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潮州市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潮州生態環境 發佈 2020-12-14T04:13:05+00:00

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中山市、省直有關單位的鼎力幫扶下,潮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問題導向,系統思維,重點突破,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脫貧攻堅的重大政治責任,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中山市、省直有關單位的鼎力幫扶下,潮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問題導向,系統思維,重點突破,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脫貧攻堅的重大政治責任,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截至2020年11月底,累計投入資金15.7億元,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18385戶、44463人,45個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出列,有勞力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底的5033元增長到16849元,貧困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650元,村均集體經濟收入從2016年底的不足3萬元增長到15萬元。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貧困群眾「三保障」更加穩固,產業扶貧帶貧益貧能力顯著增強,就業扶貧組織化程度不斷提升,消費扶貧實現質量效益雙提升,扶貧領域作風建設紮實推進,脫貧長效機制日益完善,脫貧攻堅成效全面鞏固提升。

答好時代考卷 貢獻中山力量

——中山市對口幫扶潮州市扶貧開發工作情況

中山對口幫扶潮州市一縣(饒平縣)一區(潮安區)共38個省定貧困村(其中饒平縣29個,分布在14個鎮;潮安區9個,分布在4個鎮),由中山市小欖、古鎮、南區等11個鎮街承擔幫扶任務。自2016年起,中山市委市政府組建了1個駐縣工作組、38個駐村工作隊派駐潮州全脫產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兩輪共172名中山扶貧幹部肩負市委市政府的政治重託,帶著330萬中山人民的深情厚誼,千里遠奔,盡銳出戰,盡心盡責履行黨組織交給的任務,苦幹實幹改變農村落後的面貌,用情用力托起貧困群眾致富的夢想。

五年來,中潮兩地幹部肩並肩、手拉手、心連心,堅定信心、因地制宜、多措並舉、精準施策,共同扛起幫扶合作、脫貧攻堅的政治使命,「兩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實,建檔立卡貧困戶收入、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大幅提高,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全部貧困村、貧困戶如期達標順利退出,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奔康工作成效顯著。截至2020年11月底,幫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1274戶、貧困人口3562人全部實現脫貧,有勞動力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978元,是幫扶前(不足4000元)的4.5倍;38個貧困村集體經濟年收入村均20萬元,是2016年幫扶前(村均1.8萬元)的11.1倍。

潮安區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自2016年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潮安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於脫貧攻堅的部署,切實做到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發力,脫貧攻堅不斷取得新進展、新經驗、新成效。截至11月30日,全區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331戶、16856人,其中有勞力戶2978戶10558人,無勞力戶4353戶6298人,全部實現脫貧。有勞力戶人均可支配收入16857.3元,無勞力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過6384元的兜底標準。10個省定貧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24元,全部達到「乾淨整潔村」標準,全部實現出列。

堅持對症下藥、分類施策、精準滴灌、靶向治療,著力實施脫貧增收「五大扶貧工程」,促進貧困戶穩定增收。

一是實施產業扶貧工程,提升脫貧增收「造血」能力。以實施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項目、「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項目為載體,大力實施農業產業促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建立鳳凰單叢茶、金石花卉、東鳳芡實、江東無公害蔬菜、北部山區水果等特色種植業為主體的「5+X」產業體系。

二是實施消費扶貧工程,構建產業長效發展機制。結合開展「萬企幫萬村」活動,著力培育發展歸湖益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和登塘鎮登隆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農業電商公司,設立扶貧產品專賣店,進一步宣傳和擴大貧困地區農副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是實施就業扶貧工程,提高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完成5個「潮州菜師傅」培訓、實訓基地建設,創建扶貧車間、扶貧工作坊等就業載體,持續加大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力度,妥善解決330個貧困勞力從事鄉村保潔員、公共平台服務員等就業崗位,實施創業就業「以獎代補」政策優惠措施,2020年共獎補貧困勞動力2075戶2863人。

四是實施資產收益扶貧工程,拓寬脫貧增收渠道。積極發動企業參與脫貧攻堅工作,全面實施資產收益扶貧工程,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

五是實施金融扶貧工程,解決貧困戶發展生產和實現創業資金短缺的問題。分別與農商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簽訂扶貧小額信貸合作協議,有效解決貧困戶自身發展生產和創業資金短缺問題。

饒平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饒平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一把手」工程來抓,全力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成效。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9291戶、24238人,全部實現脫貧;35個省定貧困村全部實現出列;教育、醫療和住房「三保障」實現全覆蓋。

一、產業扶貧增強帶貧益貧能力

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富民興村產業,103家企業與72個村成功結對,健全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利益聯結模式,有效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二、就業扶貧穩定貧困戶收入

