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的官位到底高不高呢?

夢入薄涼 發佈 2020-12-14T03:30:27+00:00

也許於民間藝術對於歷史典故的大量演繹,動輒給某某封個什麼大將軍、大元帥之類的,聽起來特別有氣勢。但是藝術畢竟是藝術,表現的手法一般都比較誇張,雖然來源於歷史,但與歷史本身還是有著差距的。歷史上的趙雲沒有當過大將軍、大司馬之類的官,這方面,相對於藝術形象來說,就暗淡了些。

也許於民間藝術對於歷史典故的大量演繹,動輒給某某封個什麼大將軍、大元帥之類的,聽起來特別有氣勢。但是藝術畢竟是藝術,表現的手法一般都比較誇張,雖然來源於歷史,但與歷史本身還是有著差距的。

歷史上的趙雲沒有當過大將軍、大司馬之類的官,這方面,相對於藝術形象來說,就暗淡了些。但如果拋開藝術,進入現實,用當今的眼光來看,沒有當過國家總理,沒有位列十大元帥,形象就不夠光輝了嗎?當然不是。

趙雲官職履歷情況為:牙門將軍—偏將軍、桂陽太守—留營司馬—翊軍將軍—江州都督—中護軍、征南將軍—鎮東將軍—鎮軍將軍。

趙雲的官職高與不高,還是需要對比來看。拋開史書中意思有些含糊不清、模稜兩可的記載,僅以史書原文的直觀意思,進行同時期的官員官職對比。而對比方法則是拋開官員所處位置的複雜性,比如關羽督荊州、法正為謀主以及爵位、假節等榮譽不作比較,只採取最簡單直接的方法,類似於現代軍人上尉、少校這樣的官銜比較。

趙雲於長坂坡戰後任牙門將軍,當時關羽的官職是曹操所封的偏將軍並且封了漢壽亭侯,關羽回到劉備身邊後官職不明,沒法比較。張飛、諸葛亮、糜芳等官職也不明,所以可以直觀的判斷此時趙雲的官位最高。

赤壁之戰後,趙云為偏將軍、桂陽太守,關羽為蕩寇將軍、襄陽太守,張飛為征虜將軍、宜都太守,諸葛亮、龐統為軍師中郎將,黃忠、劉封等官位不明。這個時期的趙雲官位低於關羽、張飛,高於諸葛亮、龐統、黃忠等人。

劉備入主成都以後,趙云為翊軍將軍,關羽、張飛官位不變,諸葛亮為軍師將軍,劉封為副軍中郎將,黃忠為討虜將軍後遷征西將軍,馬超為平西將軍,法正為揚武將軍,李嚴為興業將軍,魏延為牙門將軍。趙雲、關羽、張飛、諸葛亮、法正、李嚴、魏延都為一般概念上的雜號將軍,拋開其它職權上的複雜性,此刻趙雲與關羽、張飛等人的官位是一樣的,而魏延所任的牙門將軍是趙雲之前的官職,所以此時趙雲高於魏延、劉封,而低於黃忠、馬超。

劉備稱王以後,趙雲、諸葛亮官位沒變,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分別為前將軍、右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劉封為副軍將軍,魏延為鎮遠將軍,法正為護軍將軍,李嚴為輔漢將軍。這個時期的趙雲官位低於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與諸葛亮、劉封等同屬雜號將軍,所以持平。

劉備稱帝後,趙雲、李嚴官位未變, 諸葛亮為丞相,馬超為驃騎將軍,張飛為車騎將軍,魏延、黃權為鎮北將軍,此時的趙雲官位與李嚴持平,低於魏延、黃權等人。

劉禪登基後,趙云為鎮東將軍,魏延為鎮北將軍,李嚴官位未變,陳到為征西將軍。此時趙雲官位高於李嚴、陳到,與魏延持平。北伐後趙雲被貶為鎮軍將軍,低於魏延但仍高於陳到。

綜合以上官位的直觀對比,可以看出,趙雲官位的起點很高,位於關羽、張飛之上,但後勁不足,與關羽、張飛等人長期處於相對平衡的位置,而後低於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甚至一度被魏延趕超,關羽等先後去世後,最終與魏延持平再次成為最高,晚年遺憾被貶。

也就是說趙雲的官位前後經歷過兩個最高階段,中間有一段「低迷」期。這段低迷期趙雲官位也就低於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等人,和魏延互有上下,所以這個期間雖然「低迷」,但並不丟人。

順帶一提,有句俗話叫「京官大三級」,趙雲身為中央官,相比地方官,地位可能要高一些。蜀漢官員正好有個例子可以體現這句俗語。劉備帳下有個叫彭羕的,本來身處中央,非常囂張,但其行為作風引起劉備、諸葛亮的不滿,劉備便讓他去江陽郡做太守,彭羕認為這就跟貶官一樣心生不滿,甚至要拉著馬超去造反。由此可見,中央官還是有蠻高的地位的。

所以,要說趙雲的官位高不高,那還真的挺高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