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為什麼拿匈奴當祖先?

地緣谷 發佈 2021-08-12T00:42:35.279095+00:00

NO.288 作者/潘文肖「土耳其史觀」認為,世界上最早的人類出現於中亞,中亞最早的民族是土耳其人,土耳其人將自己的偉大文明傳播到了全世界,故世界各大文明皆是土耳其人的創造。

NO.288 作者/潘文肖

「土耳其史觀」認為,世界上最早的人類出現於中亞,中亞最早的民族是土耳其人,土耳其人將自己的偉大文明傳播到了全世界,故世界各大文明皆是土耳其人的創造。

製圖/聽風者 漫畫/傲慢的上校 配圖/大尾巴熊

2015年1月12日,土耳其總統埃爾為了迎接到訪的巴勒斯坦領導人阿巴斯,特地舉行了一場「兵馬俑真人秀」,16名身著傳統服飾的士兵,象徵著16個所謂土耳其古代帝國。在這16個古老國家當中,匈奴也赫然在列。

同樣令人震驚的一幕也出現在2020年6月28日,土耳其公開宣揚自己的陸軍起源於匈奴單于冒頓建立的鳴鏑軍,已經建軍2229周年,堂而皇之地把匈奴人視作現代土耳其人的祖先。

匈奴人和突厥人的淵源

在土耳其人的歷史觀中,土耳其人不僅僅是匈奴人的後裔,也是古代突厥人的後裔。在他們看來,匈奴人是突厥人的祖先,而作為突厥後裔的土耳其人,自然而然也就可以把匈奴人當作祖先。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先看一下所謂匈奴人是突厥祖先的說法是不是可以站住腳?

歷史上的匈奴,是中國北方一個古老的民族,在公元3世紀左右於阿爾泰山以東的鄂爾多斯高原開始興起,到公元前176年至公元前128年進入全盛時期,給之後建立的西漢政權造成了極大的軍事威脅。西漢為了維持與匈奴的和平,不得不維持與匈奴和親政策。

但是,匈奴的強盛並沒有持續太長的時間。自公元前129年(元光六年)開始,軍力漸強的漢軍開始發動了對匈奴的反擊。以衛青、霍去病為主的漢軍主力,先後發動了漠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沉重打擊了匈奴的主力,匈奴國力由盛轉衰,不久便分裂為南匈奴和北匈奴。

至公元91年(東漢永元三年),東漢大將竇憲、耿秉深入瀚海沙漠,出擊鹿塞三千華里,才最終將北匈奴徹底擊敗,並迫使其遠遁中亞。北匈奴遠遁之後,突厥祖先又在何處呢?

關於突厥祖先的起源,歷來就有爭議,總結起來有五種說法:一是海右遺黎說;二是漠北索國說;三是海神胤裔說;四是平涼雜胡說;五是高昌北山說。但是,五種說法卻是大同小異,證明了突厥是以阿史那氏、阿史德氏為基礎形成的部族。

再結合史料,突厥的起源還有和匈奴的關係就呼之欲出了……

以現有史料分析,突厥祖先阿史那氏世居西海(鹹海)右岸,後東遷至漠北,建立了索國。然而,匈奴很快便在公元前176年將索國滅亡,其故地成為左賢王的封地,突厥先祖也被迫接受匈奴的統治,飽受欺凌。

公元前49年,匈奴再次攻打索國故地,至公元前3世紀突厥先祖徹底淪為匈奴大水部落、黑難部落的奴隸,並隨之內附西晉。

到這裡,我們就可以清晰地看出來,突厥先祖雖然是匈奴的奴隸,但是兩者很早就同時存在,所以,匈奴人也就談不上是突厥的祖先。因此,自認突厥繼承人的土耳其人也同匈奴扯不上關係了。

土耳其與突厥

既然現代土耳其同匈奴的關係不大,那麼他是否也是突厥的繼承人呢?事實上,突厥人也算不上現代土耳其人的祖先

突厥先祖阿史那部自從鹹海東遷漠北之後,公元516年,臣服於柔然。在柔然的默許之下,阿史那部逐漸向四周的鐵勒部發動了兼并戰爭,勢力逐漸強大起來。最終,阿史那部整合鐵勒、高車,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突厥

突厥建立不久,便在公元545年,徹底擊敗柔然,成為新的草原霸主,建立了突厥汗國。至公元560年,突厥汗國已經建立起東到大興安嶺、遼河,西至鹹海的龐大汗國

然而,鼎盛時期的突厥卻受到了新興的隋朝的挑戰。公元581年,楊堅建立隋朝。為消除突厥的威脅,隋文帝楊堅在軍事打壓的同時,挑動突厥內鬥。本來就矛盾重重的突厥內部最終爆發內戰,繼而分裂東突厥和西突厥,東突厥成為隋朝的部屬。

然而,原本投靠隋朝的東突厥趁隋末天下大亂,逐漸坐大,到唐朝立國之時,成為控弦百萬的強國,嚴重威脅著立足未穩的唐帝國。

「渭水之盟」僅僅三年之後,唐軍便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東突厥王庭,生俘東突厥可汗,盛極一時的東突厥旋即覆滅。唐高宗時期,四分五裂的西突厥也被唐軍滅亡。

