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包裝也要「持證上崗」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制度正式落地

光明網 發佈 2020-12-12T16:21:02+00:00

去年我國用掉的快遞膠帶能繞地球1200圈?今後快遞包裝也要「持證上崗」啦電商平台集中促銷正在火熱進行。數據顯示,11月1日—11日,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件39.65億件,其中11月11日當天共處理快件6.75億件,同比增長26.16%。與此同時,快遞包裝也在迅速增長。

去年我國用掉的快遞膠帶能繞地球1200圈?今後快遞包裝也要「持證上崗」啦

電商平台集中促銷正在火熱進行。數據顯示,11月1日—11日,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件39.65億件,其中11月11日當天共處理快件6.75億件,同比增長26.16%。

與此同時,快遞包裝也在迅速增長。那麼,如何有效合理地回收快遞包裝?

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制度正式落地

不久前(10月3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郵政局發布了首批《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目錄》和《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規則》的公告,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制度正式落地。

首批《快遞包裝綠色認證目錄》優先選擇了在快遞行業中使用量大面廣的包裝箱、膠帶等10種產品,提出了資源節約、環境無害、消費友好等方面的特性要求,比如,採用天然的、可降解或可回收的原材料,嚴格控制產品重金屬含量,無刺激性氣味,可多次循環使用,膠帶使用少,可回收等。

《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規則》要求相關認證機構和檢測機構應當分別建立認證、檢測全過程可追溯工作機制,保證認證、檢測各環節和結果可追溯。

去年我國快遞使用膠帶長達480億米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快遞量超600億件,2020年預計達750億件。

業內人士表示,快遞使用的塑料袋大部分為一次性再生塑料袋,但膠帶的主要材質仍是聚氯乙烯,需要經過近百年才能降解。

而據測算,我國平均每件快遞的膠帶使用量是0.8米。根據以上的數據,2019年中國快遞使用的膠帶長達480億米,可以繞地球赤道將近1200圈。

專家:快遞包裝袋和膠帶沒有再回收價值

這麼大量的快遞產生的塑料包裝、膠帶該如何科學合理地回收?我們一起來聽聽專家的意見。

今年「雙十一」期間,在北京生活的小吳積攢了幾十件快遞包裝,怎麼處理這些包裝讓小吳犯了難。

北京市民 小吳:我只知道這個紙盒子是可回收物,但我不知道像這些填充物、外面的包裝袋,到底是該怎麼分?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大部分人對塑料類包裝材料都是「一扔了之」。

專家表示,快遞包裝袋和膠帶往往已經是回收過的塑料製成,沒有再回收利用的價值,所以回收率低。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劉建國:現在我們大的城市垃圾已經以焚燒發電為主了,所以這些袋子,應該說在大的城市,絕大部分應該是進入到我們焚燒發電的系統當中去,所以取決於我們每個城市後端的垃圾處理的系統,你是填埋為主還是焚燒為主的。

專家建議,要形成健全的社會回收體系,需要政府、上下游企業和消費者共同發力

多國出台法律 規範包裝回收利用

《中國郵政快遞業綠色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2019年全國郵政快遞全行業投入可循環快遞盒約200萬個,使用共8000萬次,節約紙箱7800萬個。

但相對於全年六七百億件的總快遞量來說,快遞普通紙箱的回收再利用更為重要。快遞包裝回收,國外是怎麼做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美國:回收包裝企業可減稅

美國從上世紀90年代便開始關注綠色包裝。為了提高企業回收包裝的積極性,美國各州政府根據企業包裝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適當免除企業相關的稅收。同時,美國還在《資源保護與回收利用法》中規定,「減少包裝材料的消耗量,並對包裝廢棄物進行回收再利用」。

日本:鼓勵包裝再生利用

在亞洲地區,日本在包裝綠色化方面的表現非常突出。日本不僅制定並實施《包裝再生利用法》,還致力於回收體系的建設,鼓勵在境內建立大量的回收站,消費者將包裝廢棄物進行分類後,日本的收運系統將分類完的包裝廢棄物通過定時回收、集合中轉等方式,運輸至專門的處理中心進行再循環、再製造處理。

德國:立法立標強制回收

在法律法規中明確各方責任,以有利於廢棄物循環和追責,德國在此方面的做法十分突出。20世紀90年代,德國出台《包裝廢棄物管理辦法》,提出包裝廢棄物管理應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最終處置」的順序進行,並設定了不同包裝廢棄物的回收目標和時限,強制性要求包裝生產商、銷售商對包裝回收共同負責。

該辦法還制定了包裝廢棄物從收集到最終處置的量化標準,比如規定80%的包裝廢棄物和100%的運輸包裝必須回收利用,使包裝處理的每個環節都有具體標準可依。德國還出台《包裝回收再生利用法》,要求除了包裝生產商外,從事運輸、代理、批發商、零售的企業也必須負責回收包裝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