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排除異己,武則天對李唐宗室進行大清洗,登基後狄仁傑出任宰相

歷史的視界 發佈 2020-12-12T11:57:03+00:00

導讀:上文我們說到,狄仁傑在大理寺的工作成績相當驚人,極少有人能得到。很快,唐高宗就發現了狄仁傑的才能。於此同時,還有一個人也發現了他,她就是後來的則天女帝,武則天。狄仁傑同時也被武則天關注了據史料記載,唐高宗體弱多病,開始逐漸讓武則天幫助他處理一些政務。

導讀:上文我們說到,狄仁傑在大理寺的工作成績相當驚人,極少有人能得到。很快,唐高宗就發現了狄仁傑的才能。於此同時,還有一個人也發現了他,她就是後來的則天女帝,武則天。

據史料記載,唐高宗體弱多病,開始逐漸讓武則天幫助他處理一些政務。而武則天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步積累了自己的勢力,權力越來越大,最後甚至篡位為帝。李唐皇權的顛覆,引發一系列的反應,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就是李唐宗室叛亂

後來,武則天鎮壓了這次叛亂,但武則天還是決定不放心,認為李唐宗室是個大患,不能留。於是,一場針對宗室的大清洗開始了,被殺害的宗室及其親屬成百上千。

叛亂發生在豫州,離洛陽非常近,而洛陽是武則天的大本營,在這個地方發生叛亂,無疑是武則天的心腹之患。她急需一個得力的人,到這個地方進行善後。這個任務,就委派給了她一直默默注視的狄仁傑。

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不久之後,武則天就將他貶官流放,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按照武則天的意思,希望狄仁傑到了豫州之後,能夠查清叛黨,然後一舉剿滅。但狄仁傑卻沒有按照她的想法去做,一到豫州,手下的人就報告給狄仁傑說,此地的叛黨有幾千人必須全部殺掉。

而狄仁傑卻認為,此時叛亂剛剛被鎮壓,殺人越多,越不利於形勢穩定。便悄悄的給武則天上了一道密折,說有一些參與叛亂的人是被裹挾的。如果現在大範圍殺了他們的話,怕民間流傳謠言,違背您慈愛的本意。

武則天很是意外,但幾經思慮,她不但沒有生氣,反而是採納了狄仁傑的意見。但隨後狄仁傑卻在豫州惹上了大麻煩。當時,負責鎮壓豫州叛亂的宰相張光輔,他手下的數十萬大軍仗著平叛有功,對地方是索取無度。

偏偏遇上了地方長官是狄仁傑,根本就不買他的帳,要東西不給,張光輔勃然大怒,他把狄仁傑叫來訓斥,但狄仁傑擲地有聲說,「你縱容官軍殺害幫助攻城的百姓,濫殺無辜。你這不是給朝廷樹敵嗎?我要在上方斬馬劍,殺了你也死而無憾」。

狄仁傑的這句話,讓張光輔再也忍無可忍,立馬就上了道奏摺給武則天,說狄仁傑出言不遜,以下犯上,必當重罪處置。那麼,精明的武則天面對這兩個人,會做出怎樣的判斷呢?

​其實,武則天注意狄仁傑已經很久了,可以說,她對狄仁傑的為人品行,十分了解。看了張光輔遞上來的奏摺,武則天心中已經知道了兩人孰是孰非。但此時叛亂剛剛平息,要鞏固政權收服人心,她必須平衡各方勢力,獲得最大支持。

而張光輔手裡擁有十萬大軍,又平叛有功。權衡之下,武則天還是痛下決心,治了狄仁傑的罪,將他貶到復州當刺史。

狄仁傑可以說是個有福氣的人,為什麼這麼說呢?他被貶官外放,看起來是件壞事,但卻無形之中保住了自己的命。因為在當時,武則天為了改朝換代,對李唐宗室進行大肆殺戮。狄仁傑卻在這個時候遠離了豫州這個是非之地,從而避開了這個風暴中心。

否則,以狄仁傑忠於李唐的性子,一定會出面阻止武則天對李唐宗室的大清洗。這麼一來,狄仁傑未必能獨善其身。就說他被外放後不久,張光輔就被人誣告,莫名其妙的送了性命。

此時的武則天,一面忙著做稱帝的準備,一面關注著狄仁傑。沒過多久,狄仁傑就迎來了他命運的一次巨大轉折。

​武則天稱帝前,幾次立廢皇帝,幾次更改國號。垂拱四年四月,也就是武則天的小兒子李旦在位期間,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想讓他的姑母當皇帝。知道姑母想當皇帝,就差一個好時機了,於是就搞了個小把戲。

他不知道從哪裡找了塊白石頭,刻上了「聖母臨人,永昌帝業」幾個字,然後用紫石藥物填進去,再找人把石頭獻給武則天,說是在洛水得到的天然石頭。

說白了,這些就是一個輿論攻勢。武則天本人都不一定相信這些,但是她想讓朝臣百官相信。因此,這是輿論戰的一個環節。所以,現代人感覺有武則天好蠢啊,怎麼相信這些東西?事實上,人家一點都不比你蠢,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武則天拿到石頭後非常高興,和皇帝一起,帶著百官來到洛水邊,搞了一次聲勢浩大的拜洛受圖典禮。同時,武承嗣暗中安排九百多關中老百姓,跑到洛陽來支持武則天稱帝。

當上了皇帝的武則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選取得力的宰相輔佐自己。心思縝密的她思來想去,覺得只有忠心耿耿、鞠躬盡瘁的狄仁傑讓她最為放心。於是下達了一份詔書,拜狄仁傑為宰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