法院判定《夢裡花落知多少》抄襲莊羽的《圈裡圈外》。法院判決郭敬明賠償莊羽經濟損失並且停止出版和銷售以及道歉。然而終審宣判後,郭敬明表示絕不道歉。

影視人聯名抵制對於正來說也不是新鮮事。2014年,宋方金、俞白眉等超100位影視人就曾參與聯名,向於正施壓,要求他就抄襲行為向瓊瑤道歉。

圖片來源:宋方金微博

抄襲最終影響到於正和郭敬明了嗎?答案是沒有。今年熱門綜藝《演員請就位第二季》中,郭敬明坐上導師席位,與他一同的是陳凱歌和趙薇。《我就是演員第三季》中,於正作為導師出現,節目中同台的是章子怡和郝蕾。

導師席上的於正 圖片來源:我就是演員微博

今年還是郭敬明的「大年」。前有改名為《冷血狂宴》的原《爵跡2》上線視頻平台,後有作為導演的《晴雅集》將於12月25日上映,目前點映及預售票房已過2000萬元。

11月22日晚,汪海林發布朋友圈表示,陸續有新的影視從業者加入至聯名抵制,目前已有156人聯署。

「平台和資本的話語權太強了」

「做這次《公開信》,也就2-3天的時間。」譚飛在接受每經記者採訪時回應。

雖然不是編劇,但譚飛認為「抄襲」對編劇的傷害最大,所以在《公開信》中,才會有如此多的編劇站出來。每經記者統計,111位從業者中,有高達104位編劇。

「郭敬明參加了幾個綜藝節目,反響大才危害大,所以有必要表明一個行業和從業者的態度。」汪海林向每經記者表示。

觀眾長期以來對影視行業的污名化,也迫使汪海林必須站出來,與於正、郭敬明劃清界限。「現在很多觀眾和網友,在網上說影視行業沒有價值觀、沒有廉恥、沒有是非。於正和郭敬明都能坐上台做導師,我們覺得抬不起頭來。我們想藉此發聲,我們和他們不是一夥兒的。」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但最讓汪海林和譚飛擔心的,是行業失去了「原創力」。平台「利用」郭敬明和於正收割流量、熱度,所引導的風向在譚飛看來存在問題。「抄襲,但是戲好,就可以當導師了嗎?」「他們被打造成行業精英、行業代表和成功人士,年輕人就向他們學習。而且這會形成一種新的創作模式,就是只要不被抓住,東抄一段西抄一段沒關係,平台和資本還會鼓勵這麼做。」汪海林補充。

社會的發展進程中必然會出現不和諧,影視從業者對此並未感到意外。不過自從2018年起,影視行業進行整頓,逐漸朝向規範化走去,於正、郭敬明坐上「導師」席,讓從業者感受到「失衡」。

「平台和資本的話語權太強了,這時候有些不一樣的聲音出來,有利於他們反思。」有從業者表示。「他們也是雙向利用關係,節目需要他們來沖熱度,不然郭敬明憑什麼和陳凱歌、爾冬升一起做導師?」

但通過這次《公開信》,是否能讓資本以及平台清醒,從而放棄有爭議的藝人,目前從業者並沒有把握。「吸毒、嫖娼的『法制咖』有制裁,但是對於抄襲者,沒有完善的政策出來,我們也是呼籲,有一個正確的輿論導向。」有從業者坦言。

汪海林表示:「影視行業是一個傳遞價值觀的行業,不是生產一堆作品給人娛樂。網絡平台和電視台也該有一個責任意識,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截至目前,於正、郭敬明未進行公開回應。

記者 |畢媛媛 編輯 |董興生

每經影視獲邀,已強勢入駐網易號、搜狐帳號、頭條號、企鵝號、百家號、一點號等平台

|每經影視 meijingyingshi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後台申請並獲得授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