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思考:即將進入的2021年,買房虧錢的人會不會越來越多?

熊貓貝貝小可愛 發佈 2020-12-13T15:37:11+00:00

幸福里BANNER熊貓貝貝專欄內容:地產話題第三百六十五期(NO.365)專欄內容提要:2020年跨年系列文章:即將到來的2021年,會不會有更多的人在買房這件事上面吃虧?資深地產人,憑良心寫作,講人話,結善緣,有態度。客觀行文,理性看事。 還請各位讀者朋友多多支持。

熊貓貝貝專欄內容:地產話題第三百六十五期(NO.365)

專欄內容提要:

2020年跨年系列文章:即將到來的2021年,會不會有更多的人在買房這件事上面吃虧?

資深地產人,憑良心寫作,講人話,結善緣,有態度。


客觀行文,理性看事。 還請各位讀者朋友多多支持。


拒絕標題黨,堅持耕耘深度專業內容


(獨家內容,侵權摘抄必究,首發頭條號)

我是@熊貓貝貝小可愛,地產行業策略研究者,房產樓市觀察者,歡迎關注。

這是熊貓貝貝第365篇原創文章

當下這個時代,是一個暢所欲言,百花齊放的自由開放的輿論環境,但是越自由,就越要有底線,對於紅線,規則,態度的認識就越需要樹立起來。

不是不能談論宏觀,研究政策趨勢,也不是不能針砭時弊,對社會現象進行表態和思考,甚至不是不能對政府和當局者進行批評和建議。

但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則就是:有理有據,實事求是,有因有果,文明表達。

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一件事物的發生能夠脫離因果關係,種善種,得善果是亘古不變的規律。

任何的言論意見,文章表達,只要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生養自己,讓自己生存發展的國家社會和城市環境變得更好,那就是有意義有價值的輿論內容,而不是純粹的情緒性發聲和戾氣爆棚的宣洩。

為了宣洩情緒而進行諷刺吐糟,陰陽怪氣,帶刺鋒利,污言穢語,甚至有用絕對性的語言誇大事實,捏造事件,亂帶節奏,激化矛盾,這樣的言論,只有破壞性和污染性,而毫無建設性和價值意義。

網際網路時代,是一個信息高速化時代,網絡是信息通道和認知空間,而不要因為隔著網絡的安全感存在,就當做無法之地和情緒垃圾站。

這就是筆者在堅持整整一年的自媒體創作之路,所理解體會的一個重要寫作心得。

言至於此,懂的自然就懂,不懂的可以多看看各類文章的留言區,也能理解。

以下是正文:


2020年還有不到20天就即將結束了,對於這一言難盡的年份,相信大家都已深有體會。

時至年關,當然不是傳統意義上中國的春節年關,但是對於2020年所帶來的衝擊,影響還有不確定性的現實教育來說,即將到來的2021年無疑更充滿了希望和預期。

最近見了很多曾經的同事,也結交了不少的新朋友,老朋友也好新朋友也好,上市公司CEO也好,普通流水線打工人也好,對於2020年,都有一個比較共同的情緒表露,那就是焦慮。

而這些焦慮,往往最終都匯聚到一件事上面,那就是房價:

沒買房的感覺房價一直在漲,高不可攀,買房不易,一年比一年難;

有自己的房子的人整天提心弔膽,怕自己的房子跌價,好不容易達到中產,屁股還沒坐熱乎,一場疫情就教育做人不要太飄;

房產投資的也是有苦難言,特別是前面買的房子遇到有價無市的情況,在後疫情時代變現能力正面臨著從未有過的挑戰。

2020年,越來越多的人都感受到,買房子不再是穩賺不賠的好生意。

沒買的怕虧,買了的怕虧,投資的很多虧,投機被槓桿壓著虧。

這是典型高度統一的市場預期被顛覆的狀態,中國普遍存在的「唯房至上」的資產價值觀,開始受到動搖和質疑。

那麼,進入2021年,會不會有更多的人,在買房這件事上面吃虧呢?

這篇文章,就和各位讀者朋友聊聊這個話題:告別2020年,我們應該如何理性客觀的看待2021年的房產價值趨勢呢?

