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黃丕烈著迷 王國維稱頌的"書棚本"什麼樣,古籍圖文賞鑒

古籍舊書庫 發佈 2020-12-21T03:38:55+00:00

「書棚本」是啥?據百度百科的解釋就是南宋臨安陳起父子所刻的書。因陳起所開書肆芸居樓在睦親坊。

「書棚本」是啥?


據百度百科的解釋就是南宋臨安陳起父子所刻的書。


因陳起所開書肆芸居樓在睦親坊。據葉德輝《書林清話 卷二》考證:睦親坊是當時的官巷,與近民坊平列,中隔御街;御街之對面即戒民坊一帶,戒民坊一帶之後即御河,河有棚橋,故此一帶街巷都以棚名,其沖甚長,故分南棚、中棚兩巷,尾至棚北大街,南宋時代宗學多建立於此,因此附近多書坊。睦親坊就在棚北大街,因此陳氏刻書,多有木記,題「臨安府棚北大街陳宅書籍鋪印行」,或題「臨安府棚北大街睦親坊南陳宅刊本」等等。「書棚本」之名,即由此而來。(百度百科詞條來自潘美月的解釋) 


而在魏隱儒編著的《中國古籍印刷史》中,陳氏父子所刻之書只是「書棚本」之一種,當然也是最負盛名和流傳至今的一種。今多用此說法。


陳氏父子和江湖詩人交遊甚好,因此流傳至今的陳氏父子所刻書籍多為唐宋文人集,今天還能看到的有《唐女郎魚玄機詩集》、《周賀詩集》、《王建詩集》、《朱慶餘詩集》、《李丞相詩集》等。


多是半頁10行,每行18字,白口,單魚尾,左右雙邊,字體清秀雅致,刻印精良。


流傳至今的「書棚本」多在公藏機構,想睹其真容,很難。網上搜羅了一些書棚本的圖文資料,一起來賞鑒吧:




《唐女郎魚玄機詩集》是著名的「書棚本」之一,刻印極佳,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紙間鈐滿了名家印記,卷末有「臨安府棚北睦親坊南陳宅書籍鋪印」的牌記。


據稱魚玄機共有詩作50首,該書就輯錄魚氏詩49首,可見當時選材之用心。另外一首輯錄在《文苑英華》。


該套書經歷代名家收藏,自明中葉以後,此書迭經朱承爵、項元汴、何焯、黃丕烈、徐渭仁、袁克文等遞藏,鈐印累累,燦然可觀。


各家不僅珍護有加,而且多有題跋,為之題詠者多達30餘人。在流傳數百年後,附著於正文的題跋,已超過詩集內容,不僅凸顯該書之珍貴,亦為此書增添了更多文化內涵。



黃丕烈於嘉慶八年(1803)以白銀五圓購此書於蘭陵繆氏。對於購書過程,黃氏有詳細介紹:


「《唐女道士魚玄機詩集》,陳氏《書錄解題》載其名,其書則世未之聞也。癸亥閏余之月,五柳主人以書棚本《朱慶餘詩集》易余番錢十圓而去,謂是蘭陵繆氏物,且聞其家多宋刻小種,皆善本,惜遲遲散出,大都為居奇計。余亦利其有,故於其始出也,不惜以重直艷之。既而五柳主人云有《魚玄機集》,亦宋本也。余聞其名,急欲一睹。適五柳主人出吊海寧,遷延不獲見所謂魚玄機者,方悵然若有所失。忽從他處遇之,即此《唐女郎魚玄機詩集》也。書僅十二葉耳,索白銀八金。惜錢之癖與惜書之癖交戰而不能決,稽留者數日矣,至是始許以五番售余,可雲快哉!而後乃令百宋一廛又添一名書。」


據統計,書中印章達128方之多,多為名家鈐印。


朱承爵收藏期間,在正文末頁隸書「朱承爵鑒」四個大字,下方鈐朱氏「西舜城居士」印;


項元汴得書後,先後鈐下「項元汴印」「項子京家藏」「項墨林父秘笈之印」「墨林秘玩」「檇李項氏士家寶玩」等十數枚印。


入清後,此書由沈梥、何焯等遞藏,沈氏於正文末頁題有「戊戌四月得於項子協勁寒梥識」,並鈐「沈梥之印」「沈木公氏圖書」等印章。


何焯為清初著名學者,曾在書中鈐「茶仙」印。起初黃丕烈不知道「茶仙」為誰,購得此書後即有跋語,「'茶仙』一印更不知其姓名,俟博訪之。」後經多方考證,終於在嘉慶十六年(1811)獲知為何焯印章,續此條跋云:「'茶仙』一印是義門先生圖章。辛未仲冬獲觀,因附志於此。」




陳氏刻《朱慶餘詩集》為唐人朱慶餘詩的合集。朱慶餘,名可久,字慶余,以字行。唐寶曆二年(826)擢進士第,大和初年官秘書省校書郎。曾客游邊塞。


該書卷尾帶有「臨安府睦親坊陳宅經籍鋪印」木記,歷經名家遞藏。


書中有季振宜題款,黃丕烈、瞿中溶跋。



黃丕烈跋為二則,其一稱:此唐人《朱慶餘詩集》,目錄五葉,詩三十四葉,宋刻之極精者。余以番錢十圓易諸五柳居。初,書主人有札來云:尊藏書棚本《朱慶餘集》有否?有人托售,價貴。余即訂其往觀。是日肩輿出金閶,過而訪焉,見案頭有紅綢包,知必是書在其中,故鄭重若斯。攜歸與舊藏鈔本勘之,雖行款相同,捴不及宋刻之真,席氏百家唐詩本更無論矣。嘉慶癸亥閏二月,蕘翁記。



