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暨中國攝影金像獎頒獎典禮異彩紛呈

中國攝影家協會 發佈 2020-12-22T01:29:12+00:00

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暨中國攝影金像獎頒獎典禮異彩紛呈匯聚攝影夢想彰顯影像作為#中國攝影藝術節# 12月20日,攝影界萬眾矚目的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開幕式暨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在三門峽國際文博城大劇院舉行。

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暨

中國攝影金像獎頒獎典禮異彩紛呈

匯聚攝影夢想彰顯影像作為

#中國攝影藝術節#

12月20日,攝影界萬眾矚目的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開幕式暨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在三門峽國際文博城大劇院舉行。19位新晉金像獎獲得者站上流光溢彩的頒獎舞台,迎來屬於他們攝影生涯的高光時刻,接受來自全國攝影人的由衷祝福。


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暨金像盛典現場。


今年的藝術節和頒獎典禮因為2020這一特殊年份,尤其顯得隆重熱烈、主題鮮明。首個金像獎專屬歌曲登台亮相;首次邀請全部19位獲獎者齊聚"金像面對面";首次由央視直播金像獎獲獎作品展覽;中國攝影報首次推出金像獎特刊……以攝影的名義,整個藝術節活動不僅亮點紛呈,而且意義非同尋常。


攝影人參與譜寫"金像之歌"

攝影藝術節開幕式暨金像獎頒獎典禮開場主題歌舞《光影禮讚》是首次為金像獎專門創作譜寫的歌曲:"用美好擎起一尊金像,用希望凝成一尊金像,用信念築成一尊金像,用光榮捧起一尊金像",優美的旋律,動聽的歌聲,活潑的歌舞表演形式"讓新時代的腳步在歷史中迴響,張開誠實的眼,向著生活的波瀾深情凝望"。此首專屬之作由國家一級作曲家劉青作曲,《中國攝影》雜誌資深編輯馬夫作詞,顯示出攝影工作者的智慧與才情。以此致敬攝影人堅定信念、根植沃土、勇擔責任、潛心創作的藝術情懷,用歌聲禮讚攝影金像獎的榮光。


首次為金像獎譜寫的歌曲《光影禮讚》在開幕式上唱響。


頒獎典禮充分運用高科技手段,帶給人一場高水準的視覺盛宴。巨幅全息投影螢幕效果驚艷,舞者化身為天鵝仙子,金像獎盃與天鵝翅膀的完美結合,寓意著天鵝之城三門峽與中國攝影藝術節結下的10年之緣。開幕式的啟動按鈕是相機快門裝置,以按下快門的方式開啟全場的閃光燈效果別具創意。頒獎時的大型碳纖維分螢幕在舞台中央徐徐落下,播放著每位獲獎者的作品和個人短片。聲光電之外,所有節目也都緊緊圍繞攝影主題展開,舞美全程貫穿攝影元素。


頒獎典禮舞台特效。


抗疫攝影師和醫護人員合作演繹《只要平凡》

作為中國攝影史上首創的一次集體行動,全國近百位攝影師為4.2萬餘名奔赴武漢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天使造像"的創舉,成為本年度最能體現攝影價值和記錄功能的一份寶貴記憶。中國攝協赴湖北抗擊疫情攝影小分隊隊員劉宇,和三門峽援鄂醫護人員張麗首次站上真正的大舞台,為大家重新演繹感動了無數人的歌曲——《只要平凡》。


《只要平凡》節目現場。


"不要神的光環,只要你的平凡。"他們的歌聲與4.2萬餘張可愛可敬的面孔組成的背景牆,以及多幅抗疫圖片閃回的背景畫面相互交織,瞬間把人拉回到幾個月前的那場艱苦卓絕的戰"疫"現場。他們帶著濃烈的情感經歷共同演繹的這首歌曲令在場觀眾感懷良久,他們因特殊的生命體驗和精神洗禮而發出的現場感言令在座的每個人心情激動萬分。


中國攝影報首次推出金像獎特刊


金像獎旨在表彰和獎勵在攝影創作領域取得優異成績的德藝雙馨攝影家,一直以來都在用影像引領創作、凝聚力量,是攝影工作者和攝影愛好者的創作標杆。為了突出展示金像獎的藝術水準,紀念這份獨屬於攝影人的榮耀,中國攝影報歷史上首次推出中國攝影金像獎特刊,隆重介紹2位"中國文聯終身成就攝影家"榮譽獲得者和19位本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獲獎者,推介他們德藝雙馨的事跡和優秀攝影作品。雖然現代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快速高效,已成潮流趨勢,但散發著油墨香的16個版的特刊,還是與人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和實物感,鐫刻著一幅幅時代精品,彰顯著攝影的溫度和力量。而中國攝影報邀請所有的獲獎者在報紙頭版簽名的創意,也使得這份紙上榮光自帶獲獎者們的手感和溫度,成為值得攝影人永久珍藏的一份紀念品。