整合各類教育培訓資源,大力實施「潮州菜師傅」工程,加強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和崗前培訓,積極為貧困戶提供公益性崗位,主動對接企業招聘貧困家庭人員,促進貧困戶穩定就業。全縣累計為貧困戶創造就業崗位1179個,人均年收入約2.1萬元。

三、消費扶貧拓寬脫貧路徑

依託「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有利條件,大力發展電商消費扶貧,建成縣級電商服務中心1個,鎮、村級電商服務站點217個,有效拓寬貧困戶農特產品銷售渠道。全縣電商平台累計銷售貧困戶農特產品總額超過2000萬元,貧困戶戶均收入增加3000元。

四、大扶貧格局助力穩定長效脫貧

強化政府引導,成立21個鎮級扶貧促進會,集聚各類慈善資源,認捐善款4731.1萬元,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脫貧攻堅的大扶貧格局。

五、新農村建設改變落後面貌

投入資金5.2億元,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實施372項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實現村道巷道硬底化、庭院綠化和道路照明亮化,全部實現雨污分流和集中供水,全部建有垃圾屋、衛生站和文化設施,樟溪鎮英粉村、東山鎮東明村、浮濱鎮黃正村、宮下村、新圩鎮長彬村等一大批貧困村成為鄉村旅遊的好去處。

湘橋區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湘橋區是潮州的中心城區,是1991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縣級建制區,也是歷代郡、州、路、府、縣之治所,一直被稱為「府城」。全區共管轄13個街道(鎮),具體包括湘橋、西湖、金山、太平、南春、西新、橋東、城西、鳳新9個街道和意溪、磷溪、官塘、鐵鋪,共有52個社區和120個行政村,地域面積325.35平方公里。湘橋區的精準扶貧對象全部為分散貧困戶,分布在7個帶農街道(鎮),現有貧困戶1621戶3097人。目前,全區符合政策的全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全部實現政策性保障兜底脫貧,貧困人口醫療、教育、住房「三保障」工作全面得到落實,「八有指標」全面達標,全區貧困人口全部符合退出標準,已嚴格按照程序,於2019年11月30日全部辦理退出,順利實現脫貧,有勞力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底的5248元增至目前的17255.82元。

2016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和市、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區各級各部門的通力協作下,湘橋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動全區上下始終保持攻堅態勢,持續推進黨建扶貧、就業扶貧、產業扶貧、消費扶貧等各項攻堅措施,全面兜牢扶貧民生底線,做好「三個三」,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一、三個送上門,做好就業扶貧。落實好就業扶貧是湘橋區在脫貧攻堅中重要工作之一,湘橋區在就業扶貧工作中採取「三個送上門」的精準措施。一是送公益性崗位上門,做好公益性崗位安置工作,保證有求有崗,2017年至今共開發258個公益性崗位,累計吸納貧困勞力140人,發放公益性崗位補貼、社保補貼約478萬元。二是送招聘會上門,除了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會,還把招聘資料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做成小冊子由幫扶幹部送到貧困戶家中,2016年至今多次舉辦扶貧專場招聘會,為218個貧困人口找到就業崗位。三是送技上門,採取送技下鄉、送技到戶等方式組織各類工種技能培訓班或增收培訓書籍,通過理論教學與現場實操相結合的方式,幫助貧困勞動力快速提升技能水平。

二、抓好三大產業,帶動貧困人口脫貧。潮州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潮繡、木雕和手拉壺這潮州三大文化「名片」有兩個起源於湘橋區,其中的潮繡發源地在橋東街道臥石村,木雕的發源地在湘橋區意溪鎮蓮上村,另一「名牌產品」手拉壺的發源地在鳳新街道西塘村。意溪鎮被評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木雕)」,蓮上村被評為「廣東省潮州木雕之鄉」。蓮上村全村490人,其中有近200人從事木雕製作,擁有一批國家省市級工藝製作大師。手拉壺之鄉—西塘村有400多人從事手拉壺製作,年產值六七千萬元,村集體收入每年達到100多萬元。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潮州,對潮州深厚的文化底蘊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專門提及潮繡、木雕、功夫茶(手拉壺)。接下來,湘橋區將把藝術產品產業化、市場化,乘勢而上,進一步做大做強這三個產業,為當前的脫貧攻堅和下一步的鄉村振興打下人才、資金、技術等基礎。

