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發現妻子手機里異性簡訊鬧離婚,兒子:媽陪讀6年,你人在哪

黑皮和方臉 發佈 2020-12-12T02:45:44+00:00

如今有個網絡熱詞叫「雞娃」,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剛開始我也不懂,從同事口中聽說以後非常納悶,我如是的年輕人怎麼會連網絡熱詞都不知道呢?直到後來懂了意思以後才明白,原來這個詞兒年輕人不知道也很正常,因為它本身就屬於年輕人,至少是未婚年輕人們的未知領域。這個詞兒到底是什麼意思?

如今有個網絡熱詞叫「雞娃」,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

剛開始我也不懂,從同事口中聽說以後非常納悶,我如是的年輕人怎麼會連網絡熱詞都不知道呢?直到後來懂了意思以後才明白,原來這個詞兒年輕人不知道也很正常,因為它本身就屬於年輕人,至少是未婚年輕人們的未知領域。

這個詞兒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就是每位父母都在做的事情,說白了也就是「養娃」比較新潮的說法。

但此「養娃」與我們所熟悉的「養娃」大有不同。大家或許會覺得,不就是養孩子嘛,讓孩子吃飽穿暖,教孩子人生道理,輔導孩子寫作業,把孩子順利養大這有啥不一樣?

你還別說,還真的大不一樣。


雞娃在很多雞娃家長的眼中,是一場頗為艱苦的養成系遊戲,雞娃家長把養孩子這件事情看的無比重要,把孩子的前途與未來當成他們人生的全部,如何能把孩子培養成功,是他們人生中最大的課題,為此寧願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

前幾年曾經出過一個新聞,因為女兒要高考,女孩的母親為了輔導女兒功課,自己跟女兒一樣高考,結果考的比女兒更好。後來女兒要考研,母親也跟著考,後來女兒沒考上,母親卻像開了掛一樣一路讀研讀博,順利畢業拿到了學位證。

有為了教孩子學鋼琴,母親跟著學結果被國外的音樂學府錄取,也有放棄了年薪千萬的工作回來專心全職帶娃的家長。

總而言之,為了孩子有更好的前程,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或許上頭的例子都過於不接地氣了,普通家庭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沒辦法達到這類「雞娃」的標準,但只要是負責任的家長,都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孩子完成自己的夢想,擁有更好的人生。

砸鍋賣鐵讓孩子上補習班、練特長,帶著孩子到處參加比賽,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有的家長一陪讀就是12年,其中付出的艱辛,是外人不知道的。


外人只能看到孩子的成功,卻看不到父母在背後的付出,有時候即便是最親近的人,也明白不了雞娃這份工作的艱辛。

雞娃的群體大多數為母親,雞娃需要的耐心和任性恰恰是女人是只有女人才能勝任,而男人呢,大多數隻管賺錢管不了瑣事,還以為雞娃事件輕鬆容易的事情,殊不知,女人才是肩負起家庭未來的關鍵人物。

「我兒子次次模考都達到了重點大學的分數線,他這個孩子從小就特別聽話懂事,主要是自己努力,學習相當有自主性從來不要人督促,我就是讓他玩他也不肯玩,他沒上補習班,就是一個人學出來的,主要還是繼承了他老爸我的聰明頭腦。」

胡先生又在酒桌上炫起了兒子,這是胡先生的老毛病,得到周圍人的恭維讓他感覺非常有面子。不過他說的的確是實話,兒子各方面都非常有益,從高一開始就是班裡的學習委員,性格也很好,和同學們相處的也很融洽。

對此,胡先生一直都覺得自己是家裡最大的功臣,他賺錢養家,供起了一家人的開銷,才能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兒子。


可是當有人說到,這也是嫂子的功勞時,胡先生卻嗤之以鼻:

「她?她能做什麼?她從孩子上初中就不上班了,我說孩子聰明在哪兒念書不一樣,她偏要把孩子送到市里念書,帶著孩子跑大老遠租房子住,讓孩子受苦。

她做啥了,她啥也沒做,盡拿帶孩子說事!」

胡先生對妻子有許多的怨言,這些年為此夫妻倆沒少吵過架,妻子跟孩子都在外地,有時候個把月才回來一次,收拾收拾家裡又馬不停蹄的趕回去,胡先生常年一個人在家,對妻子一肚子的抱怨。

「孩子放一天假,她也不回來,說來回麻煩,我看她就是不想回家,借著帶孩子的名義跟我分居。」


他更煩妻子花錢如流水:「一個月除了房租還問我要四千的生活費,我都不知道這錢到底花在哪裡了,我每次問她,她都說給孩子買補品買吃的,還有學習上用了,帶個孩子至於花這麼多錢嗎?」

胡先生的牢騷很多,可有時候就是想跟妻子發牢騷,也得人在跟前啊,妻子常年不在家,他積了一肚子的怨氣。

前幾天,妻子終於帶著孩子回了趟家,可又馬不停蹄的就帶著孩子跑去當地的教育局去問什麼關於戶口跟學業的問題,胡先生回家找不到人,打妻子的手機才發現妻子把手機落在了家裡。

