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創始國之一:丹麥

渡渡愛歷史 發佈 2020-06-08T13:08:36+00:00

北歐五國之一,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擁有兩個自治領地,法羅群島和格陵蘭。北部隔北海和波羅的海與瑞典和挪威相望,並與之合稱為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南部與德國接壤,首都兼第一大城市是哥本哈根。

北歐五國之一,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擁有兩個自治領地,法羅群島和格陵蘭。北部隔北海和波羅的海與瑞典和挪威相望,並與之合稱為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南部與德國接壤,首都兼第一大城市是哥本哈根。

約公元985年形成統一王國,8—11世紀進入維京時代的北歐海盜全盛時期。14世紀成為歐洲強國之一,1397年6月在女王瑪格麗特一世的主導下與瑞典、挪威組成卡爾馬聯盟,並成為聯盟的領導者。世界上第一面國旗便是1219誕生的丹麥國旗,被稱為「丹麥人的力量」。

歷史

丹麥人擅長航海,常南下羅馬帝國以琥珀、燧石等換取穀物和其他用具。他們往往亦商亦盜,在夏季糾眾出海進行搶劫。

公元793年丹麥海盜襲擊了英格蘭的林第斯法恩島。

自此以後,丹麥海盜對英格蘭的侵擾規模越來越大。871年丹麥海盜占領倫敦。878年英格蘭國王阿爾弗烈德大帝和丹麥海盜媾和,雙方平分英格蘭,丹麥移民在英格蘭東北部建立「丹麥區」。1016年丹麥國王克努特大帝攻占英格蘭全境,並建立了版圖包括挪威、英格蘭、蘇格蘭大部和瑞典南部的「北海大帝國」。這個帝國在1042年瓦解。

12世紀中期以後,瓦爾德馬一世(1157年~1182年在位)開創了強盛的君主專制封建王朝,通過侵略戰爭占有愛沙尼亞、易北河以北地區和果特蘭島。

1397年在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一世(1353年~1412年)主持下召開卡爾馬會議,丹麥、瑞典和挪威組成聯盟,丹麥處於統治地位。卡爾馬聯盟前後共維持了126年。原挪威屬地格陵蘭、法羅群島轉歸丹麥管轄。在此期間,丹麥為打破漢薩同盟對波羅的海經濟支配權繼續對外擴張,經過長期戰爭并吞了什勒斯維希和霍爾斯坦。長期戰爭耗費了丹麥大量財力,導致賦稅加重。富豪貴族兼并土地引起農民暴動。

14世紀中葉黑死病又奪走近一半人口的生命。為平息不滿和動亂,國王克里斯蒂安一世(1448年~1481年在位)於1468年召集了四級會議尋求支持。

但是暴動連綿不斷,尤其在瑞典。克里斯蒂安二世(1513年~1523年在位)於1520年親率重兵攻克被瑞典獨立派占領的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並且屠殺了大批參與叛亂的瑞典貴族,觸發了達拉納起義,1523年丹麥軍隊戰敗,瑞典宣布獨立。此後,丹麥為爭奪波羅的海控制權和周圍地區同瑞典反覆較量,如1563年~1570年北方七年戰爭、1611年~1613年的卡爾馬戰爭等,但歷次戰爭都以失敗告終,致使疆土日益縮減。

三十年戰爭期間,丹麥情況更為不利,1657年全境為瑞典所占領。其後,在1675年~1679年斯堪尼亞戰爭、1709年~1720年北方戰爭中也敗於瑞典。由於國力削弱,丹麥避免捲入當時歐洲大陸的混亂紛爭。在七年戰爭、英法戰爭(1766年~1783年)以及法國大革命初期丹麥都保持中立或避免介入。

丹麥航運業和海外貿易十分發達,商船隊僅次於英國居歐洲第二位,並擁有一支規模可觀的艦隊。16世紀末丹麥成立東印度公司,在西印度群島和幾內亞擁有殖民地。1767年丹麥宣布同俄國、瑞典組成「武裝中立同盟」,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獨善其身,法國大革命期間丹麥再次中立,英國便不宣而戰,於1801年發動哥本哈根之戰(見彩圖)。

又於1807年派遣名將霍雷肖·納爾遜率領的艦隊炮轟哥本哈根,丹麥海軍全部覆滅。丹麥轉而支持拿破崙一世,1807年~1814年期間同法國結盟對抗英國。拿破崙失敗後,瑞典國王貝爾納多特又從丹麥手中搶走了挪威。

