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母親,是怎樣毀掉一個家庭的?

遇見寶寶姐 發佈 2021-08-12T02:36:00.107318+00:00

文|高寶寶海明威,美國作家,是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一部《老人與海》,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學中的突出地位。《紐約時報》評論說:海明威本人及其筆下的人物,影響了整整一代、甚至幾代美國人。人們爭相仿效他和他作品中的人物,他就是美國精神的化身。

文|高寶寶


海明威,美國作家,是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一部《老人與海》,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學中的突出地位。


《紐約時報》評論說:

海明威本人及其筆下的人物,影響了整整一代、甚至幾代美國人。人們爭相仿效他和他作品中的人物,他就是美國精神的化身。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有才華,又有成就的領袖人物,卻在1961年,他62歲那年,選擇了開槍自殺身亡。而在此之前,他曾經很多次當著朋友的面,拿槍指著自己的腦袋「練習自殺」。


更令人震驚的是,在海明威28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自殺身亡了。而在海明威去世5年之後,他的妹妹也服藥自殺。16年後,他唯一的弟弟,也選擇了和父親以及哥哥同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在海明威自殺的35年後,他的孫女也死於自殺。


有人說,海明威家族帶有精神疾病的基因。有人說,海明威家族遭遇了死亡魔咒。還有人說,這一切有可能都源於一場陰謀。


真相究竟是什麼?


這一切,都要由海明威的媽媽說起。

1899年,海明威出生在美國的芝加哥。他的父親克拉倫斯是一名清教徒,也是一位受人尊重的婦產科醫生。他的母親格蕾絲是個鋼琴教師,出身於富裕家庭。


結婚前,格蕾絲就跟丈夫提出,自己不做家務,克拉倫斯同意了。


克拉倫斯和格蕾絲一共生育了6個子女,海明威排行老二。克拉倫斯在外非常受人尊重,可在家裡卻截然相反。


格蕾絲性格自私霸道,再加上做鋼琴教師的收入很可觀,所以她在丈夫面前表現得非常自負和強勢。他處處以自我為中心,從不考慮丈夫和其他人的感受。


克拉倫斯恪守著自己的承諾,承擔著所有的家務活。就連早餐,他都是親自做好,然後送到妻子床上。


儘管如此,他的付出卻還是不能令妻子滿意。「出身貧寒、長得醜陋,不懂藝術的鄉巴佬「,這樣的謾罵和羞辱,時常掛在她的嘴邊。


為了自己的藝術夢,海明威的母親堅持修建自己的音樂廳,而不考慮家庭的實際經濟狀況。為了能有安逸的生活,她常常扔下6個孩子,以身體不適為藉口,一個人躲在鄉間別墅。她甚至在一氣之下,一把火燒掉了丈夫多年收集的、非常珍視的動、植物標本。


母親的強勢,不但讓父親感到壓抑無比,而且讓整個家庭的氛圍,都籠罩在一片陰霾當中。

然而,他們夫妻二人的矛盾,卻不僅僅限於生活。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他們的分歧也很大——他們都試圖按照各自的想法去塑造海明威,去塑造自己的孩子。


海明威的父親喜歡釣魚、打獵以及各種冒險活動。從海明威3歲起,他的父親就經常帶著他外出。4歲的時候,就鼓勵他大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海明威的母親則喜歡音樂和繪畫,在海明威很小的時候,她就買了一把大提琴送給兒子。


表面上看,這樣互補的教育相得益彰。然而,夫妻之間截然不同的價值觀,讓他們矛盾、衝突不斷。他們無休止地當著孩子的面,不遺餘力地相互抨擊和詆毀。


年少的海明威,感受著父母之間深深的矛盾和敵意。這讓他無所適從,卻又無力反抗。慢慢地,他開始厭惡自己。因為他發現,無論自己怎麼做,都不會讓父母同時滿意,他的生活中充斥著呵斥和指責。