當然本文中的某些觀點和結論,對於已經重倉房產投資領域,甚至是炒作房產投機牟利的一些個人和群體來說,可能會難以接受認可,或者是激烈反駁,其實完全沒有必要。

因為錢是你們的,投資也是你們做的,房子也是你們買的,最後為結果買單的,還是你們。一時的口舌之快,是不可能改變真金白銀的結果的。

如果沒有開放包容的心態,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田就好,2020年不願接受現實,不進行思考,2021年也就不要心存幻想。


以期通過本文,能夠以微見著,洞悉未來。

不抓本質,不懂現象,難辨是非,難跟趨勢,難尋方向。

PS:本文系2020年年終系列話題文章中的第二篇,計劃在2020年最後的一段日子裡面,至少進行5-10個關鍵話題的選擇和撰寫發布,總結過往,展望未來。


選擇大於努力,思維決定層次,是任何時代任何環境下的重要規則。

讀者通過文字選擇作者,作者也在通過文字選擇受眾。


如有幫助,歡迎關注,每天看點有深度的房產和樓市的內容,幫助您更好地認知中國房地產的那些事兒。

1

房價邏輯,其實已是「明牌」


在中國,和所有經濟關聯的商業行為,都離不開「政策市」背景,大政府小市場,有困難找領導,就是這麼簡單。別的不說,銀行都是國家的,貨幣政策就是國家意志,在任何商品市場,投資領域,還有商品經濟活動中能夠賺到的錢,沒有國家的允許,都是無根之草。

放到樓市和房價上面來看,也是一樣的。

經歷了從1998年房產改革以來的22年的野蠻成長和高度發展,國家對於房產樓市和房價的態度其實已經非常明確了,不說什麼嚴肅的行業語境,也不用對政策進行過多的揣摩和解讀,只需要看市場規律就可以了。

當下中國對於樓市和房價的戰略思路非常清晰和明白:

一線嚴格控制;

對應到現實,就是北京,上海,廣州這三個城市的房價,在過去2-3年裡面,其實是非常平穩,甚至是陰跌橫盤狀態的。

唯獨深圳不能算進去,深圳這個一線城市太特殊,簡單說就是市場經濟對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的先行試驗田城市,從某種程度上,和雄安新區的本質是一樣的,那就是對未來中國經濟和城市發展的測試對象,一個深圳,靠近香港這樣完全資本化地區,根據就近原則進行承接學習模仿複製,發現問題和風險,積累經驗和方法。

所以深圳的房價,是獨立於中國宏觀房價環境的獨立樣本,完全沒有必要揪著不放,拿來反覆說事。同樣對於雄安新區也是一樣,就沒有房產買賣這個生意生存的土壤。

所以,最近幾年投資一線城市(除深圳以外)房產的人,帳面收益一定不會理想,甚至是虧損的,即使有上漲的,也跑不過宏觀經濟增量,這個不用抬槓,事實如此。


新一線,二線,高首位度省會適當控制;

在這樣的城市裡面,在剛剛過去的2-3年裡面,可謂是精彩紛呈。

具體的表現就是冷熱不均,平穩之中互見漲跌,市場經濟自由度遠遠高於一線城市,和一線城市相比,要麼是增長強勁,要麼是穩定調整,要麼是出現明顯下跌。

反正一句話,房價在這樣的城市裡面,比一線城市活躍多了。

特別是2020年,比如天津,石家莊,鄭州這樣的省會城市,整體房價出現了下降。著實讓很多長期看好省會,看好高首位度城市的人,大跌眼鏡。

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趨勢表現,房價永遠漲的市場慣性和預期被打破,是典型的市場去泡沫的過程。


三四線到十八線城市,好自為之,自生自滅,如果有需要,一定是首當其衝的「炮灰」。

和以上兩類城市相比,基數龐大,數量眾多的中小城市房價,很多都在持續不斷的明顯上漲,即使是很多人口流出,缺乏經濟內向型動力的城市,房價上漲的趨勢在新房市場中更是突出。

但其實這樣的價格現象,都不用什麼分析了,身在局中的每一個參與者,都是心慌:大城市都漲不動,憑什麼小城市能漲,圖個啥?撐得住嗎?