央視首次直播金像獎展覽

本次藝術節和頒獎典禮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優勢,採取多個平台的網絡直播、照片直播等形式宣傳和擴大本次"一節一展"活動的公眾參與度和影響力。不能親臨藝術節現場的觀眾不僅可以通過掃碼觀看金像獎頒獎盛典直播,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新聞客戶端還首次對金像獎獲獎作品展覽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網絡直播——邀請諸位策展人和獲獎者現場分享和講解他們的策展理念與拍攝理念。


網絡看展之餘,主辦方還特別設立了"金像直播間",使未到場的觀眾還能通過網絡與金像獎獲得者進行進一步的交流與分享。開幕式當晚,由北京攝影函授學院院長張希紅主持,通過抖音號、今日頭條、小鵝通等直播平台同步直播訪談金像獎入選作者,分享他們的獲獎心得、作品解讀和對攝影的理解。直播結束後又進行了長達3個多小時的"金像面對面",19位獲獎者悉數到場。此外,由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策劃製作的"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獲獎者作品展"360°全景展廳也同步上線。河南廣播電視台大象客戶端,抖音平台、頭條號、微信公眾號等多個網絡平台、直播平台都成為藝術節系列活動的即時互動交流手段。


金像直播間工作區。張雙雙 攝


除此之外,本次展覽中還特設優秀攝影師的微信視頻號展播與作品徵集。圖文時代方興未艾,視頻時代又以迅猛之勢來臨,短視頻正日漸成為優質內容的主流傳播方式之一。


攝影書成為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藝術節上,一邊有"書香中國·美麗人生"全國全民閱讀攝影大展的數幅代表性優秀作品體現著閱讀理念漸入人心、蔚然成風的全民閱讀風潮;一邊是專門在展區里分別設置的優秀攝影書和攝影手工書的閱讀區域。成立40周年的中國攝影出版社在藝術節文博城展區特別推出"影像與閱讀"微型書館,40冊(套)經典攝影圖書涵蓋名家傳記、作品賞析、技術藝術、圖像歷史、藝術修養等攝影各個層面,在熱鬧的展場一隅為攝影人特辟出可以靜下心來坐品書香的舒適角落。


影像與閱讀書館。吳艷華 攝


在中國攝影藝術館展區,由影上書房攜60本與《中國攝影》雜誌社聯合舉辦的第一至第四屆中國攝影圖書榜的所有入榜圖書集中亮相。通過推薦具有學術性、專業性、權威性及前瞻性的各類優秀攝影圖書,4年來的評選業已成為攝影書出版與閱讀的風向標,也成為當代影像文化研究與傳播的窗口和平台。


中國攝影圖書榜書展。


特裝設計強化家國情懷

三門峽到處都裝點著本屆中國攝影藝術節的標識、海報,處處體現著攝影藝術的濃厚氛圍。而在展陳方面,本屆藝術節在主展區設立了獨具匠心的特裝設計,還特別為金像獎和自然生態攝影大展搭建了展覽主視覺形象牆,為此次一節一展營造了濃重的藝術氣氛。


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獲獎者作品展現場。


中國攝影藝術節展覽現場主視覺設計。


在整個展覽場地的中心位置,中間一根高達5米的立柱,是此次攝影藝術節的一個標誌,高高的立柱標示中國攝影藝術節是中國規格最高的攝影藝術節展,也寓意著中國攝影藝術節金像獎至高無上的地位。圍繞立柱,此次藝術節最重要的幾個展覽的主形象在特裝設計上集中展示,旨在強化家國情懷。有以金像獎獎盃底紋——饕餮紋樣為設計元素的金像獎主視覺形象;有全國脫貧攻堅地名和脫貧攻堅鏤空剪紙為設計元素的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覽——《一個也不能少》;還有2020最重要的抗疫關鍵字和抗疫白衣天使設計元素,中國文聯、中國攝影家協會赴武漢抗疫小分隊為代表的全國抗擊疫情影像展覽——《見證·造像》;由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主辦的"日常-青春"青年攝影師作品聯展也在藝術節期間展出,展覽旨在從日常經驗出發,讓年輕人發聲,同期還舉辦了"日常-青春"青年攝影師多媒體幻燈演示交流會;以及以各種野生動物為形象的第四屆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等。


見證·造像——全國抗擊疫情影像展現場。


一個也不能少——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覽現場。


"日常"青年攝影師作品聯展現場。付銳 攝


微信視頻號展播區。居淼 攝


在展覽留言牆上,觀眾吐露了觀展心聲:"脫貧攻堅一個都不能少,新冠病毒一個也不能多。""從日常中偶得的瞬間,正因其平凡、真實,讓我仍然相信靈魂的崇高,內心的純潔,人間有溫暖。"


在展覽留言牆上,觀眾寫下觀展心得。張雙雙 攝


在展覽現場互動區,小朋友現場作畫。


時代發展波瀾壯闊,攝影藝術大有可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我國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進程中,攝影的作用不可替代。正如本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代表王大斌所言:金像獎是榮譽,是鼓勵和鞭策,更是使命和擔當。將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進程中,用我們的相機講好中國故事,創作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


文章刊發於《中國攝影報》·2020年·第98期·2版

文字:李晶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