母親要求海明威時刻保持端莊整潔的形象,每天嚴格按照時間表行事。一旦違背,等待他的便是劈頭蓋臉的打罵。


她嚴厲地管教著自己的孩子,卻忘記了給他們哪怕是一丁點的柔情和溫曖。


儘管如此,少年的海明威還是顯現出了卓越的才華:他是寫故事高手、校刊主編、校樂隊的大提琴手,同時,他還是優秀的拳擊手、足球隊隊長。


成年後的海明威,更是優秀得令人側目:戰場上,他是一條硬漢。他在文壇上的造詣,也令人望塵莫及。


然而,在光鮮外表下,海明威的內心卻早已經腐朽發霉。

在自己的尊嚴被妻子踩在腳下、並且被碾得粉碎之後,海明威的父親終於再也無力承受。於是,中年的他飲彈自殺。而父親自殺的那一幕,被海明威13歲的弟弟萊斯特全都看在眼裡。


此後漫長的歲月里,這個可怕的陰影,一直像噩夢一樣纏繞和困擾著他,讓他生不如死。而隨之而來的疾病,更是讓他加快了追隨父親的腳步。最終促使他選擇了親手結束自己的生命,像父親那樣。


而此時,海明威的妹妹,早已於16年前自殺身亡。


海明威的一生,都活在對母親深深的憎恨、以及為父親的自殺而感到羞恥的情緒當中。他堅信,是母親逼死了父親。他認為,父親是個懦夫。


海明威在自己的小說《軍人之家》里,如此諷刺自己的母親:「親愛的,你難道不愛自己的媽媽嗎?」而在他的口中,始終稱自己的母親為「那個jian 貨」。

海明威一生有過四次婚姻,他無法與某個女人建立長期穩定親密關係的原因是,當他一旦發現妻子顯露出與母親相似的人格特質,就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離婚。


他一生都在拚命地躲避著母親的影子。然而,童年和少年來自家庭的陰影,已經深深地刻在了他的靈魂深處,如影隨形,讓它無處躲藏。


精神分析學家認為,自殺是一種極端的譴責和報復。海明威的自殺,是對自己的譴責,也是對母親的報復。


或許,這也正是海明威一家遭受 「死亡詛咒」、不得善終的根源。


在一個家庭中,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母親,其次是父親和祖輩。這是因為,母親作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陪伴孩子的時間最久,對孩子干涉最多的人,她的一言一行,時刻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她的孩子。


在文學和心理學中,把孩子討厭母親、喜歡父親的行為,稱之為「海明威情結」。「海明威情結」,凸顯了家庭教育中,母親的性格和言行對孩子一生命運的意義。


一個好女人,就是一所學校。那麼,一個壞女人呢?海明威的故事,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答案。

最後,以《史記》中的一個小故事,來結束這篇文章:


齊國宰相晏子,不但相貌一般,而且身材矮小。但他的車夫卻相貌堂堂,身材魁梧。


這天晚上,車夫一回到家,夫人便請他寫一封休書,休了自己。車夫大惑不解,忙問理由。


夫人說,晏子這樣的大人物,始終態度謙卑,毫無架子。而你只是個小小的車夫,卻自以為是,狂傲自大,可見胸無大志。長此下去,必惹禍患。


車夫聽後,愧意難當。於是便時刻告誡自己,要謙卑寬厚。


車夫的轉變,被晏子看在眼裡。而當他知道了其中的緣由之後,就提拔車夫做了大夫。


晏子對車夫說:因為你有一個好夫人。


作者簡介:

高寶寶

15歲寫小說

38歲考取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院

20年中文教育經驗

一手把女兒培養成港大一級榮譽學士及倫敦大學教育碩士。

讓她溫暖而有力量的文字,陪伴你一路前行,遇見更好的自己。

微信公眾號:遇見寶寶姐(ID:gaobaobao-52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