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年度旗艦HiFi播放器」這一票我給山靈M8

科技超玩匯 發佈 2021-08-12T00:51:00.642850+00:00

山靈的旗艦研發了很久,型號大家早已經猜到,就叫M8。這個老實巴交的品牌,取名字都不會太出乎意料。第一次見到的時候,還是被可換耳機口母座這個腦洞大開的設計給小小地震撼到了,一是因為實在的山靈在我心中這台機器可能是會備齊所有插口,但設計上總歸不會太美觀。



山靈的旗艦研發了很久,型號大家早已經猜到,就叫M8。這個老實巴交的品牌,取名字都不會太出乎意料。第一次見到的時候,還是被可換耳機口母座這個腦洞大開的設計給小小地震撼到了,一是因為實在的山靈在我心中這台機器可能是會備齊所有插口,但設計上總歸不會太美觀。二是從玩家的角度來看,永遠優先選擇的都會是耳機,播放器一直是一個服務於耳機的角色,所以山靈M8我認為是一台玩家為玩家設計的播放器,已經有許多耳機廠推出了可以更換插頭的線材,但用戶已經購買的線材就用不了了。山靈M8這樣的設計讓你所買的每一根線都可以物盡其用,所以這個細節其實是有些打動我的。



機器本身的做工和配件的誠意都很足,相信你們已經看過不少曬單了,就不展開講了。下面重點從使用體驗和聲音搭配來給講講。



在線音樂這點不算第一次出現在山靈播放器上,購買M8即贈送一年的山靈HiFi雲曲庫音樂會員,裡面的曲庫山靈並沒有透露是哪家提供的內容,從內容廣度來看,歌曲的數量不算占優,但是無論是在線播放的質量還是下載的無損音源都是非常高的,我覺得流媒體這點M8做得很好,實際體驗Wi-Fi干擾我沒有也遇到過。


硬體上,M8也給足了誠意。雙AK4499EQ解碼晶片,高通旗艦CSR8675,7000毫安的大電池,保證了在大電流輸出下也能有不錯的續航時間。藍牙格式支持也非常全面,當然我感覺應該沒幾個人會用一台近一萬元的播放器去做藍牙前端吧?至於高通驍龍430處理器,我感覺應該是山靈優化得非常好的結果,不卡頓,很流暢。1080P的螢幕看看B站完全夠了,看番看劇加上高清音質,很舒服。



前面的這些數據你應該都多多少少了解過,我算是很晚很晚才來分享這台機器的,但M8是我日常試音或者出差最常攜帶的一台播放器,幾個月的體驗下來我認為可以很負責的給大家分享這台播放器的使用體驗了。


M8作為旗艦,三頻素質是基本功,在萬元價位穩穩站住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旗艦產品無非就是一個品牌對於聲音終極的理解是怎樣的。山靈是做大系統出身,過去的M1、3、5系列都是非常老派的調音風格,暖、糊,但聽著非常舒坦,就是素質不突出,從M3s開始,山靈開始強調了一些素質,把暖糊的風格收斂了不少,我把M3s視作「新山靈風格」的開端。在M8之前,我認為最成熟的「新山靈」聲就是M6 Pro,市場也給了很好的反饋。



在我看來,M8則是「新山靈風格」的究極體,低頻的下潛不錯,層次感分明,但在量感上做得很嚴謹,聽流行能high,聽交響能嚴肅,微暖的氛圍感和包圍感,是M8作為一個旗艦播放器足夠雜食的前提,這點也是我很認可M8的一點。這感覺就像是一個文能穿著西裝出席活動,舞能脫下西裝給你來一段抖動渾身肌肉的Poppin的陽光大男孩。


人聲的味道有一些傳承,屬於那種你乍的一聽似乎人聲的口型沒有那麼清晰,結象沒有那麼精準,略微有一些hufi的感覺,但你一細聽其實細節都在,人聲的嘴形、換氣口水聲都在,只是沒有那樣一股腦給你扔在面前。可以這樣理解為山靈的味道,一向內斂、溫潤的風格,在M8上得到了傳承,但也有很「新山靈」的風格揉在裡面,畢竟作為旗艦,硬素質是基本功。



高頻部分的表現也很「新山靈」,延伸自然同時又有較高的密度,保證了高頻的結象和解析力,讓更多的細節能夠從容的展現出來,但又能做到有一丁點兒的柔和內斂,亮,但不是鋒芒畢露,驅動力足夠,但控制力很強,這一點讓M8能夠適應絕大多數的耳機。


這次搭配我選了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耳機,分別是Softears的RS10定製,水月雨的光,qdc 魔圈定製以及大耳機拜雅最新的T5.


