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林徽因、魯迅、張愛玲這些民國大家都看不慣冰心?

清風薄帷 發佈 2021-08-12T00:13:11.515172+00:00

民國出了很多文學藝術領域的大家,到今天不僅他們的作品可以供後人討論,他們之間錯綜複雜的愛恨情仇也常常被作為茶餘飯後的消遣。而冰心呢就是其中一位,提到冰心人們的印象首先便是她的優美文筆,而且她的一些作品非常受小朋友喜愛。可不為人知的是,在民國同時期的作家圈子裡冰心的人緣並不是很好。

民國出了很多文學藝術領域的大家,到今天不僅他們的作品可以供後人討論,他們之間錯綜複雜的愛恨情仇也常常被作為茶餘飯後的消遣。

冰心呢就是其中一位,提到冰心人們的印象首先便是她的優美文筆,而且她的一些作品非常受小朋友喜愛。可不為人知的是,在民國同時期的作家圈子裡冰心的人緣並不是很好。這之中的原因追根到底是冰心與其他的一些作家生活經歷和思想境界並不相同引發的

其實,人和人本就有很多的不同,能夠求同存異就好。

童年幸福生活優渥

冰心原名是謝婉瑩,她雖然外表並不是很漂亮可她出身的家庭很富裕。冰心小時候住在林覺民的故居。這房子價值不菲,而在當時冰心的外祖父便能夠輕鬆買下。

家庭經濟條件好還是其次,最關鍵的是父母對冰心很是寵愛。因為他們家前兩個孩子都不幸夭折,冰心就被父母當做寶貝一樣養著。而且冰心的父母還特別注重孩子的教育,家裡也是書香門第,有很多書籍。在這樣的環境薰陶下,從小冰心就熱愛閱讀。小小年紀便開始讀四大名著了。

在那個非常混亂的時代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那麼幸運。張愛玲就沒有冰心這般幸運,雖也出身於名門,可是父母的婚姻極度扭曲使得張愛玲受到了很多折磨。張愛玲的前半生基本都是掙扎在原生家庭的陰影之中,導致她的作品的底色都是那般悲涼。

冰心善於寫作表達,是因為從小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而張愛玲則是因為要抒發無人能理解的傷痛。這完全不同的人生經歷自然使得二人的作品大相逕庭。張愛玲說出「不要拿自己與冰心相提並論」,也就很好理解了。

同時代的女性作家,不同的經歷與文風使得兩人頗為不對付。冰心對張愛玲的看法與評價也沒有好到哪裡去。作為文學創作者應該很能夠共情,可事情一放到自己身上就拎不清了。

冰心的文筆也很棒,文字乾淨有趣,能受到小朋友喜愛就是最好的證明。而張愛玲是天生的悲觀主義者,她的作品讓人看了難受但又能受益匪淺。二人壓根就不應該針鋒相對,明明可以試著相互理解、尊重的。或許,名人也很是愛計較,畢竟都還是凡人。

愛情上的得到與失去

冰心的人生真的是常人可望而不可及,她不僅年少時過得順風順水,成年仍是如此。冰心在大學期間成績一如既往地優異,還在19歲的時候就發表了作品名聲大噪。

她大學畢業後還成功地保送到了美國留學,而這次留學不僅豐富了她的人生履歷還收穫了不可多得的愛情。在去往美國的船上有冰心好友的弟弟,老人家囑託她到了船上幫忙照顧弟弟。沒想到冰心認錯了人,誤把吳文藻認成了朋友的弟弟。二人便因此陰差陽錯的相識。

與其說這次的相識是意外倒不如說是命中注定。當時去美國學習的冰心主攻的是文學專業,而吳文藻是社會學、民族學的大拿。二人在文科類專業的造詣都很深,一聊起來就停不下來,非常有共同話題。待到冰心留學歸來,他們二人便甜蜜地進入了婚姻。還舉辦了當時非常流行的西式婚禮。

而又一位和冰心有矛盾的林徽因就不同了。林徽因與梁思成、徐志摩的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情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林徽因的婚姻便沒有像冰心這樣順暢。

真正導致她們的矛盾點還是在徐志摩。冰心是很仰慕徐志摩這位翩翩公子的,而眾所周知徐志摩對林徽因的痴心。徐志摩寫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時就能看出他對林徽因的執著。

但徐志摩早早意外離世。對於大才子徐志摩的離世很多人都埋怨林徽因,其中有徐志摩的髮妻也有冰心。她們認為林徽因不該對徐志摩那般決絕。至此,冰心和林徽因的梁子就算結下了。而且當時在京圈有林徽因、梁思成舉辦的文化沙龍很火熱,知名人士都會受邀參與。唯獨冰心被排除在外。

冰心少有的諷刺文章《我們太太的客廳》就是暗諷由林徽因舉辦的文化沙龍。裡邊所描述的這個沙龍聚會是虛偽,可憎的。民國的文學大家都很幼稚有趣,對誰不滿意了便發表一篇文章諷刺挖苦人家。

林徽因的回應也是足夠幽默,林徽因沒有像其他文人那樣也寫篇文章回擊。她當時正與梁思成在山西考察,便把帶回來的山西土特產老陳醋送給了冰心。其中的意味已經很明顯了,山西陳醋酸的夠味。諷刺冰心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是在嫉妒他們。不得不說這些文人墨客在生活中並非高不可攀,反而是好玩極了。

文學大家的不認可

要說和林徽因、張愛玲的矛盾還有些是由於女人之間的嫉妒因素,那魯迅先生也對冰心頗有微詞就更值得一探究竟了。並且魯迅先生對冰心的不認可也完全不存在個人恩怨,多是在思想層面和文章類型上的分歧。眾所周知,魯迅先生的文字發人深省,耐人尋味。而冰心的文章風格與之不大相同。這就是為什麼魯迅不看好他的原因。

魯迅先生當然也不是要求所有人都像他那般寫作,他只是認為在那個危機時代,應當將筆,紙作為武器。文人應當獻身在文化領域的戰鬥。為此,魯迅先生與胡適、徐志摩、林語堂都有分歧也都產生了矛盾。

在冰心文章被禁時,魯迅先生也表示很驚訝。因為他認為冰心的文章壓根缺乏深度,只是做些表面文章,根本就沒有封禁的必要。這是對冰心文筆的另一種諷刺。冰心也該反省一下自身原因,畢竟多位文學藝術領域界人士對她表達過不滿。但她的作品至今仍受大眾喜愛,也不能說是完全沒有可取之處。

結語

在平日生活中也是,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閱歷和行事準則,想要受到所有人滿意是不可能的。但是,當有很多人都有所反饋時,那就應該進行一下自我反省了。還是要儘量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