連年戰亂使丹麥經濟受到很大破壞,農業尤烈。政府不得不進行改革,限制地主貴族的特權。丹麥本土在1799年、什勒斯維希和霍爾斯坦在1804年先後將農民的義務勞役制改變為佃賦制,從而結束了中世紀以來農民對地主的人身依附。為了緩解財政困難,丹麥將西印度和幾內亞的殖民地出售。直到19世紀中葉,財政狀況才有所好轉。

由於德意志民族主義的影響和普魯士的直接干涉,什勒斯維希和霍爾斯坦局勢動盪不安,1848年爆發起義,要求脫離丹麥併入德意志聯邦。丹麥與這兩個公國進行了近3年的戰爭,最後在普魯士停止向什勒斯維希進軍情況下勉強取得勝利,保住了這兩個公國。1864年丹麥宣布將什勒斯維希併入丹麥並使它和霍爾斯坦分離,普魯士便聯合奧地利出兵干涉。丹麥失敗後簽署了《維也納和約》,將什勒斯維希和霍爾斯坦割讓給普魯士和奧地利。

在1848年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民主運動的影響下,丹麥立憲會議頒布了憲法,廢除君主專制政體,改行君主立憲制,並實行有財產限制的普選制。

1870年代表富農階級利益的左翼黨成立。1871年丹麥社會民主黨成立,並在全國各地建立起工會組織。19世紀末葉,丹麥工業化迅速發展,造船、電信和製造工業開始具有一定規模。農村村社制為合作社制所取代,農業向專業化方向發展,成為世界主要農業國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丹麥執行中立政策,後應德國的要求布雷封鎖了松德和貝爾特海峽水域。德國投降後,丹麥要求在什勒斯維希舉行公民投票解決歸屬問題。1920年通過公民投票什勒斯維希北部歸還丹麥。

1924年丹麥社會民主黨首次單獨組成政府。面對棘手的失業問題和經濟蕭條,社民黨政府提不出妥善解決辦法,執政兩年後被迫辭職。1929年經濟大衰退時期,社民黨大選獲勝,和激進左翼黨聯合組閣,此後除有幾次短暫失利外直到20世紀70年代均由社民黨單獨或聯合組閣。在經濟方面,20世紀30年代西方經濟大蕭條亦波及丹麥,1933年失業率達40%,政府將貨幣大幅貶值以刺激出口。1933年、1934年同英國、德國先後簽訂了農產品協議,並相應調整了農業生產,緩和了經濟蕭條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丹麥沒有捲入歐洲大陸的紛爭,並於1939年接受德國提出的互不侵犯條約。但是法西斯德國背信棄義,於1940年4月9日大舉進攻,丹麥政府當天宣布投降。1941年格陵蘭、冰島和法羅群島由美軍占領,與丹麥失去聯繫。

1944年冰島獨立,格陵蘭、法羅群島歸還丹麥。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丹麥人民在「自由委員會」、「國土與人民」等組織領導下,以各種方式展開了反法西斯德國和本國納粹分子的鬥爭。隨著德國統治和搜刮的變本加厲,鬥爭規模越來越大,由小型的破壞活動發展到大規模怠工和總罷工。地下抵抗組織不僅在丹麥本土活動,還在瑞典成立了一支由5000人組成的武裝力量「丹麥營」。1945年5月4日德國占領軍投降。

1947年丹麥接受馬歇爾計劃。1948年4月丹麥加入歐洲經濟合作組織,1949年4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5月加入歐洲委員會。

1950年5月11日丹麥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

1953年丹麥再度修改憲法,規定丹麥為君主立憲國家,議會為議院制。對外積極發展北歐合作。1973年加入歐洲共同體。丹麥女王為瑪格麗特二世(1972年登基)。1982年P.H.施呂道任首相。

2015年3月28日,丹麥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地理位置

丹麥王國位於歐洲大陸西北端,日德蘭半島上。

東靠波羅的海與俄羅斯隔海相望,西瀕北海,北面隔斯卡格拉克海峽、卡特加特海峽和厄勒海峽與挪威、瑞典隔海相望,南部毗連德國。

本土由日德蘭半島和菲英島、西蘭島、博恩霍爾姆島等406個大小島嶼組成,面積為43096平方公里。此外還有自1953年起正式成為其領土的格陵蘭島(面積217.5萬平方公里)和享有自治權的法羅群島(面積為1399平方公里,由21個島嶼組成)。海岸線長7314公里。