中國房價最沒有底氣,最顛覆常識的表現,就集中在中小城市。


透過現象,有一些本質現實,常常容易被忽視:

1、有很多中小城市的一手房新房價格依然在虛漲,虛張聲勢的行情是地方政府土地依賴和財政收入的支撐,二手房有價無市,一二手房價差距持續擴大,差距驚人。

就像筆者在年中的時候,到河南省幾個地級市中調研發現,新房價格竟然能達到二手房的一倍之多。

2、一線城市,除了深圳以外,其實二手房市場的熱度一直沒有降下來過,新房價格穩定,不代表二手房市場穩定,在房價穩定的一二線強經濟省會,二手房市場價量雙升的現象非常明顯。

只是大部分人只看新房市場,只看新房價格。難道你們沒有發現大城市存量市場中的交易火熱現象嗎?


在2020年這個特殊時期,眼光只盯著新房市場,只看新房價格,只知道買新房投資的。

說句不客氣的,今年買明年虧的機率非常大,當然不是絕對,而是大機率。

因為房產投資的邏輯很簡單,買一手房,賣二手房,一手房價格高不高,漲的好不好,和投資主體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一手房火熱火爆火急火燎,賺錢的只有土地供應商和房產開發商,當然賺的是投資主體的錢。買房看價格,很容易陷入一種對紙面財富的收益滿足感。

你看,後面新出的項目賣的比我買的貴!我是不是賺錢了?

屁!新房市場價格就算比你買的房子貴幾百倍,對於你的房子來說,你覺得值錢增值有用嗎?

一個是市場承不承認,也就是二手房行情能不能在對應價格形成真實流通(也就是有成交表現);

一個是有沒有人願意買你的房子,是買房人在很多房子裡面挑你的房子,還是你的房子用價格挑買房人?

二手房市場存在,二手房市場火熱,房產投資,才能說有機會賺得到真金白銀,才能說的上是「真正」的投資,而不是心理上的投資遊戲。

流通不暢,有價無市,和小朋友自己畫一幅畫,叫價500萬,有什麼區別?

現實之中,有多少人是咬著牙吃鹹菜,說自己房子很值錢的?

不僅房產,所有的投資都是這樣的,砸手上的房子,實虧。

房子作為投資對象,值多少錢,市場說了算,看不懂這點,抱著磚頭當金子,自己開心就好。


事實上,這就是中國當下最真實的投資環境,而看懂投資環境,對於投資決策來說非常關鍵,只有看懂投資環境,才能明白投資方向和資產價值所在。

清晰明白的房價邏輯之下,想要不虧,少看收益,多看流動。

2

房住不炒:沒人住的房子,談什麼價值?


宏觀思路是「房住不炒」,這裡說的房,不是所有房子,而是真正存在真實需求的房子,特別是因為人口遷移和集中而存在供需矛盾城市的房子,對應的表現也非常明顯,那就是調控,打擊投機群體,限制投資群體,杜絕資本參與。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調控其實就是房產價值的指明燈,跟著調控買,在調控限制之下買,想虧都難。

但是就是有人,而且還是很大一群人,不喜歡被約束,不習慣看本質,就是要去高度自由的樓市環境中「試試眼光,拼拼運氣」。

比如一線城市嚴格限制,就跑到環一線的「價格窪地」去挖筍盤;

比如先去不限購的小城市,低能級城市買一套增值保值,條件成熟了就往大城市去置換升級;

比如到一些有著新區,新城,大學城,科技城……等等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規劃區域買房……

有這三種想法和打算的人,不用到2021年,今天就可以告訴你們,虧是一定的結果。

房子是因為人的居住需求才有了存在的價值,因為需求競爭才具備了資產的價值。

簡單說,就是有現實的,有一定基數的居住群體存在,房子才有市場和增值可能。

不管一些城市的規劃多麼高端理想,如果一個城市沒有內向型特色經濟,沒有人口增量支持,沒有土地緊張這三個關鍵底氣,蓋出來的房子和樓市,就一定缺乏購買力。

而對於這樣的城市來說,要麼攀龍附鳳做規劃蹭交通造概念,要麼做價格對比,進行價差營銷。

實在不行,還有什麼大健康,康養,產業孵化,養老,度假,旅遊……等等的名頭。

來,這句話建議對房產投資有興趣有想法的朋友們,多看幾篇:

包裝再美,規劃再好,理想再多,概念再新,一句話:怕不怕沒人?

