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不同的兩個韓信

開封網 發佈 2021-08-12T00:17:13.048619+00:00

作者:清風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出現了兩個韓信,一個是淮陰侯韓信,一個是韓王韓信。司馬遷將這兩個韓信連在一起作傳,好像就是一個人一樣,稍不注意,就容易搞混淆。其實,這是出身不同的兩個人。

作者:清風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出現了兩個韓信,一個是淮陰侯韓信,一個是韓王韓信。司馬遷將這兩個韓信連在一起作傳,好像就是一個人一樣,稍不注意,就容易搞混淆。其實,這是出身不同的兩個人。

淮陰侯韓信,草根出身,年輕時家貧,沒有人舉薦他當官,也沒有做生意的能力,「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經常寄居在他人家裡吃閒飯,很多人都討厭他。《史記》中記載了淮陰侯韓信的三件小事。

第一件是不吃白食。韓信經常到鄉下南昌亭亭長家裡去吃白食,「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亭長的夫人十分厭惡韓信,故意把飯提前做好吃完,韓信來了發現沒有吃的,知道了他們的用意,就再也不到南昌亭亭長家裡去了。第二件是一飯之恩。韓信在城下釣魚,幾個老大媽在洗滌衣物,其中一個看見韓信餓了就給他飯吃,一連十幾天都是如此。韓信感激地說:「吾必有以重報母。」表示有朝一日自己一定會報答這位老大媽。老大媽聽後勃然大怒,說:「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我給你飯食不是為了求報答,而是因為你是位公子,大丈夫為什麼不自立自強活出個樣子呢?第三件是「胯下之辱」。淮陰縣屠戶中有一個年輕人瞧不起韓信,對韓信說:「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你看上去人高馬大,還喜歡佩刀帶劍,其實不過是個膽小鬼。如果你有膽量的話,就用劍刺一下我看看,如果沒膽量就從我的胯下爬過去。韓信看了看這個人,沒說一句話就俯下身子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韓信是個膽小怕事的無能之輩。

司馬遷記載這三件小事,一是說明韓信從小飽受苦難,連飯都吃不飽;二是說明韓信有骨氣,對亭長夫人的傲慢不低三下四乞求;三是說明韓信有志向,老大媽的一飯之恩促使他立下大志;四是說明韓信有忍讓,「胯下之辱」不是韓信無能,而是韓信懂得忍讓的大道理。從這三件小事可以看出韓信的人品和智慧。

韓王韓信則是韓國王室後裔,是韓襄王庶出的孫子,根正苗紅的帝王之後,身高八尺五寸,生得十分雄壯,《史記》中記載了韓王韓信的三件大事。

第一件是投靠劉邦。秦末諸侯並起,韓國沒有立嗣繼位之人,劉邦命張良擔任韓國的司徒,張良控制了韓國所有的地盤。韓信看到劉邦的勢頭強勁,就投靠了劉邦,劉邦封韓信為韓國將軍,後又封其為韓王。第二件是投降項羽。韓信被封王后留守滎陽時,項羽攻打韓國,韓信打了敗仗,為了保命就投降了項羽。過了不久,他又逃到了劉邦處,投靠劉邦,在垓下一戰立下大功,得到劉邦的信任和賞識。第三件是投降匈奴。韓信的國都馬邑距離匈奴很近,被匈奴團團圍住。他不敢與匈奴對抗,多次與匈奴和談。劉邦派遣的援軍到了,半路聽說韓信要投降匈奴,便按兵不動,派人去馬邑質問韓信。韓信害怕被劉邦殺害,就真的率眾投降了匈奴,並親自為匈奴謀划進攻漢朝的計劃。劉邦派遣柴將軍攻打韓信,開戰之前柴將軍寫信給韓信,說你投降匈奴不過是因為形勢所迫,現在迷途知返還來得及。韓信說:「滎陽之事,仆不能死,囚於項籍,此一罪也。及寇攻馬邑,仆不能堅守,以城降之,此二罪也。今反為寇將兵,與將軍爭一旦之命,此三罪也。」他說,我有三大罪狀,其一是投降過項羽背叛了漢王對我的信任;其二是不能堅守馬邑,為了保住性命而投降匈奴,是為不忠;其三是為匈奴擔任嚮導和先鋒,和將軍作戰。臨死之前的辯白,更顯示出韓王韓信為了個人利益不知廉恥、投敵賣國的醜惡嘴臉。

兩個韓信都是劉邦信任的部下,都是立下赫赫戰功的大將軍,最後都因為謀反在同一年(公元前196年)被殺。從歷史的角度看,淮陰侯韓信對劉邦忠心耿耿,本沒有謀反之心,是受了呂后的誣陷,他的被殺是冤枉的;韓王韓信唯利是圖,見風使舵,背信棄義,最後真的謀反投靠了匈奴,而且死不悔改,是罪有應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