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山溝溝  無悔勇擔當——記沁水縣端氏鎮必底村第一書記閆哲峰

晉城太行日報 發佈 2020-06-08T01:11:58+00:00

必底村是個典型的貧困村,地下無資源,地上無企業,村中無勞動力,全村137戶、297口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29戶、56人。

「誓要全村脫貧奔小康,一腔熱血無悔勇擔當。」這是赴任前閆哲峰在日記里寫下的錚錚誓言。在下鄉扶貧的五年時間裡,閆哲峰一直牢記著當初自己立下的「軍令狀」,把心放在農村,把情灑在農村,一心撲在駐村扶貧工作上,憑著一腔熱血和年輕人的韌勁,敢想敢幹,為沁水縣端氏鎮必底村村民鋪就了一條幸福路。

2015年8月,沁水縣國土局土沃鄉國土資源所副所長閆哲峰被選派到必底村擔任第一書記。剛到村子,閆哲峰就被潑了一盆冷水。迎接他的是一個沒有開得完的歡迎會。原本,閆哲峰準備了一夜的就職感言還沒來得及說一個字,會議就被吵得不歡而散。

必底村是個典型的貧困村,地下無資源,地上無企業,村中無勞動力,全村137戶、297口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29戶、56人。支部工作軟弱渙散,村務工作無人參與,村委辦公室年久失修……

「要想打贏這場脫貧硬仗,首先得有一個強有力的黨支部」。如何強化必底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閆哲峰決定先從幹部開得了會入手,向上級部門爭取了4萬元,對支部室重新裝修,購買了辦公電腦和桌椅,村幹部開會終於能坐下來了;嚴格會議流程,會議不再亂鬨鬨了;定期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邀請老師來村裡講黨課,村幹部的黨性修養逐步增強……經過整治,黨支部有了力量,為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火車頭」有了,接下來就是如何帶領村民打贏脫貧致富這場硬仗。種玉米是必底村老百姓收入的主要來源,閆哲峰心裡很清楚,必須發展產業,老百姓才能脫貧,必底村才能摘掉貧困帽。那麼,應該選擇何種產業呢?

因地制宜,選對產業,方能栽下「搖錢樹」。在充分的考查、論證的基礎上,必底村成功與山西新大象集團聯姻,合作發展萬頭生豬養殖。

閆哲峰與村幹部跑遍大小山頭選地址,再請林業、國土、環保部門實地查看,報送資料……經過閆哲峰和村幹部的不懈努力,投資1200萬元的豬場在老百姓的注視下拔地而起,圍觀的群眾紛紛誇讚道:「別看閆書記人不大,幹的事可是大事,還真是個實幹家!」

豬場建成後,貧困戶每年分紅7500元。數著分紅的錢,鄭金富高興地說:「對我這麼個殘疾人,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這樣的好事想都不敢想」。在產業帶動下,必底村實現了整村脫貧。同時,村集體經濟也實現了「破零」,每年有9萬元收入。「再也不用緊巴巴過日子了,必底村的好日子終於來了。」村支書賈學強激動地說。

為了拓寬群眾的增收渠道,必底村還與山東貝隆杜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打造千畝杜仲基地,每年可為村民帶來收入2000元左右。產業的落地生根,為村民自主脫貧植入了造血幹細胞。

村民富了,必底村也變美了。如今,2000平方米村級文化場所建起了,還安裝上了健身器材;長320米,高4米的護村壩壘起了,再也不怕夏季漲河了;對2個自然莊的飲水工程進行了改造,村民飲水更安全了;村民的房屋粉刷一新,垃圾池修好了,新廁所更方便了;傍晚,太陽能路燈準時亮起;一個處處有綠樹,處處有花香的新必底村正悄然走來。

從2015年至今,是異常辛苦的五年,也是成績斐然的五年,閆哲峰實現了自己的誓言。必底村不僅摘掉了貧困帽,而且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