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古人是如何養金魚的,來反觀現代人的「作」

三匠畫片 發佈 2020-12-21T01:06:44+00:00

觀賞魚的飼養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有記載的最早是三國兩晉時期,當然僅限於貴族階層,養金魚進入平常百姓家則是到明朝實現的。古人養觀賞魚與現代人有很大不同,比如飼養品種,現在可以說你想養世界各地的什麼品種都可以,咱們古人則主要集中在如繡球、珍珠、蝶尾等傳統觀賞魚品種上。

觀賞魚的飼養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有記載的最早是三國兩晉時期,當然僅限於貴族階層,養金魚進入平常百姓家則是到明朝實現的。

古人養觀賞魚與現代人有很大不同,比如飼養品種,現在可以說你想養世界各地的什麼品種都可以,咱們古人則主要集中在如繡球、珍珠、蝶尾等傳統觀賞魚品種上。咱們今天不聊這些,單純從飼養方式上來反觀一下,現代人是如何"先破後立"的。至於被"破"的好些,還是新"立"的好些,那就見仁見智了。

古人養金魚用的最多的是瓦盆,也就是粗陶盆,小時候家在農村的,應該見過那種大水缸,瓦盆比那更粗糙一點。除了瓦盆以外還有用木桶(木海)或者瓷盆的,達官顯貴的金魚池或者大石缸這些就沒有代表性意義了,咱們單獨來看瓦盆。

瓦盆最大的特點就是透氣性極佳,再加上寬口的造型,水面大面積的裸露,對於金魚的氧氣攝取是很有利的。第二個特點是由於其表面粗糙帶來的附著力好,有了好的附著力,在缸底和缸壁就容易生綠苔。別小看綠苔這玩意兒,它對金魚來說有兩大好處,一是避免粗糙的缸壁刮傷魚鱗,二是綠苔特別適合硝化細菌的生長和繁殖,進而在缸內形成一個長期穩定的微型生態環境。

古人喜歡把瓦盆放在院子裡、牆根下,這樣不僅能夠讓裡面的水得到充足的陽光照射,還不至於一直照射所帶來的持續高溫,既保障了水溫又由於院子裡空氣流通舒暢而進一步為魚兒加氧。最關鍵的是,魚跟其他任何生物都是一樣的道理,溫室大棚里的蔬菜只能待在大棚里,而能夠反覆經歷陽光照射和牆根陰涼所帶來的溫度變化的金魚,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更強。生命活力帶來的影響是金魚的顏色更加鮮艷,抗病能力強帶來的是古人沒聽說過有給魚吃藥的。

最關鍵的是水,養觀賞魚的朋友都知道換水前會先把水曬一曬,為的是除去水中的氯,而氯是現代城市自來水的特有"身份標籤",古人用的井水、河水是不存在這個問題的。但自來水確實去除了天然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質,不用擔心,古人瓦盆中的綠苔會幫忙清理這些。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魚原本就是生活在河裡的,你用河水養自然沒毛病,根本不用去深究什麼氨、氮之類的化學成分。"水至清則無魚",暫時還沒聽說有拿純凈水養魚的。

關於現代人是怎麼養觀賞魚的,咱們不用急著表述,因為新、奇、特的"高科技"東西太多了。咱們只來看看現代人是如何先把古人那套東西扔掉,再換成自己認為更為"先進"的設備和技術的。

先是把瓦盆扔掉,換成玻璃大缸,下面是箱體、上面是蓋,其餘四面皆可觀賞。你可以想像比較一下,古人從上往下看魚脊和現代人從側面看魚側身,哪個更適合觀賞咱們不做論斷。單說玻璃這種材質,是完全沒有透氣性可言的,那怎麼辦呢?"聰明人"想出了聰明的辦法,那就是加氧器,整天在缸里插著電咕嘟咕嘟冒泡,嚇得魚兒們只能離那玩意兒稍遠一點兒。

如此乾淨且高大上的現代魚缸里,怎麼能容許長青苔呢?沒有青苔水質如何得到凈化呢?沒關係,現代人一下想出了兩個聰明的辦法。一是用循環過濾凈水器,二是用清道夫之類的食腐類魚兒幫助清理大個的金魚糞便。

本來古人一項極其靜謐的休閒項目,開始變得有了過濾器流水的聲音,而那些做到儘量靜音的機器,就變得價格更為昂貴。另外,人們忍受不了水底有小顆粒的魚屎,卻能忍受水底趴著那麼大一條黑乎乎的清道夫。有時張開它的"吸盤大嘴"附著在缸壁上,想想那個場景頭皮就發麻,觀賞?呵呵。

現代人多數住在"鴿子籠"里沒院子,辦公室里的魚缸也是放在室內,那缺少陽光照射怎麼辦呢?沒關係,"沒有電解決不了的問題",打個燈啊!還有五彩斑斕的那種呢!靜謐的觀賞魚兒悠閒地遊動?不存在的,我在給魚兒們開夜總會呢。

那既然古人養金魚的方法那麼多好處,又成本低廉,為啥人們不常用了呢?其實成本並不低,現在你如果要在網上買一口透氣性能好的陶土魚缸或者石缸,要比配有全套電器設備的玻璃魚缸貴得多。而且要想模仿古人飼養過程中放在庭院牆根兒那一項,首先你得有套帶院子的房子。

這個道理就好像你十年前能用2000塊錢買個不錯的諾基亞,按理說隨著科技的發達和生產成本的降低,應該用越來越少的錢就能買塊手機才對。但事實並非如此,你會發現商家不斷在往手機里"塞新東西",讓你覺得值,讓你十年以後還是得拿出2000甚至更多,來買一塊手機。

人,到底要的是什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