房多人少,供大於求,買這樣的房子還想著增值?

老齡化嚴重,年輕人流失,買這樣的房子以後誰來接盤?

大道理也不用說,1萬元買來的商品,天天都用的上,價格漲到2萬也值,1元買來的商品,放著吃灰,一天也用不上,再便宜也是浪費。

沒有人這個最大的需求源頭,房子別說價值了,連存在的意義都沒有了。

比如,去可可西里無人區蓋個房子,看看能不能賣個好價錢?

這是其一。

還有一種,是環一線城市的房子,短線跟風炒作一把是可以的,長期來看,絕對是天坑。

對於這樣城市的房子來說,人口是有的,畢竟是外溢承接,但是這樣的城市,基本上都是極端危險的價格泡沫集中地區:別以為站在明星旁邊,自己就是明星,一個個縣城鄉鎮,因為自己離一線的距離近,就還真把自己當回事了?

這麼說可能有些不客氣,但是所有的環一線,其實只有兩個城市是長期靠譜有價值的:

一個是蘇州,一個是東莞, 這兩個城市非常具有代表性,房價堅挺和價值增長,是源於城市自身的經濟實力和真實發展支撐起來的,而不是因為它們貼著上海和深圳。

說實話,蘇州本地人也好,東莞本地人也好,其實對於緊鄰的一線城市,沒有什麼依賴羨慕的情緒,對比「北京天安門正南30公里」這樣包裝的北三縣和環京縣城鄉鎮,完全不能同日而語。

其他所有城市,用一線都市圈概念給房價做價值包裝的,統統都是土雞瓦狗,不堪一擊。

這裡完全沒有地域黑的意思,事實如此。自身不硬,靠誰都不行。

類似於這種城市的房子,絕對是中國房地產概念和價值炒作的高危地帶。

本地人買不起,外地人不方便,行政隔斷豈是張嘴胡說就能打破的?

來了北京就是河北農村人?來了深圳就是惠州人?來了上海就是崑山人?

在這樣的城市買房,純粹是為地方做貢獻了,當地人還挺嫌棄:就是你們這些炒房客讓我們買不起房子的!

這是其二。


這就是環一線,環二線,做概念規劃包裝的城市的真實投資邏輯:

想開奧迪,就是最低配的奧迪,也是四個圈,但是一旦開上奧拓,可能就沒有機會開上奧迪了。

在大城市,老破小改善換新房,投資小套換大套,一套起步變兩套,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小城市買房,等著漲價賣掉換大城市?不好意思,那還不如你在大城市好好賺錢攢錢買房來的靠譜實際。

房產投資,非常現實殘酷,只能在需求市場裡面步步加碼,而沒有所謂窪地和機遇等你去投。

值錢的,換更值錢的,不值錢的,很難有值錢的機會。

3

馬太效應:不僅殘酷,而且現實


其實對於房產的投資,有個很現實的趨勢,那就是「城市決定論」。

成功的投資不是什麼完全投機取巧的利差牟利,而是趨勢帶來的財富發酵。

市場經濟的社會規則環境之下,想通過財富實現階層突破,只有跟對趨勢,並且在馬太效應之中,站到那20%的地方和群體中去。

殘酷嗎?其實並不殘酷,更多的應該是現實如此。

大城市,一線城市,高首位度城市,核心城市,對於其他低能級城市的虹吸,是持續,並且不可逆的。

房產投資,有一個很關鍵的要點,是錢跟著人走,投資跟著購買力走。

在人均收入水平只有3000的城市裡面,有10套大房子,抵不上在人均收入超過10000萬元的地區,有一套小房子。

這個趨勢在深圳這樣的城市已經很明顯了,更別說緊鄰的香港。

這就和年輕人「用腳投票」的大城市一樣,很多人一輩子留在小城市裡面,大機率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和辦法在財富上實現跨越式增長,更談不上什麼資產,教育,眼界,認知,甚至是理念的代際傳承。