突厥覆滅之後,殘餘的部分勢力步匈奴的後塵,也開始向中亞遠遁。其中,勢力最強的一支是昔日西突厥最大的部落聯盟烏古斯部落,整個中亞在烏古斯的勢力影響之下,逐漸從雅利安化向突厥化轉變,眾多民族變成了類似突厥的「突厥蠻」。

與中亞突厥化同時進行的就是伊斯蘭化,在公元10世紀左右,中亞的突厥蠻也完成伊斯蘭化。從此,突厥語和伊斯蘭成為突厥蠻的標誌。

公元11世紀,烏古斯人建立的葉護國被克普洽克汗國所滅,葉護國殘存的一個部落在首領塞爾柱的帶領下,改信伊斯蘭教,並進入西亞,建立了以巴格達為中心的塞爾柱帝國

塞爾柱帝國建立後,其附庸突厥蠻羅姆人便發動了對小亞細亞的遠征。此時的小亞細亞存在著亞美尼亞族建立的眾多國家,相互之間征戰不斷。羅姆人輕易地就粉碎了亞美尼亞人的反抗,並建立了隸屬於塞爾柱帝國的羅姆蘇丹國,小亞細亞也逐漸突厥化

其中,在眾多突厥化的亞美尼亞人中,有一個小部落號稱奧斯曼部落,就是他們建立了日後名噪一時的奧斯曼帝國,也就是現代土耳其的源頭

直到這裡,土耳其才真正同突厥產生了一絲聯繫。

近些年的常染色體(autosome)報告,更是論證了這種觀點,在常染色體報告中,土耳其人只比亞美尼亞人多了一小部分東亞,北歐和非洲成分,中亞成分更少,其他各成分相似度甚至接近95%以上。從常染色體的報告來看,現代土耳其人可以說是嚴格意義上的亞美尼亞人

所以,現代土耳其人把突厥人當祖先也是站不住腳的,土耳其人既不是匈奴的後裔,也不是突厥的後裔,有些人言之鑿鑿地說土耳其人是正統突厥的後裔更是用心險惡

土耳其為何硬要認匈奴、突厥當祖先?

奧斯曼帝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帝國的統治之下,最高統治者蘇丹可以有歐洲血統,帝國的太后可以是塞爾維亞人,帝國最精銳的禁衛軍可以是信奉東正教的斯拉夫人,奧斯曼帝國海軍上將可以是保加利亞人,帝國常備軍之中也可以有信奉基督教的歐洲人。


在奧斯曼帝國進入鼎盛之後,蘇丹頭銜又加上了猶太教和基督教的保護者,聖墓的守護者。因此,在奧斯曼帝國強盛時期,是不屑同突厥和匈奴扯上任何關係的

但是,進入19世紀末,曾經不可一世的奧斯曼帝國逐漸衰弱,成為「西亞病夫」。為了拯救陷入困境的奧斯曼帝國,一批青年軍官組建了青年土耳其黨,大力鼓吹泛突厥主義,開始以突厥繼承人自居。

一戰爆發之後,青年土耳其黨便推動泛突厥主義上升到國家意識,更是試圖建立一個橫跨中亞的突厥國家,以彌補在西亞的領土損失。但是隨著一戰臨近尾聲和奧斯曼帝國的戰敗,青年土耳其黨的泛突厥主義夢想破碎。

1923年,在奧斯曼帝國的廢墟之上,凱末爾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國,並宣布放棄泛突厥主義。但是,泛突厥主義卻在新興的土耳其共和國紮下根,並逐漸流行開來,最終演化出了「土耳其史觀」。

「土耳其史觀」認為,世界上最早的人類出現於中亞,中亞最早的民族是土耳其人,土耳其人將自己的偉大文明傳播到了全世界,故世界各大文明皆是土耳其人的創造。相應的,建立強盛匈奴的冒頓單于也就成為土耳其人的祖先

在奧斯曼帝國覆滅之後,凱末爾在軍隊的支持下,為了在新的國家意識中去奧斯曼化和去伊斯蘭化,「土耳其史觀」無疑成了佳的選擇,土耳其人尷尬地證明了所謂土耳其人的偉大。在凱末爾時代結束以後,「土耳其史觀」也逐漸沒落。

但是,具有濃厚宗教背景的埃爾多安上台之後,便開始唱反調,推行保守主義,打壓軍方世俗勢力,著力恢復伊斯蘭傳統,力圖重新成為伊斯蘭世界的領導,重現土耳其昔日的輝煌。

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土耳其國內的形勢不容樂觀,失業率攀升、經濟蕭條,整個國家一蹶不振。對陷入土耳其來說,脫亞入歐加入歐盟的路已經走不通了,作為一個世俗國家在伊斯蘭世界也沒有太大的話語權,於是乎,土耳其的大國夢離它越來越遠

為了轉移土耳其國內民眾的注意力,埃爾多安頻頻出兵國外的同時,也不得不在民族問題上大做文章,他大力鼓吹泛突厥主義,宣揚土耳其昔日的輝煌,以試圖提升民眾的自豪感。所以,土耳其人冒認匈奴、突厥為土耳其的祖先也就不奇怪了。

參考資料

突厥始祖傳說發微-論阿史那氏到突厥族的歷史演變 . 薛宗正;匈奴人、突厥人和土耳其人 . 葉列梅耶夫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緣谷立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