瞿中溶跋稱:張文通似是吳江人,復社中名彥也。予家藏其手札數通,乃與金孝章者。癸亥三月晦日, 蕘翁出宋刻《朱慶餘詩集》相賞,見卷首有文通圖記,因附識冊尾,亦足為是書珍重也。



此本還有「季振宜藏書」、「季滄葦圖書記」、「徐健庵」、「乾學」、「士禮居」、「宋本」、「蕘夫」、「汪印士鍾」、「閬源真賞」、「振勲」、「古里瞿氏」、「鐵琴銅劍樓」等印記。



周賀字南卿,東洛(今河南洛陽)人,早年削髮為僧,法名清塞,所以《周賀詩集》又名《清塞詩集》。他的詩深得唐敬宗寶曆年間杭州刺使姚合的喜愛,令其還俗複姓,改名為賀,但後來仍然隱居名山,淡泊自終。


國家圖書館收藏此本卷尾鐫:「臨安府棚北睦親坊南陳宅書籍鋪印」條記,是周賀詩的單刻本,是現存最早、最佳之本,其收入詩比《唐僧弘秀集》所收周賀詩更全,極具版本價值。




《王建詩集》南宋陳氏書籍鋪刻本,今也藏於國家圖書館。


王建,字仲初。生於唐大曆二年(767年),卒於唐大和五年(831年)。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出身寒微。二十歲左右與張籍相識,一道從師求學,並開始寫作樂府詩。在長安時,與張籍、韓愈、白居易、劉禹錫等均有往來。大和三年出為陝州司馬,世稱王司馬。


一九五九年中華書局以南宋陳解元書籍鋪刻本為底本,並參照其他刊本校補排印《王建詩集》。



《李丞相詩集》是五代南唐李建勛編著的一部詩集。


《李丞相詩集》二卷,收詩八十五首,南宋陳氏書籍鋪刻本為最早版本。清影宋抄本,收藏於天津圖書館,入選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碧雲集》是唐末詩人李中的詩集。開寶五年(972),李中任新淦縣令,在此期間他將平生所作詩歌編為《碧雲集》,書中收詩約300篇,多為唱和之作。


《李群玉詩集》是唐詩人李群玉詩集。李群玉字文山,他曾進京向皇帝奉獻自己的詩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覽」其詩,稱讚「所進詩歌,異常高雅」,並賜以「錦彩器物」,「授弘文館校書郎」。


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碧雲集》和《李群玉詩集》皆為為黃丕烈舊藏。




道光三年(1823),黃丕烈於崑山古董鋪中收得《碧雲集》、《李群玉詩集》,他曾賦詩云「碧雲群玉兩才人,宋板唐書鑑賞真」;又曾「鐫小印曰『碧雲群玉之居』,鈐於長箋短札,自謂得少佳趣」;其於宋刊《碧雲集》亦曾題跋五則。




黃丕烈獲《碧雲集》、《李群玉詩集》後,曾請人影寫二書。此影宋之《碧雲集》,行款次第一仍宋本舊貌。書分上中下三卷;目錄及卷端下題著者「登仕郎守新淦縣令知鎮事賜緋魚袋李中」;目錄後有刊刻牌記「臨安府棚北睦親坊南陳宅書籍鋪印」一行。版心上記字數,中題卷數、葉數,下記刻工;季振宜於宋本卷末書「泰興季振宜滄葦氏珍藏」十字,影宋本依照原樣抄錄。


黃丕烈既有宋本,又影寫副錄,此間亦有一段書林掌故。黃丕烈每得好書,常與書友過往賞評。友人張金吾見到《碧雲集》、《李群玉詩集》二書,亦愛之,乃至陳請蕘圃割愛讓書,後黃丕烈「允為之錄副,月霄欣然從予,請不惜重貲酬鈔胥」,此乃二書影宋本之由來。


黃丕烈於影宋抄本《李群玉詩集》跋中提及此事。《愛日精廬藏書志》著錄有「碧雲集三卷 影寫宋刊本 從吳門黃氏藏宋刊本影寫」;後來收藏此影宋抄本的瞿氏亦於《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著錄「此愛日精廬張氏從士禮居所藏宋本影寫」,皆明此書實因張金吾之請且歸之。故黃丕烈於影宋抄本《碧雲集》僅跋曰「予舉此本以與月霄賞析之」,又僅鈐「蕘圃過眼」小印。


影宋抄本繕寫精緻,毫髮畢肖。先後經張金吾及瞿氏鐵琴銅劍樓收藏,鈐「鐵琴銅劍樓」,今藏國家圖書館。


影抄之宋本迭經文徵明、安岐、季振宜、徐健安等名家收藏,清末為鄧邦述所得,並因而名其室曰「群碧樓」。


王國維對陳氏刻書評價十分高,他曾在《兩浙古刊本考》說現在所看到的明朝刊物中許多內容都是唐人的專集、總集,大多來自於陳氏經籍鋪所刻的書;而唐人的專集、總集之所以流傳,與陳氏鋪子刊刻使其流傳下來密不可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