回到房產投資上面,也是一樣的,有價值投資的房子,只有20%,而且這20%的價值會越來越強化,馬太效應會加強房子對應的財富效應。

對應到現實來看,具有虹吸能力的城市,才有投資價值。

在美國底特律,日本除東京外很多偏僻區域,還有中國鶴崗這樣的城市,房子的獲取成本幾乎逼近免費,只需要進行維護和付出使用成本就可以了。

即使有高鐵,便捷的交通,也只會加速這樣的城市萎縮坍塌,因為虹吸的效率更高了,馬太效應越來越強。

房產投資,遵循馬太效應,很重要,逆勢行事,必遭反噬。

4

比洪水更可怕的,是泡沫


中國的房產投資,其實還停留在價格增長的利差模式,也就是低進高出,資產炒作的層面。

既然是炒作,那就必然需要通脹環境來支持,貨幣環境才能決定市場購買力,大家都沒錢,這個價格想漲也難。

所以中國房產投資群體,最喜歡的,就是大水漫灌,就是貨幣洪水。

洪水一來,就能憑藉房產的資產屬性,大賺一筆,沒有洪水,那就只能低位持有。

洪水多了,會澇,也就是貨幣貶值,錢不值錢,惡性通脹,民不聊生,當然不是好事。

所以賺這樣的錢,勢必不長久,國家也不會允許長期洪水滔天,澇的澇死,乾的乾死。

沒有貨幣大水漫灌,基本上就能讓很多藉助槓桿,特別是高槓桿的投資炒房群體被債務拖垮,但是和洪水相比,其實最可怕的,還是泡沫。

中國的房子有沒有泡沫,這是一個很複雜的話題,但絕對不可能武斷的判斷有還是沒有,非要下個定義,那就是「結構性泡沫」。

深圳房價全國第一,動輒20萬一平米的中心房價,一房難求,貴嗎?

上海全市均價6萬元左右,交易活躍,貴嗎?

很多小縣城房價7-8千很常見,上萬的也不少,二手房有價無市,貴嗎?

很多地級市一言不合就是萬元以上房價,直追省會房價,新房火熱,二手蕭條,合理嗎?

泡沫在哪裡,不是一看就知道了嗎?

鶴崗房價均價只要2000元,價格逼近成本,毫無泡沫,值得投資嗎?

深圳房價動輒十幾萬,價差效應幾乎透明,高利潤空間可見,值得投資嗎?

任何投資,都是看市場預期的,預期看好,價格不是問題,因為投資不是消費,更不是撿便宜買的消費。茅台股票不便宜,也沒見人因為它貴而不買。

有市場預期的兌現,市場信心就會一直存在,這是投資心理必然的趨勢。

但是這種信心,只要一次泡沫破碎,就能徹底消除。

在可見的泡沫市場中弄潮逐浪,是典型的投機賭博,是具有僥倖心理的盲目下注。

結構性泡沫,有兩種理解,一種是局部有泡沫,局部沒有泡沫。

另外一種,是都有泡沫,而局部泡沫堅硬似鐵,局部泡沫脆弱如紙。

不管是什麼樣的泡沫,都是風險,關鍵是對應的衝擊和危險,是否能夠承受的住。

在深圳炒房崩盤,基本上就重債壓身,翻身無望,高風險高回報,玩不起不要玩。

在一般的城市炒房,虧了最多傷筋動骨,但是不傷根本。

在有泡沫存在的資產環境中,泡沫就是最大的風險,特別是對於短期炒作,急功近利的炒房來說,一次泡沫的破碎,就必然對應金融衝擊和經濟危機。

這場遊戲裡面,一天沒有上岸,都是躲不開的風險。

所以對於房產投資來說,看得見的泡沫,比不能預期的貨幣洪水是否到來,能否推動增長,更為危險和可怕。


5

結語:價格回歸價值,房產投資未來的兩個重要趨勢


結合以上的分析和研究,不僅當下,對於未來來看,房產投資,越來越成為一門技術活,對於投資主體的綜合能力的要求來說,非常具有挑戰性和考驗。

同時還考驗投資主體的資金實力和購房資格。

還想著無腦買房,躺賺就能發財的,基本上只有兩個可能,要麼是為投資所在的城市和開發商進行了經濟貢獻,投資變成消費,而且是浪費型消費;

