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的十種臨床應用

逸仙藥師 發佈 2021-08-12T03:35:51.368832+00:00

作者: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梁芳曉審核: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陳楚雄腸道菌群是人體內數量龐大、種群豐富的微生物系統,常見的有益菌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起有益生理作用,它們能合成多種人體生長發育必需的維生素,非必需胺基酸,同時還能促進鐵、鈣、鎂、鋅等礦物元素的吸收。

作者: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梁芳曉

審核: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陳楚雄

腸道菌群是人體內數量龐大、種群豐富的微生物系統,常見的有益菌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起有益生理作用,它們能合成多種人體生長發育必需的維生素,非必需胺基酸,同時還能促進鐵、鈣、鎂、鋅等礦物元素的吸收。這些營養物質對人類健康起到舉足輕重作用,一旦缺少,會引起多種疾病。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菌群及其代謝產物與胃腸道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免疫功能性疾病、惡性腫瘤、代謝性疾病等密切相關。

引起腸道菌群失調的致病因素多種多樣,最主要的是與年齡、飲食、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有關。研究發現隨著年齡增加,腸道會老化,有益菌會逐漸減少;如素食者和肉食者不同飲食結構直接對腸道菌群的結構產生影響;患者長期服用抗生素、細胞毒性藥、激素、免疫抑制劑等,特別是抗生素的使用劑量越高,腸道菌群的變化越明顯;此外腸道動力異常和腸道免疫功能障礙都能直接影響到腸道菌群的失調。

腸道菌群平衡如此重要,那麼我們必須要注意日常保健,預防菌群的失調,必要時選擇微生態製劑治療,微生態製劑是利用對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和生長促成物質所製成的製劑,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三大類。其中益生菌製劑主要是人體有益菌,可改善宿主腸道菌群生態平衡,益生菌製劑的種類非常多,如乳酸桿菌屬、雙歧桿菌屬、腸球菌屬、鏈球菌屬、芽孢桿菌屬、梭菌屬和酵母菌(如布拉氏酵母菌)等。

隨著益生菌的基礎和臨床應用研究的迅速發展,益生菌的臨床應用也愈發廣泛,以下逸仙藥師介紹益生菌的常見臨床應用:

1、腹瀉病

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症狀是腹瀉,尤其是兒童,特定的益生菌可以減輕腹瀉的嚴重程度、縮短病程、降低併發症的發生風險,因此,益生菌尤其是布拉氏酵母菌和鼠李糖乳桿菌常作為補液的輔助手段用於小兒急性胃腸炎的治療。

2、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研究表明,一些益生菌可以通過調節胃內菌群,產生抗幽門螺桿菌的物質,抑制幽門螺桿菌的生長。絕大多數研究表明使用三聯抗幽門螺桿菌方案,添加益生菌可增加根除率;而四聯方案添加益生菌,則未能進一步提高根除率,但可以降低治療的不良反應,因此,益生菌可以用於輔助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

3、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長期使用以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直接導致菌群失調的主要因素,臨床上若用藥時間過長應進行腸道菌群監測,必要時採取干預措施來維持菌群平衡,一旦發現菌群失調的症狀(腹瀉)、體徵,應立即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益生菌是預防和治療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有效藥物。

4、炎症性腸病

炎症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炎症性腸病的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有所降低,益生菌可通過改變腸道菌群,加強腸道黏膜功能而發揮作用,但菌種菌株、配伍、劑量、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要進一步研究。

5、腸易激綜合徵

腸易激綜合徵是常見的功能性腸病,病因複雜,可能與胃腸動力異常、腸道菌群失調、腸道感染、免疫異常、社會心理因素有關,益生菌可通過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腸道粘膜屏障功能和調節腸道免疫系統而緩解腸易激綜合徵的腹脹、腹瀉、腹痛等症狀。

6、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的發生與遺傳和環境因素密切相關,最新研究發現,腸道菌群參與了結直腸癌的發生髮展,腸道菌群的菌群通常有明顯的變化,主要表現為致病菌增多,而具有抗炎的細菌比例降低。一項大型隊列研究發現長期服用含益生菌的酸奶可以降低結直腸癌的風險,但結直腸癌是否可以通過益生菌進行治療,目前相關研究正在進行中。

7、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研究表明,腸道益生菌輔助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改善肝臟酶譜和血脂,減輕胰島素抵抗和炎症水平。益生菌用於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降低肝臟脂肪沉積、促進肝臟修復,尤其適用於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患者。

8、肝性腦病

肝性腦病是由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綜合徵,益生菌製劑如雙歧桿菌、地衣芽孢桿菌等可通過調節腸道菌群結構,抑制產氨、產尿素酶細菌的生長,以減少腸道氨及其他毒性物質的產生及吸收,從而改善肝性腦病的症狀。

9、膽囊切除後綜合徵

膽切除後綜合徵膽囊切除可影響腸道的膽汁流入和膽汁酸的腸肝循環,存在引起腸道微生態變化的可能,因此,術後容易出現的一系列臨床症候群。國內文獻報導,膽囊切除術後的患者大腸菌和腸球菌計數均明顯增加,而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計數則明顯減少,文獻報導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或四聯活菌片能有效治療膽囊切除術後腹瀉,其機制是通過對腸道紊亂菌群進行調節,從而改善腸道功能。

10、其他:益生菌在輔助治療牛奶過敏相關的過敏性濕疹、免疫性疾病、肝硬化和肝衰竭、糞菌移植、壞死性小腸結腸炎、陰道炎等正處在積極的探索階段。

益生菌不論在胃腸道還是胃腸道外疾病的應用研究進展迅速,其在臨床的應用也愈發廣泛,但在臨床實踐中,益生菌菌種、劑量以及療程的選擇仍需要更多的證據支持。


參考文獻:

1.中華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學分會.中國微生態調節劑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20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