地形

地勢低平,平均海拔約30米。日德蘭半島西部是起伏低緩的冰水沉積平原,北海沿岸有著寬闊的沙灘,沙丘上長著叢叢灌木。這裡海風習習,景色迷人,是旅遊度假區。日德蘭半島東部和中部是歐洲研究冰河期沉積地形最典型的地區之一。廣闊的丘陵幾乎縱貫整個半島,東部沿岸夾灣和溝谷橫切其中,有些溝谷又寬又長,兩壁十分險竣,谷底流淌著彎彎曲曲的河水。東海岸沒有直接受到強風浪的衝擊,保護得很好,所以形成許多深灣和優良港口,如奧爾堡港、腓物烈港、奧胡斯港等。半島中部到處是沼澤地、湖泊和突起的丘陵地。

氣候

丹麥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1月-2.4℃,8月14.6℃。年均降水量約860毫米。丹麥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冷,大部分地區氣候與我國相似。

丹麥的氣候介於北歐和中歐之間,屬溫帶海洋性氣候。由於受到大西洋吹來的西南風影響,丹麥氣候冬暖夏涼,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不過15度至17度。

人口

562.8萬人(2013年),丹麥人約占95%,外國移民約占5%。官方語言為丹麥語。86.6%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0.6%的居民信奉羅馬天主教。

格陵蘭人口52940(1985年),主要是格陵蘭人。法羅群島人口4.5萬(1985年),系法羅人。

經濟

丹麥是發達的西方工業國家。農牧漁業及食品加工業發達,有歐洲乳酪市場之稱。在許多工業領域有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驗。政府堅持適度緊縮的財政政策,採取積極措施穩定金融市場及匯率。2000年9月28日丹全民公決否決加入歐元區後,仍堅持以「匯率掛鈎」和「利率緊隨」為主要特徵的「准歐元政策」。2004年,丹政府繼續實施稅收零增長政策,

扶持高新技術和生物技術產業發展,刺激市場投資與消費,國民生產總值和外貿額持續上升,國際收支與公共財政盈餘不斷擴大,通脹率保持穩定。丹麥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05—2006年度全球競爭力排名中名列第四。

丹麥是世界上風力發電最發達的國家,擁有全球最大海運集團馬士基公司,名牌音響製造商B&O、玩具商樂高等企業。丹麥是食品以及能源出口大國。雖然丹麥的經濟水平遠高於歐洲貨幣聯盟所制訂的標準,2000年9月舉行的全民公決卻最後決定丹麥不參加其他11個歐盟國家所使用的統一貨幣歐元。

文化

丹麥特色美食有嘉士伯及特波嘉啤酒、甜酒布甸、丹麥燒腿及特式三文治等。最有名的「丹麥酥」,在丹麥又叫Wienerbroed,每個麵包店都陳列各種口味的丹麥酥。典型的丹麥菜包括豬肉丸(Frikadeller)、水煮鱈魚配芥末醬、脆皮烤豬肉(Flaeskesteg)、馬鈴薯燉牛肉(Hvid Labskovs),以及牛肉漢堡配炸洋蔥(Hakkeboef)。還有一種冷食自助餐(Koldt Bord),菜色有鯡魚、沙拉、各式冷肉片、熏魚和乳酪等。

丹麥與瑞典、瑞士、芬蘭、挪威、被稱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丹麥也被稱為歐洲的乳酪市場。

早年北歐素以「開放」聞名於世,哥本哈根尤為一著名的觀光都市,

電影及劇院林立,每周皆有不同的觀光節目任人選擇參加,夜生活的場所,如酒吧Pub、Bodega之類,為正當消遣聊天之處所,收費尚合理,但夜總會(Night Club)宜結伴前往,問清費額或由熟識此道的當地人士陪同前往較宜。

每年5月1日,哥本哈根遊樂場Tivoli Garden開幕,丹麥正式進入觀光季節。9月第二星期日為該遊樂場關閉之日,至此時,觀光季也告結束。

名人

最著名的丹麥人恐怕就要屬童話大師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了,他最著名的作品有《海的女兒》、《國王的新衣》和《醜小鴨》等。其中以「美人魚」為形象的著名雕塑一直靜靜地矗立在海邊紀念這位大師。其他著名的丹麥人有:

哲學家克爾愷郭爾(Søren Kierkegaard)物理學家尼爾斯·波耳,他和學生維爾納·海森堡一起創立的著名量子力學學派就稱為「哥本哈根學派」。

共有13位丹麥人獲諾貝爾獎。在生物學、環境學、氣象學、免疫學等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奉行使每個社會成員在文化方面具有平等發展的文化方針,鼓勵地方發展文化事業。

2003年全國有公共圖書館5178所,各類博物館271所,

96.15萬參觀人次。當年的丹麥王室宮殿——弗雷德里克斯堡如今已成為國家歷史博物館。

丹麥人喜愛讀書。童話作家安徒生的文學作品達到世界文學的頂峰,丹麥素有「童話王國」之稱。1975年開始的國際童話電影節每兩年在安徒生的故鄉歐登塞城(Odense)舉行一次,中國動畫片《牧笛》於1979年獲第3屆金質獎。

交通

航空

由北歐航空公司經營的中國飛往丹麥的航線有北京和上海兩地,直飛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機場。丹麥的國內航線由美施克航空飛航,連接哥本哈根和比隆、奧爾堡、奧胡斯、凱隆堡、齊斯泰茲、森訥堡、倫訥等國內重要重要城市。

市區往返機場:Air-Rail列車連接哥本哈根國際機場和位於市中心的中央車站,

每20分鐘一班,12分鐘即可到達市中心。其他丹麥主要城市也有列車來往於機場。

鐵路

丹麥國鐵(DSB,Danish State Railways)連接哥本哈根與歐洲各國家的首都,每天都有固定的火車班次。有兩種:一種是市際列車(IC,Intercity),擁有現代化的設備,須提前訂位。另一種是區際列車(IR,Inter-regional)速度相對比較慢。無論旅程長短,市際列車的訂位費用約為30克朗(頭等車廂60克朗),區際列車約為20克朗。

北歐火車聯票(ScanRail Pass)、歐洲火車聯票(Eurail Pass),以及其他火車聯票皆可用於搭乘丹麥國鐵經營的渡輪和火車,但不能用於私有鐵路。

水運

丹麥有眾多島嶼,除了大橋之外,輪渡是連接各島嶼的重要交通工具。丹麥的大部分輪渡載人也載車。大型的輪渡還配備餐館、商店、兒童遊樂處等設施。Scandlines公司經營的輪渡不少可以運載汽車、自行車等。可以在丹麥各火車站查詢輪渡時刻表或購買船票。

教育

教育事業發達。1973年起實行九年制免費義務教育。2002年全國共有學校3520所,學生111.8萬人,其中小學2791所,學生67.9萬人;高中307所,學生6.9萬人;職業學校164所,學生17.2萬人;綜合性大學5所,學生7.4萬人;師範、技術、農業、商業、藝術、音樂等院校153所,學生10.4萬人。

最著名的高等學府有哥本哈根大學(建於1479年,2003年約有學生3.5萬人,2013QS世界大學最新排名第51位)、奧胡斯大學(建於1928年,2003年約有學生2.1萬人)、丹麥技術大學和皇家獸醫和農業大學。2003年國家教育經費預算為301.7億克朗,約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2.2%。

衛生

所有丹麥公民無論經濟狀況如何,都可以享受國家醫療體系提供的免費服務。醫療費由國家稅收支持。但是,對於牙科護理及其他醫生或醫院未提供的其它類型的治療,個人須承擔部分費用,也可根據收入狀況報銷。每個丹麥居民都擁有一位社區醫生,負責提供疾病預防方面的建議,治療一些輕微病症,並確認患者是否應接受專業檢查。持有個人身份號碼(CPR)與國家醫療健康保險的居民可接受免費急診治療。在丹麥醫療體系中,看全科醫生是就診的第一步,他們負責前期的檢查治療,必要時把病人轉給專科醫生或醫院。

以高福利、高收入、高稅收、高消費為特徵。2002年社會福利(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住房等)開支為3958.89億克朗,約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28.4%。2002年人均收入22.18萬克朗。2003年失業人數約為17.1萬人。全國有醫生9400人,

病床2.6萬張。私人住宅擁有率53%,別墅擁有率11%,手機使用率68%,家庭電腦擁有率70%,上網率79%。每千人擁有醫生2.5名,洗衣機740台、電視機575台,小轎車343輛、電話613部、傳真機120部。

丹麥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北約創始國和歐盟成員國之一 。該國擁有極其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經濟高度發達,貧富差距極小,國民享受極高的生活品質。2019年2月,2018年全球幸福指數出爐,丹麥排名第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