首先是Softears的RS10,也被很多朋友當做試金石,對前端的驅動力和音色有很好的參考性。在M8下的表現仍然是非常中性且克制的,實際上前面對M8的評價也是參考RS10下的聽感來表達的。這一套就因為耳機十分中性,而前端有一些微暖的味道,聽起來非常的「參考」,音樂的細節、人聲的感情都是比較直白的表達,開啟Turbo模式聽嚴肅交響倒是非常適合,聽流行有些不夠勁。



水月雨的光風格其實跟RS10很像,但搭配秋月這根升級線之後,增加了幾分染色,搭配M8聲音顯得更加活潑、水潤了,人聲厚實了一些,聽男聲的滄桑感和厚重感也能表現得很結實,高頻很好的綜合了光的光澤感和M8的柔韌,細節滿滿同時也非常細膩,有不少光的用戶就選擇了M8作為前端。



qdc魔圈也是我鴿了很久的一篇測評,這也是我購入的第一幅純動圈定製,之後有時間也單獨寫一篇測評來分享一下。魔圈的聲音很有意思,三動圈將動圈的寬鬆天潤感保留得很好,同時又讓高頻有自家動鐵旗艦的解析度,聽感和解析的水平都非常的高,沒有取捨。搭配M8的表現密度也是這幾個裡面最好的(不知道是不是由於魔圈用的是4.4平衡,其他都是3.5口,理論上應該是一樣的?),聽Leonard Cohen的I』m your man,雖然整首歌的樂器不算多,但樂器與樂器之間,樂器與人聲之間,都分得非常清晰,Cohen厚重滄桑的嗓音也有非常好的體現,值得一提的是,原本有些柔化口型的M8搭配魔圈時,口型變得非常清晰了,這一套是我非常推薦的搭配,有魔圈或者M8的,都可以考慮一下。



最後這個看起來有點兒胡來,但我個人覺得有必要,因為今年的T5三代實際上就是封閉式的、更加易推的T1,實際聽下來T5也是目前拜雅的產品里我最喜歡的沒有之一,山靈的Alex多次強調M8推力,這次我就來試試看看有沒有打臉。開啟Turbo模式搭配T5,音量開到45左右能獲得正常聆聽音量(耳塞Turbo模式35左右),驅動力果然不錯,聽流行自然不在話下;聽交響時,大動圈的規模感能夠很好的表現,低頻質感略軟,但比較乾淨,殘響適中,T5作為封閉式的透明度也做得很好,沒有悶的感覺,但M8推起來跟台機的動態區別肯定是比較明顯的,只能說是多了一種解決方案,可以用便攜設備把不算難搞的T5推得有不錯的規模感,能表現出正確的音色,也有足夠好的控制力,我覺得對大推力這件事情來說,已經超過合格線了。



上面算是一些比較主觀的聽音感受,當然是因為我個人比較喜歡M8這台機器所以說的都是優點。缺點也不是沒有,硬體上來說,比如可換母座這點雖然好,但是官方提供的工具有些刮手,而且容易刮壞機器,使用時要小心一些。聲音上來說,有部分燒友反饋聲音有些軟,不夠硬朗,這點我覺得仁者見仁吧,對於我這種一聽就是2-3個小時起步的用戶來說,這種鋒芒內斂的聲音倒是比較深得我心,有足夠的解析力,能夠將音樂的細節一一呈現,但又表達溫和得體,不會有那種讓我一耳朵很爽但聽十幾分鐘就嗡嗡的感覺。對我來說耐聽是一個很重要的點。


做個總結,M8作為一台旗艦播放器,聲音風格是我所喜歡的,可換母座這點是我認可的,並且在流媒體音樂和人機互動方面做得很不錯,使用起來沒有什麼門檻,再加上優秀的做工以及沒有破萬元的定價,我心中的年度旗艦播放器這一票投給M8。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