不知道出於什麼樣的心理,胡先生把妻子的手機拿著躲進房間裡,偷偷地查了起來,他總覺得妻子不親近他肯定有事,這一查果不其然,他發現妻子與一個微信網名叫做「清風」的男子聯繫很密切。

妻子沒帶手機的那段時間,清風給妻子發了四條未讀信息。


「在嗎?」

「有事兒找你。」

「還是老地方見面,有東西給你。」

「若若讓我給你帶句話,說是很想你親手包的餃子。」

胡先生看到以後,立刻像是終於逮到了老鼠的貓,他既興奮又憤怒,沒等妻子回來,他直接把截圖發到了家族群里。

「我決定離婚了,我在外面拚命賺錢,你在外面給我做這種丟臉的事情,是男人都忍不了。」

他在家族群里批判著妻子,準備妻子一回來就跟她提離婚,然而他過於頭腦發熱,竟然忘記了兒子也在群里。


妻子沒有消息,但兒子卻很快回復了胡先生。

「爸,你真的很失敗。」

就一句沒頭沒尾的話再沒了消息,兒子這種瞧不起的態度,讓胡先生感到扎心。明明是妻子犯了錯,兒子怎麼卻怪起了自己,一定是妻子教唆,他心中這麼想,更下定了離婚的決心。

他本以為妻子回來會有他大吵大鬧,然而妻子卻一聲不吭收拾東西便要走人,他不讓走,妻子回應卻冷冷淡淡:「離婚也等孩子考上大學以後,我不想跟你說一句話,也不想看見你。」

倒是兒子,走之前對黃先生說了一番話。

「爸,你傷了媽媽的心。媽媽為了我能上好大學,她一直都很辛苦,我根本就沒有自制力,是媽媽一直陪我寫作業,那個清風我知道,是我們年級第二名女生若若的家長,媽媽和很多家長都有聯繫,互相幫助交流經驗,都是從縣城過來帶孩子念書的平時住都得都很近,經常互相送東西吃,給東西無非是給哪個家長找到的真題卷或者是筆記之類的,可這些到了你狹隘的眼光里,就都成了媽媽的錯。


爸,你總說我都隨了你,可媽媽陪讀六年,你又在哪裡?」

胡先生被兒子的話懟懵了,他從來不知道兒子對他這個父母的內心想法竟然是這樣的。

其實胡先生並不算不負責任,他努力賺錢養家,不是沒有為家庭做貢獻,但他卻把兒子優秀的功勞全部都攬在了自己一個身上。

他把兒子當成是驕傲不是假的,畢竟兒子從小學習有自覺性,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他把這些都歸咎於是自己給兒子創造了好的家庭條件。

而妻子呢,只是帶孩子偷懶,也沒有工作從不賺錢,只知道伸手要錢,還借著陪讀的名義遠離他在外面的關係不清不楚。所以當他一發現所謂的「蛛絲馬跡」,立刻把妻子的「罪行」昭著在家族群里,高高在上的審判妻子,還能理直氣壯向妻子提出離婚。

兒子說胡先生很失敗,讓胡先生也考慮了很多,最終收回了自己的那些話,也向妻子道了歉。


兒子長大了,能夠保護那個不善言語的母親了,胡先生有些失落,但也充分的反省了自己。

「我一直都不知道,原來我老婆默不作聲地為孩子做了這麼多的事情,早就比過我這個甩手掌柜父親了。

孩子長大了,我們也老了,這些年我們有過很多矛盾,但其實做什麼都是為了孩子,老夫老妻再說什麼愛不愛的就假了,但我感激她為兒子做的一切,感激她把兒子培養的很出色,她的確是我們家的無名功臣,兒子都替她說話,我還能有什麼意見呢?」

聽了胡先生的話,我心中也是萬分感慨,我尚未有孩子,但也從這對夫婦身上看到了沉重的使命感,養孩子實在不容易,我想只有同為父母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

為了孩子的教育鬧矛盾,為了孩子的未來寧願犧牲自己的未來,有些時候都是為了孩子好,卻往往漸漸地忽略了夫妻之間也是需要溝通與理解的,反而會引發很很多說也說不清楚的矛盾。


胡先生家便是這樣,妻子一心帶孩子,高中三年都跟孩子住在外面,為了讓兒子提高成績,主動接觸很多同齡優秀孩子的家長,她把雞娃當成了畢生的事業,當然她的事業也成功了,可唯獨是丈夫不懂她,不認可她,還用猜忌傷害了妻子的心。

若不是兒子站出來幫母親說話,女人怕是有口也說不清,即便不離婚,孩子大了出遠門求學,這對夫妻重新住在一起,關係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養娃,是父母一生的課題,夫妻之間也應該在養娃的任務分配上互相理解。有時候我們總是說丈夫和妻子應該共同負責任,一起養娃,一起養家,能夠這樣自然是更好,但更多的時候,家庭中夫妻可以各司其職,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也不是不可以,沒必要一定要上綱上線,規定誰一定要做什麼。

但前提是,你得有那份互相分擔的心,得理解無論是賺錢養家還是維穩家庭,同樣都是重要的工作,沒有誰的工作更高尚更有意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