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生來攜帶「害人」基因 媽媽大義滅親:禁婚,斷根

步步 發佈 2020-12-22T13:28:16+00:00

作為人生中最大喜事之一的婚禮,很多人都充滿憧憬,完美的婚禮更是不少女孩子從小到大的夢想。女大當嫁,對於許多母親來說,女兒到了婚配的年齡,很希望女兒早日找個如意郎君,了卻自己一樁心事。


作為人生中最大喜事之一的婚禮,很多人都充滿憧憬,完美的婚禮更是不少女孩子從小到大的夢想。女大當嫁,對於許多母親來說,女兒到了婚配的年齡,很希望女兒早日找個如意郎君,了卻自己一樁心事。在女兒的婚姻大事上,瀋陽媽媽張文秋的做法卻是「有悖常理」,她甚至告誡女兒:「為了不坑害別人,還是一個人生活比較好」。圖為張文秋(左)與女兒(中)在一起。

今年46歲的張文秋是個單親媽媽,曾經,她也有過幸福的家庭。「女兒剛出生時,我和孩子的爸爸相處的挺好,後來女兒確診患了不治之病,說是我的原因造成的」,張文秋說,孩子的爸爸接受不了突如其來的噩耗,二人辦理了離婚,女兒劉蘇月跟了她。時至今日,對於孩子爸爸的離棄,張文秋稱不會有怨恨:「我出的問題就該由我來承擔」。圖為張文秋在廚房內勞作。

據了解,今年23歲的劉蘇月在一歲多時,同齡的孩子已經會跑了,而她還不會走。父母感覺不對勁,就帶她到醫院做檢查,結果是劉蘇月患有低磷性佝僂病。此病發生主要與遺傳有關,之後,醫生又建議媽媽張文秋以及姥姥也做檢查,正如醫生預料的一樣,媽媽張文秋和姥姥也患有這種病,只不過她們二人的臨床表現還不太明顯。圖為祖孫三人的診斷證明書。

「那時只是感到肢體乏力,有時骨骼疼,也沒有想太多」,張文秋稱,在20多年前,那個年代無論經濟還是信息都沒有今天發達,人身體有點不適也沒想著去醫院,再加上這種病本身就是一種罕見病,患病的人也不多,張文秋猜測自己全身乏力有可能是帶孩子累的,等孩子大一點也就好了。待她們三代人的檢查結果出來後,她才知道事情嚴重了。

姥姥育有一兒一女,在劉蘇月很小的時候,姥爺便去世了;不久,舅舅也因病離世。張文秋離婚後,祖孫三人生活在一起。上有患病的老媽媽,下有不諳世事的女兒,張文秋拖著病身子一人承擔起了養家的重任。別說看病了,三個人的日常花銷、藥費等都是捉襟見肘,因為沒錢給劉蘇月治療,她開始出現O型腿。直到2013年16歲時,靠騎三輪車拉腳掙錢的張文秋,給女兒做了第一次手術。因為家裡條件拮据,當年做手術放在腿里的鋼板至今還沒取出,現在還能看見大包塊。

雖然疾病纏身,但劉蘇月在學習方面從來不用別人操心。「我大一得了一次助學金,大二得了一次獎學金,大三得了一次獎學金,都用來交學費了」。劉蘇月說,由於手術時耽誤了一年學業,目前她還在讀大三。看著女兒越來越獨立,張文秋欣喜的同時也逐漸擔憂起來,女大不由娘,女兒會不會背著她處對象?這件事就像一塊大石頭重重地壓在張文秋的心裡。

張文秋心裡知道,女兒患有遺傳病,作為過來人,她深受其害。張文秋介紹,現在人結婚,傳宗接代是責任,誰家娶了兒媳婦不生孩子呢!張文秋在女兒面前有意旁敲側擊:寧願孤獨終老,咱也不去坑害別人,讓這個「害人」的基因在她這一代斷根。圖為一家三代人均持有殘疾人證。

「媽媽不讓我談戀愛結婚,擔心我連累別人,其實我也理解她的想法」,劉蘇月說,媽媽比任何人都希望女兒過得幸福,我也想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但身體不允許,痛苦應該在我們幾個人當中結束,不要再牽連別人。目前,劉蘇月有學業,姥姥生活不能自理,媽媽有病不能工作,生活只能靠低保維繫。劉蘇月稱,自己身體缺陷已無法改變,但她可以用自己的文化知識,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讓生命更有意義。劉蘇月表示,婚戀的事暫時還不允許考慮,如果未來醫療水平能夠攻克遺傳病難關,到時再看緣分。

據悉,低磷性佝僂病是腎失磷性代謝性骨病,意思是大量磷從尿中丟失,導致血磷降低和骨礦化障礙所致的一組骨骼疾病。今年9月份,劉蘇月去北京的一家醫院治療,吃一些藥。治療之後頓時感覺渾身輕鬆了,哪裡都不疼了,這讓她重燃了希望。醫生告訴她,這個病只要及時吃藥,會控制的比較好,除生育有風險外,不會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