三、建立三個基金會,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以「善」凝聚全社會之力,為脫貧攻堅「補短板、救急難、兜底線」,湘橋區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構建政府、行業、社會「三位一體」的扶貧大格局,成立區、鎮、村三個不同層次的「基金會」,區的至善教育促進會,各鎮(街)的扶貧促進會以及村愛心基金會。湘橋區至善教育促進會累計籌集善款約1300萬元,用於獎勵表現突出的教師和資助貧困學生,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逐步消除精神貧困,智隨志走,志以智強;全區帶農街道(鎮)已成立6個扶貧促進會,累計籌款約458萬元,為扶貧對象解決生產生活難題,促進增收脫貧;鳳新街道高厝塘村的愛心基金會累計籌集資金約110萬元,不僅用於扶貧濟困,而且對村容村貌進行整體的治理改善,增強了村民的幸福感。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加試題」,為鞏固脫貧成果,構建長效機制,湘橋區迎難而上,堅持統籌抓好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工作,將貧困勞動力就業與復工復產相結合、扶貧農產品與城市「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相結合,切實幫助貧困群眾就業、生產,實現穩定增收脫貧,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接續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

楓溪區脫貧攻堅簡介

楓溪區位於「中國瓷都」潮州的西部,面積約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92萬,戶籍人口約11.66萬,其中農戶約7萬人,是全國最大的工藝瓷、日用瓷的生產出口基地和衛生潔具生產基地之一。楓溪區於1995年設立,行使縣級行政職能。全區共設3個辦事處,管轄26個村和6個居委會,現有貧困戶142戶272人。全區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長,從建檔前不足4000元,到目前的16947.19元;無勞動能力貧困戶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對照「八有」指標,全部於2019年底通過精準退出的程序,實現脫貧。

楓溪區新風路新姿

楓溪區農村新貌

2016年以來,楓溪區委、區管委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其歷次全會精神,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和協調性為引領,把脫貧攻堅工作擺上至關重要的位置,全力推動中央、省、市各級決策部署落實落地,做到政策到位、責任落實、隊伍健全、資金保障、重點突出、統籌兼顧、措施得力。強化黨建引領,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黨建促脫貧攻堅。圖為槐山崗村黨建公園。

發展特色經濟,推動城鄉一體產業振興。楓溪陶瓷是楓溪的特色經濟,楓溪已成為全國最具活力、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產品最齊全的陶瓷產區,是目前國內外工藝瓷、衛生潔具重要生產基地,更是世界上最大的日用瓷的生產和出口基地。全區共有陶瓷生產及相關配套企業5000多家,年產值300多億元,陶瓷產品暢銷世界五大洲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業規模大,民營企業遍布各村,城鄉一體產業振興,為提高普通群眾收入,降低貧困發生率,提供資金保障等打下堅實基礎。

中國瓷都陳列館

鄉村振興, 建設宜居家園。

鄉村振興, 建設宜居家園。

發揮優勢,廣開門路促增收。緊密結合陶瓷產業發達的實際,大力開展就地就近就業模式,幫助貧困戶增收脫貧。全面調查摸底跟蹤;推薦72家骨幹企業2099個工作崗位;開發公益性崗位40個,安置4名貧困勞動力就業;舉辦貧困戶勞動力培訓;發放就業獎補35.8萬元。全區非在學貧困勞動力56人,全部實現就業,其中本地就業就業38人,貧困戶就業收入占家庭總收入72%。有勞動力貧困家庭務工收入年戶均35711元,人均10291元。

精美的陶瓷產品,暢銷海內外。

貧困勞動力在陶瓷工廠就近務工。就業一人,脫貧一戶。

工人在彩瓷。楓溪區大多數勞動力從事與陶瓷有關的工作。

智力扶貧,脫貧奔康顯長效

高度重視智力扶貧,摸查基數、核實信息、把握標準、及時發放、簽收記錄、存檔備查、專款專用、管理監督。加大教育補助投入。從2016年秋季至今,全區資助困難學生1539人次235.934萬元,資助學前教育困難學生3104人次155.2萬元。2017年以來,建檔立卡學生大專以上11人畢業就業,9戶37人順利脫貧;14戶54人即將有學生畢業上崗,脫貧效果更持續更穩固。

脫貧攻堅期內,下東埔村蔡素文(右)一對子女大學畢業,在廣州、北京就業,穩定脫貧。

多方聯動,廣泛參與聚合力

推進社會扶貧工作,短期幫扶與建立長效機制相結合。工青婦僑商宗等社會團體廣泛參與「扶貧濟困日」活動;愛心企業結對到戶精準幫扶;建立村級福利會長期幫扶。全區已成立18個村級扶貧福利會(慈善會),近三年籌集善款1200多萬元用於扶貧濟困。如長美世德慈善會2018年1月成立以來,籌集資金240.8萬元,發放扶貧濟困助學獎學資金109.8萬元;楓二村美德福利會已經成立13年,歷年總計收入380.3萬元,支出306.7萬元。我區村級福利會作為聯結企業、籌集善款、自我幫扶的重要渠道,逐步建立健全農村基層幫扶長效機制。

社會力量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如長美世德慈善會,2018年成立以來,募集資金250萬元,助學獎學185人次68.8萬元,救濟扶助貧困群眾144戶15.3萬元。

來源: 網信潮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