要麼就是高位進場,持續虧損,接受損失割肉離場,或者持續貶值直至到達價值底線,為虧損買單。

就是這麼現實,沒有第三種可能,而且上面這兩種可能,一定會在很長一個階段,對資金產生鎖定,甚至是鎖死的效應。不用說未來如何如何,僅僅在2020年,這樣的情況早已不是個別案例,而是頻率出現越來越高,普遍性越來越明顯的現實情況了。


當下這個時代,看不懂未來房產投資趨勢的人,一定會被現實所教育,被社會所毒打。


未來房產投資,必然會存在以下兩個趨勢:

第一個趨勢,是門檻,認知是門檻,能力是門檻,眼光是門檻,水平是門檻,資金是門檻,甚至資格,都會成為現實門檻。

而且會有越來越多的門檻出現,讓房產投資只屬於極少數人的專有資本遊戲。

第二個趨勢,是模式,價格套利註定終結退場,價值回報逐步成為主流。

以前的房產投資是看房價漲幅,現在呢?要麼是二手倒掛(二手房比新房貴,有利差空間),要麼是長期主義。

也就是說,投機註定要被消滅,主觀上主動消滅不了,就用市場來教育,就用真金白銀的損失來考驗。


未來的房子不是沒有投資機會,也不是沒有投資空間,只是這樣的投資,越來越難,越來越講究,越來越價值化。

文章最後,在趨勢研究的背景下,給出未來三種房產投資可能實現盈利的模式:

第一種,是政策紅利,就像深圳因為限價政策而導致的價差空間,所見即所得,但是競爭激烈,手段倍出,還容易被監管問責,風險和收益對等。

第二種,是增量紅利,例如高收入高科技,品牌產業的周邊,用目標群體的收益增量來實現房產價值增加的變現,類似於螞蟻金服對杭州之江板塊的拉動效應。

第三種,是長期主義和眼光競爭,看的好還得拿得住,選擇有潛力,有增長支撐的城市進行前置投資,等待城市增長帶來的資產增值紅利,風險小,但是對投資邏輯和認知的要求非常苛刻,而且對於流水管理,投資耐心和抵禦誘惑的心態非常有考驗。

短進快出不再現實,未來的房產投資,註定是一場耐心與時間的持久戰。

當然,這不是鼓吹炒房,也不是鼓勵投機,未來所謂的房價暴擊和窪地,會越來越少的必然趨勢之下,看待投資,理性客觀,非常有必要。

人性貪婪,願意去嘗試趟雷,火中取栗的人,永遠不會少。

回到文章標題的問題,進入2021年,在買房這件事上面會不會有更多的人吃虧,這個誰也不可能給出明確的判斷,但是認知跟不上,趨勢看不懂,虧錢還是小事,被房產套住了,房子失去流動性了,就一定能應了那句調侃:「炒房炒成房東」,要是房東都當不了,沒人租,那才是一動不動,花高價買了一堆磚頭。

希望2021年,買房虧錢的人裡面,不會有看到這篇文章的讀者群體。

在這個時代下,還想著進行房產投資的人,行動以前,這篇文章一定要多看看哈~


文章就寫到這裡。希望各位讀者朋友能夠喜歡。

或贊或罵,還請留個聲音,求同存異,共同成長。


2021年即將到來,願與所有的讀者朋友共勉,共同迎接一個全新時代的到來。


思考,是對世界的尊重。探索,是對未來的準備。

每個人,都沒有選擇時代的權力,但是時代絕對可以選擇人。

這是一個長期主義的時代,是一個眼界和思維決定的未來。

希望能與有偉大格局和理念的群體同行。

做時間的朋友,做時代的弄潮兒,做命運的主宰,做財富的主人!

僅以此文,與各位讀者朋友,分享。

關於這個話題,大家如果還有什麼意見和看法,歡迎在下面留下您的想法和看法。

以上正文,來自@熊貓貝貝小可愛,熊貓地產觀,講究和追求的就是在紛雜繁亂的資訊時代,輸出一種稀缺,寶貴的經驗。

這就是本人自媒體的態度和初心:不做什麼大路貨,通過寫作分享,記錄對世界的認知。

熊貓不稀罕嗎?你覺得我的文章不稀罕嗎?哈哈哈哈……

不當什麼專家,也不敢大言不慚說自己高明,只想通過寫作分享,心存善念,廣結善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