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雙城記」!這位下海又上海的律師就是愛折騰

上海法治報 發佈 2020-12-14T22:09:37+00:00

時間回到2019年9月,劉海正式從位於蘇州的江蘇劍橋頤華律師事務所轉至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執業。很多認識他的人不解——就像以前他原是公務員,在法院做過法官後又到委辦做秘書,好好地捧著「鐵飯碗」為何要辭職「下海」做律師?

時間回到2019年9月,劉海正式從位於蘇州的江蘇劍橋頤華律師事務所轉至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執業。很多認識他的人不解——就像以前他原是公務員,在法院做過法官後又到委辦做秘書,好好地捧著「鐵飯碗」為何要辭職「下海」做律師?同樣的,在蘇州律所做合伙人幾年了,又為何放棄一眼望到家的「湖景」辦公室折騰去上海?


確實,在很多人眼裡,劉海就是「愛折騰」。愛「折騰」的他「轉戰」上海,開啟了蘇州——吳江——上海長達兩百多公里的三地連軸轉工作,一整年的「三城記」通勤模式過去了,他現在怎麼樣了?下面,是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劉海律師的自述。


劉海 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


早上5點多,孩子們還沒醒,我已在蘇州工業園區的家中起來。接下來,我將趕往東南方向30多公里外的吳江辦公,或是向更遠的東南方向的80多公里外的上海,這便是我「三城記」的日常工作和通勤模式。轉一圈就是200多公里,剛好一個「長三角」。多數時,回到家裡,孩子們都己經睡著了。


我笑稱自己是「狡兔三窟」或「三天打漁兩天曬網」,也被朋友戲稱是長三角一體化的「踐行者」。


「下海」又「上海」,

務實辦案始終如一


在選擇「下海」又「上海」的一整年裡,我以務實辦案為本,實現了平穩過渡穩中有進。


我先是將團隊成員有序組建與擴充,克服跨省市轉所及疫情影響的各種困難,嚴把服務質量,借力傳統與創新渠道,新收立各類案件共計173起,其中上海新拓的業務近50起(含與其他律師同仁合辦),實現了原蘇州業務穩定增長與新上海業務穩步拓展的「雙穩」態勢與「雙引擎」驅動,並超額完成創收目標。



同時,辦案層次不斷提升與業務範圍不斷擴展。首先是到各地省市高院與有關中院案件增多,遠赴遼寧、廣東、福建等訴訟仲裁類案件不少。其次,業務類型有重大突破,在非訴領域積極探索合作。其中,股權激勵、智慧財產權方面取得實效,並服務「一帶一路」發展,在對接巴基斯坦、越南、印尼等海外客戶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最後,我的辦案質效也受到肯定,至少有10多起案件可圈可點,其中成功辦理的譚某某容留賣淫罪案得到媒體的關注報導。此外,刑事取保緩刑類案件10多起,刑事公安撤訴案件1起,成功協調處理了多起跨上海和蘇州的案件。


在這一年裡,我堅持以品牌塑造為翼。我推廣盈科大平台,還發起舉辦和協調各類活動。2020年7月初,我對接蘇州市吳江區工信局,邀請資產管理部主任劉戰堯律師為凈化行業協會專題授課。


同月下旬,又順利承辦盈科長三角法律沙龍和協辦資產管理部門團建活動,與西南政法大學蘇州校友會及來自滬蘇浙皖長三角各地的領導、教授和企業家代表及朋友們交流互動,為深入推進一體化發展貢獻智慧火花。


另一方面,我創設小法海團隊品牌,開設「小法海」公眾號,《小法海文集》付梓問世,書中匯集了我多年來對辯護技能和經驗的總結,對名案熱點的評析,辦理個案的經歷和體會,對當前法律和社會問題的分析和反思,以及自己的感悟,獲得朋友們的喜歡和讚賞。我自創並公開演出的《律師拜年》,不僅獲得高度表揚,還獲「最佳創意」獎。

普法進基層

擔起社會責任


我身為盈科全國商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副主任,盈科上海資產管理法律事務部副主任,盈科上海股權高級合伙人、監事會委員,不負組織與律師們的厚望,積極參會履職,包括上網課、內外交流及律所其他相關活動。


應對疫情,我建言獻策,撰文近10篇,還第一時間提供法律援助並進行捐贈。其中,蘇州小學生網遊充值維權援助一案,得到了多家權威媒體報導,獲得共青團蘇州市吳江區委員會的錦旗點讚。


做為一名老黨員,我編髮《習主席與人民群眾的廣場對話》等文章;身為有法官工作經驗的律師,我走進蘇州大學為青年學生及在所內為青年律師分享《法官思維與律師思維》等實務講座,注重將法律實踐與前沿理論結合,司法原理與細節問題融合,不僅課堂反響較好,其中一些課程經自媒體傳播後,還引起了不少讀者的共鳴;而且,我主動深入村社區等基層、各協會商會和企業,開展《民法典》等宣講。作為西南政法大學蘇州校友會秘書長有其他各類商會協會和總裁班的成員或負責人之一,我主動結合工作發揮特長,認真參與和全力推動各項活動。



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為提高效率,我每天都在與時間賽跑。加班應酬後,我甚至不回家,直接出差或睡在辦公室。地鐵坐過站是常有的事,而有次深夜,我坐高鐵回蘇州,甚至直接坐到了常州。那次,雖然很晚到站,但我第二天早上5點多便起床了,有幸吃了個頭湯麵,發個朋友圈後有神評論「兄弟,下次坐過站到蘭州,來個頭湯蘭州拉麵。」


乘一體化東風

逐長三角律夢


回到之前的問題,為什麼我選擇「下海」又「上海」?


我是湖南人,不聽話,愛折騰。我雖不相信豬在風口也能飛,但堅信人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長三角一體化顯然是風口,依法治國肯定是大勢,「下海」做律師後又去上海做律師,於個人和社會,或都是一個較好的前進方向。而從我今年自己40歲和改革開放剛過40周年這個角度而言,接下來的10到20年也將是一個可以大有作為且必須努力奮鬥的寶貴機遇期。我想乘一體化東風,逐長三角律夢,要在最好的時代最好的地方和最好的年紀,勇敢做想做的事,作一名有追求和有益於社會的專業律師。


因為努力,因為運氣尚好,更因為有眾多親朋好友領導同事和客戶的關心幫助,我在這一年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同事們的肯定,到盈科上海的首年我就有幸獲得青年英才和愛心公益兩項獎勵。



人生之義,得失之間!這一年來,我坦言,有很多遺憾和愧疚。不僅是一些計劃還沒有完成,一些工作還可以做得更好,更對不住的是因為幾乎全年無休陪伴一家老小太少。我每天早出更是晚歸,回得太早家人都會驚喜地不習慣了,甚至連孩子生日都忘記了。


一年下來,我更感覺做人難和行路難。不過,在工作與生活中,我們常常要做走路帶風、自帶光芒、披星戴月的人!只要保持戰鬥蹲小跑前進就能勇往向前!展望明天,雖然肯定會碰到諸多險阻艱難,但我祈望能「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現在,我位於蘇州吳江的辦公室,牆上掛著一幅工藝美術畫,正中間是16號遼寧艦航母在藍藍的大海上遠航,兩邊分列的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而在我上海的辦公室里,抬眼望窗外就可以看到上海站,廣場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是我15年前首次到上海的那種感覺。如今,我的團隊也已從1人擴充到5位。我們將像西天取經一樣,勇乘一體化東風,共逐長三角律夢。



作者 | 劉海(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