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時,為何沒有軍隊救駕?他控制了天下兵權?

蜀山筆俠 發佈 2020-12-21T04:53:53+00:00

李淵出身關隴貴族家庭,十六國時期西涼的開國君主李暠是他的祖上,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北周受禪之後,追封了李虎為唐國公,唐國公也就成了李家世襲爵位。雖然北周沒存在多久就禪讓給了楊堅,但楊家跟李家算是姻親關係,楊堅與李昞都娶了獨孤家的女兒。

李淵出身關隴貴族家庭,十六國時期西涼的開國君主李暠是他的祖上,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北周受禪之後,追封了李虎為唐國公,唐國公也就成了李家世襲爵位。雖然北周沒存在多久就禪讓給了楊堅,但楊家跟李家算是姻親關係,楊堅與李昞都娶了獨孤家的女兒。所以隋朝建立,李家的權貴地位不變,後來李淵七歲那年。

他的父親李昞去世了,小小年紀的他便襲封為唐國公,從小在長安城長大。其實李淵如此的地位,已經夠顯赫了,可人的慾望總是無限的。得到了好的,自然想要更好的,而比唐國公位置更好的便是皇位。當然主要還是時機問題,隋煬帝時期,農民起義不斷。李淵很得信任,數次出征,得以一路上不斷擴充實力。

不巧的是,他還有一個好兒子,也就是他的次子李世民。這個好兒子暗中結交各路豪傑,招納逃亡之人,網絡各種人才。總而言之,在父子兩有意無意的安排下,李家已經有了謀反的實力。大業十三年(617年)七月,李淵率軍三萬誓師,以隋煬帝昏庸為名起兵。有貴族世家的支持,再加上隋朝當時已經不堪一擊,唐朝建立的過程很迅速。

從起兵到隋恭帝禪讓,一年的時間都不到,至少還差上一個多月。然而登基之後繼承人的選擇就為難了,按照祖宗規矩,有嫡長子就必須優先嫡長子。所以李淵冊封了李建成為皇太子,可問題在於,李世民戰功和威信都比李建成要高。出於這種因素,心懷忌憚的李建成聯合弟弟李元吉,排擠陷害李世民。

李世民自然也明白,大哥一旦登基,自己就可能小命不保。於是玄武門事變就此爆發,玄武門事變指的是李世民在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政變。結果是李世民贏了,成功令李淵立自己為太子,並於兩個月後禪讓。但這裡有點很奇怪,難道李世民的勢力大到掌控了天下兵權嗎?否則,為何沒有軍隊前來救駕李淵?

其實原因很簡單,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第一個便是李世民的威望確實很高。前面說過,李世民在未起兵時,便有意拉攏人才。後來唐朝建立過程中,很多立下功勞的人,事實上都是他一手推薦的。有了推薦之恩,這些人對李世民的好感,自然要比李建成要高。再有就是起兵過程中,李世民數次帶兵,顯示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令人敬佩。

帶著這種敬佩,很多人都不自覺的歸在了李世民的旗下,願意聽他的號令。這些願意聽他號令的人之中,既有長孫無忌、房玄齡等謀臣,又有尉遲恭、程知節、秦瓊等武將。有這麼一幫子人,能打又能謀,李淵都未必能斗得過。但這也並不意味著,李世民掌控了天下的兵權,畢竟他只是一個秦王。

重點在於他起兵的過程,地點在玄武門,這地兒可是宮門啊。李世民在這裡謀殺太子和齊王,皇帝竟然都不知道,因為玄武門守衛是李世民的人。等李淵和李建成察覺的時候已經晚了,李建成、李元吉人頭落地,李淵還能如何?無論從心態還是現實,他都沒法做什麼,此時的李世民已經掌控了皇宮。李淵的詔令恐怕連皇宮大門都出不去,搞不好李世民來個弒父,小命都玩完了,天下討伐了李世民又有何用?

事實上從古至今,握住中樞權利就相當於掌握了皇帝的命脈,早在李世民之前便有這樣的例子。比如說戰國時期的沙丘之亂,趙惠文王同樣沒有完全掌控兵權,但他握住了皇宮守衛的權利。這起政變跟玄武門之變極為相似,而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前車之鑑。大勢已去的情況下,李淵稍微有些頭腦,都不會再輕舉妄動。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