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旅融合風光好 美麗溮河全域興

今報信陽 發佈 2021-08-12T01:21:25.098192+00:00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龔雪 通訊員 張俊煬/文圖溮河區是信陽市的主城區、老城區,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信陽毛尖的原產地和主產區,「茶」是溮河區最顯著的標識,更是溮河區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潛力所在。過去,去茶山,只是單一的喝茶、買茶。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龔雪 通訊員 張俊煬/文圖

溮河區是信陽市的主城區、老城區,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信陽毛尖的原產地和主產區,「茶」是溮河區最顯著的標識,更是溮河區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潛力所在。

過去,去茶山,只是單一的喝茶、買茶。如今,當地將茶葉和旅遊結合,不僅可以體驗採茶、制茶、品茶,還能賞茶藝、游茶山、品美食、居民宿,實現了鄉村經濟由「一產為主」轉變為「三產共融」,由單一供給轉變為多元供給,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探索出了一條以「茶旅融合領航革命老區振興」的溮河道路。

拓展產業鏈條,創新茶旅業態

2016年以來,溮河區委、區政府按照全域旅遊助力鄉村振興的總要求、「一城一環三極」總體布局,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總抓手,圍繞「毛尖故里·山水溮河」旅遊品牌,積極探索「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實踐路徑,創新茶旅業態,實現了區域經濟的延鏈補鏈。

精心打造茶文化品牌。連續舉辦信陽茶文化節28屆、全民飲茶日活動27屆、信陽毛尖開採節12屆,使茶文化與旅遊業有機結合,實施整體對外營銷。

2020年,信陽毛尖的區域公共品牌價值達68.86億元,品牌帶動力位居全國前三。溮河區連續11年獲得「中國十大生態產茶縣(區)」稱號。

深入打造茶體驗項目。溮河區依託「兩湖、一山、一城」資源,以項目為抓手,建設全域旅遊重點項目28個,儲備重點項目48個。全力支持雞公山創建5A級景區、南灣湖申報國家旅遊度假區。建設茶博物館、茶文化體驗館;新建文新茶村、穩臻、德茗等「十大茶坊」茶旅綜合體;發展茶園節慶、演繹等活動,實現以面連線,以雞公山、南灣湖為支撐,形成全域旅遊發展大格局。

塑造提升「信陽菜」特色餐飲。創新成立溮河區「信陽菜」辦公室,實施信陽菜「萬人廚師」培訓工程,參與發布60道信陽養生菜標準,全區「信陽菜」館達9000餘家,其中正式授牌信陽菜品牌示範店35家、推廣基地9家。「吃信陽菜、品毛尖茶、賞溮河山水」已經成為溮河全域旅遊的鮮明特色。

做強做大民宿經濟。依託茶園、茶山和茶人,打造品質民宿75家,形成「民宿+茶園+休閒+購物+信陽養生菜」融合發展模式,產業規模連續三年翻倍增長,參與農戶戶均增收3.2萬元。「溮河民宿」成為溮河旅遊新IP。

強化要素配置,豐富旅遊供給

「你們看,路兩邊的全區旅遊地圖、旅遊指示牌、旅遊廁所、停車場等都是我們按照國家級標準配置的,讓遊客來了可以一目了然,方便舒心。」驅車行駛在環湖百里茶廊,溮河區文旅局副局長李昊向記者介紹道。

溮河區連續兩年實施環湖路茶旅融合廊道綜合提升工程,累計投入7.8億元,整修公路86公里,改造民居1560餘間,規範廣告牌匾1800餘塊,更新完善旅遊標識標牌284塊,規範建設遊客服務中心(點)70處、旅遊驛站式茶坊30餘家,新改建A級以上旅遊廁所500餘座,開通旅遊專線19條,整改提升停車場210餘處。

溮河區郝家沖村的葉建晴,大家都叫他「葉毛」,可謂是鄉村振興、茶旅融合的受益者。過去,他家裡有幾十畝茶園,在自己家裡開了一家小餐館,沒招牌,只做回頭客,每年能收入十來萬元。

前幾年,村裡實施房屋改造,他是第一個積極響應的。為了擴大規模,他在自家路對面又新建一間,有4個包間,設計裝修很有特色。

不光自己致富,他還帶動當地的貧困戶在他的餐館裡打工,一個月2800元。

「我不主動推銷茶葉,誰來吃飯就是吃飯,想買的我就賣。旺季高峰期,每天十桌全部坐滿,門口涼亭、樹下也坐滿了,平時也有60%的上座率。」豪爽大氣地性格也使得葉毛的餐館生意越來越紅火。

該區還培育出文新、豫信等知名旅遊商品生產企業68家;推出毛尖、南灣魚、柳林豆腐等地方特色旅遊商品186種;全區酒店床位6.2萬個,品質民宿75家,茶園山莊、悟園民宿等一批精品民宿脫穎而出;打造高品質鄉村旅遊特色村18個,鄉村旅遊經營單位46個。樓畈村、郝家沖村和集雲村成為網紅打卡地;智慧旅遊實現區內互聯,雞公山景區連續兩年被評為河南省智慧景區建設先進單位,入選四鑽級智慧景區。

突出生態優勢,堅持綠色發展

在全域旅遊發展中,溮河區立足全國重點生態功能示範區的區情,始終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生態資源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實現綠色發展。

強力推進鄉村綠化。新造林綠化12.2萬畝,森林撫育和改造8萬畝,重點生態廊道建設9千畝,南灣湖獲首批「全國森林康養基地」。

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大力實施城市有機更新,改造提升 「溮河新八景」,強力推進雨污分流及城區綠化、美化、亮化等工程,背街小巷整治實現全覆蓋,公共服務和城市品質大幅提升。

實施生態治理和景觀提升工程。實施南灣水庫匯水區、小流域綜合治理以及環湖路精品觀光路提升工程和萬畝茶園增色添彩工程,持續改善流域水質、提升環境品質,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相繼建成樓畈村、集雲村等一批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的旅遊示範村。

致力推動綠色發展。依託全域旅遊創建,創新發展「多彩田園」扶貧工程,累計實施「多彩田園」扶貧示範項目156個,帶動貧困戶4181戶、10063人,帶動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全區72家茶旅企業及合作社參與帶貧8000餘戶,實現了全域旅遊發展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戰略貫通融合、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雙贏。

據悉,目前,溮河區全區有國家4A級景區4個、3A級景區3個。2019年,全區旅遊接待107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51.5億元,旅遊對GDP的貢獻率達18.35%,旅遊對就業的貢獻率達 23.06%,全域旅遊已成為溮河區經濟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抓手。

「溮河區有決心、有信心持續推動茶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以全域旅遊帶動區域經濟全面發展,領航大別山革命老區加速振興!」信陽市溮河區文旅局黨委副書記、局長楊冬梅的話語擲地有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