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圍棋沒落的原因,看看以往日本棋界推崇的是什麼就知道了?

空想千年 發佈 2020-12-22T18:38:59+00:00

引子富士通杯決戰:孔傑決定放李世石大龍一條生路,不料他實戰妥協的舉措卻得到了研究室諸多日本棋手的首肯,他們認為通過白棋仍居於優勢地位,這是高級的戰術操控。日本圍棋對轉換等體現大局觀的招法極為熱衷 ,由此可見一斑。但是通過網絡看直播的棋迷沒有看到屠龍的刺激場景,不免大失所望。

引子

富士通杯決戰:孔傑決定放李世石大龍一條生路,不料他實戰妥協的舉措卻得到了研究室諸多日本棋手的首肯,他們認為通過白棋仍居於優勢地位,這是高級的戰術操控。日本圍棋對轉換等體現大局觀的招法極為熱衷 ,由此可見一斑。但是通過網絡看直播的棋迷沒有看到屠龍的刺激場景,不免大失所望。


以前圍棋界有個說法,世界圍棋其實就是東亞三強,中國,韓國,日本,號稱「三國演弈」。

但是日本圍棋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逐漸沒落了,沒落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我們通過棋譜看看日本棋界推崇的是什麼也許就清楚了。

1926年9月27日,日本棋院與棋正社對抗賽第一局正式開始,由棋院的秀哉名人和棋正社的雁金七段首先登場。比賽由日本《讀者新聞》主辦,規定為雁金受先,每方時限16小時,超時判負。

這局棋一直下到10月18日方告結束,歷時三周時間,其間共打掛6次。

當時吸引了無數的棋迷,他們每天望眼欲穿地等候,買份報紙雜誌看一看分期登載的棋譜,《讀者新聞》的發行量一下子猛增了三倍。

這場對局出現了令人窒息的複雜對殺局場面,在日本棋史上,本局被譽為「殺棋的名局」。


雁金執黑,現在黑棋有A,B兩條路可選。

實戰圖一:黑1虎起,是導致局面極度複雜化的強手。眼見黑棋是不活的,但外圍白棋有漏洞,雁金准一認為自己可以通過衝擊白棋的薄弱環節一舉擊潰對手。

黑棋下邊已無法做活,但白棋外圍斷點不少,也給人岌岌可危之感。但這已是雙方騎虎難下的複雜局面,只要計算稍有誤差,就可能導致全線崩潰。


參考圖一:經過研究發現,實際上黑1接,是可以活棋的,黑棋硬吃的話就無理了。

若干年後日本圍棋大家吳清源,木谷實重新研究此局,這是他們擺出的參考圖,原來日本棋界推崇的是平和下的各部就班。

參考圖二:而花了真金白銀買報紙觀棋的棋迷們熱衷的是看殺棋的刺激場面。你看白棋圓圈子和黑棋三角子堆砌在一起,多麼火爆的場景與畫面啊。


再看一個著名的場景,2010年的7月,日本東京的海風吹著,第23屆富士通杯的決賽在緊張進行著,進入決賽的一位是28歲的孔傑,一位是27歲的李世石,兩個人很快就進行到了下圖的局面,

基本圖局面:孔傑執白,李世石執黑,現在輪黑走,他們都凝視著著黑棋下面奄奄一息的大龍,

實戰圖二:孔傑考慮了10分鐘,決定在6位打吃,這幾乎是必然的一手,

李世石通過托扳,造出一劫,然後就活棋了,孔傑決定12,14吃住一子,厚實地轉換。

但通過網絡看直播的棋迷沒有看到屠龍的刺激場景,大失所望。

但是孔傑實戰妥協的舉措卻得到了研究室諸多日本棋手的首肯,他們認為通過白棋仍居於優勢地位,這是高級的戰術操控。日本圍棋向來崇尚本格,習慣波瀾不驚順勢而為,對轉換等體現大局觀的招法極為熱衷 ,由此可見一斑。

我估計像中國場均一條龍時越那樣第19手就開始拔刀屠龍,那樣的對局,日本人幾乎想都不會想。


參考圖三:孔傑擔憂的是如果硬殺,白棋勢必要經受黑棋之衝擊,他擔心有疏漏,還是拉長戰線,保持以後A位攻擊對方的主動態勢比較好。


參考圖四:其實孔傑還有吃下黑棋六子的轉換選擇,這也是白棋優勢。

日本人經常說,棋譜是要留給後人看的,不要把棋譜弄髒了。

於是就有了日本人贏棋認輸,在優勢局面下認輸。圖的居然是一個體面。

於是就有了第六屆中日圍棋擂台賽擂主決戰時,聶衛平要殺突入自己大空的加藤正夫的龍,結果殺棋失敗,聶衛平拒絕認輸,準備攪局,日本人居然認為聶衛平有失風度。

中國棋手唐韋星有一個外號叫:棋壇不好攪。這怎麼聽也是一種讚譽的稱呼。


這種例子太多了。現在圍棋進入了AI時代,日本的年輕一代也開始摒棄了先前的本格派作風,開始強硬,激烈起來。真希望圍棋重回「三國演弈」的局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