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韭中不知韭?揭秘時尚大刊+頂流的聯合韭菜收割機有多狠

優質小青年 發佈 2020-06-08T10:04:23+00:00

在粉絲眼中,電子刊銷量既向外界證明了藝人的時尚資源和商業價值,又體現了自己作為粉絲的心意,還可用於對外宣傳,可謂一舉多得。

進入六月,宋茜以復古造型登上電子刊的熱搜與青你2出道女團THE9即將拍攝電子刊的傳聞一同到來。提起電子刊,追星的人大概都不陌生,關注公眾號、進入小程序、購買閱讀碼、跳轉閱讀頁面,一整套操作如行雲流水。在粉絲眼中,電子刊銷量既向外界證明了藝人的時尚資源和商業價值,又體現了自己作為粉絲的心意,還可用於對外宣傳,可謂一舉多得。然而,經歷了電子刊遍地開花的2019年,一些質疑聲開始湧現:電子刊的實質是不是割韭菜?作為粉絲經濟的產物,它們真的值得粉絲買單嗎?

前不久大熱選秀節目《青春有你2》落下帷幕,總決賽排名前九的女孩們最終成團,以THE9為團名出道,出道之後自然少不了安排各種活動資源和行程,而網友們發現了愛奇藝官方新開的認證微博,紛紛以此推測THE9將拍攝自己的第一個電子刊,引起一片或褒或貶的熱議。

如果你也追星,如果你也關注時尚潮流,想必你一定多少聽過這些雜誌:《時尚芭莎》、《紅秀》、《ELLEMEN新青年》、《時裝L'OFFICIEL》......而以它們為代表的一眾知名時尚雜誌在過去兩年里早已爭先恐後地開創了屬於自己的電子刊,曾經高格調的時尚雜誌為何會放下身段去嘗試更接地氣的電子刊呢?究其原因,在傳統紙媒逐漸走向市場邊緣的今天,時尚雜誌們想賺得利益,就需要更新更快的力量來順應數字化趨勢下日新月異的消費市場。而電子刊作為時尚雜誌的新形式,既使用了創新性的內容載體,又面向了一個廣大的消費者群體即粉絲,由此帶來的巨大營收無疑使時尚雜誌們如獲新生。

電子刊:粉絲經濟進行時

電子刊是從何時開始被熟知的?你看過電視劇《鎮魂》嗎?或許你身邊也有鎮魂女孩?2018年夏天,在《鎮魂》大結局播出前夕,第一期明星電子刊在《時尚芭莎》面世了,以「朱一龍、白宇:給鎮魂女孩的一封情書」為標題,在巨大的粉絲群體中引起熱烈反響,僅預售幾分鐘就導致伺服器崩潰,六元/本的單價在粉絲大軍席捲過後留下的是近400萬元的銷售額。從此,順應時代的電子刊成功在粉絲經濟中留下傳奇的一筆,各雜誌大刊聞風而動,紛紛創立電子刊並邀請以流量偶像為主的藝人前來拍攝。

在之後的一年裡,大大小小的電子刊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粉絲的熱情永遠是電子刊的基石,只要藝人粉絲足夠多,登上的電子刊發出的銷量戰報上記錄的數字就是可觀甚至驚人的。即使面世一年有餘,電子刊仍然是粉絲經濟的主力軍之一。

雖然不時被詬病為成本小門檻低,沒有時尚界該有的格調,但電子刊上品牌原有的知名度和它本身的創新形式帶來的獨有體驗感仍足以讓追星女孩買單,信奉著電子刊銷量決定自家愛豆是否能登上紙質刊的粉絲們氪金不斷,展示強大購買力的同時也為電子刊帶來可觀的盈利。然而很多東西一旦泛濫,就會出現質量的下降,一些媒體單純為了讓粉絲氪金而來,內容質量敷衍了事,難免引起粉絲的不滿,受到「割韭菜」的質疑。

電子刊是「割韭菜」嗎?質量決定。

2018年10月16日以蔡徐坤為創刊號人物的時尚集團電子刊《蔡徐坤:我在成長,你看見了嗎》以12元的單價發售,一舉創下總銷售額600萬元的驚人記錄。這期極具時尚表現力和個人風格的電子刊從造型到內容都用心製作,大膽使用藍白彩墨碰撞構成的席勒妝獨具風格,致敬了奧地利表現主義藝術大師席勒。甚至包含一部由知名導演梁歡操刀的微電影,寓意深長的「三問偶像,你成長了嗎」,為人們解讀偶像元年裡以蔡徐坤為代表的新一代年輕偶像的成長境遇和內心畫像。這期電子刊可謂質量上乘的良心之作,時至今日都受到時尚界人士和粉絲好評。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電子刊行業中更為普遍的現象,不符合藝人定位或缺少藝術美感的造型,六七張固守成規的照片,枯燥重複的採訪內容,甚至是水漲船高的單價,淪為游離於時尚之外的純粹商品。粉絲們雖也爭相卡點付款,但「吃相難看」的罵聲不斷,品牌名聲也隨之被唱衰。看吧,其實時間在證明,小到電子刊,大到粉絲經濟,用心策劃和製作才是長久之計。

以電子刊為代表,在這個粉絲經濟盛行的時代,追星就像「為真情實感買單」,從投票打榜到雜誌周邊、代言產品,到專輯單曲、綜藝影視,再到線下應援、演唱會、見面會,無數金錢投入,信仰充值,理智的,衝動的,蜂擁而入,用力證明和兌現著或短暫或長久的喜歡和承諾。

夜空之上星光奪目

廣闊宇宙中,有星球,當你仰視夜空,就會看到一片片閃耀的星光,分外奪目的光彩引人注目,也很容易讓人忽略星光之後,宇宙之中的黑洞漩渦。粉絲經濟中同樣是星光與亂象並存。

粉絲經濟最直接的受益者大概就是企業商家,常見的是明星代言。權志龍退伍後的第一個代言農夫山泉茶派就陸續推出了買贈限量貼紙海報、大屏應援、獨家花絮等刺激粉絲消費。

選秀節目熱潮中粉絲經濟無處不在,其中的投票機制更是極大地助力了粉絲經濟,合作的廣告商往往從中獲得巨大收益。以前的投票只是單純投票,現在的投票是真金白銀地砸錢,從偶像練習生的維他命水「水票」到青春有你二的花果輕乳「奶票」,農夫山泉和真果粒的廣告和產品包裝牢牢印在秀粉們的腦海里,知名度和盈利上可謂「名利雙收」。

青你二THE9成團後直接成為真果粒代言人

選秀中的粉絲經濟也讓有夢想的練習生們得以站上夢寐以求的舞台奮力追夢。粉絲為了給自己喜歡的練習生投票,充視頻會員、買奶、氪金集資打榜在如今已經成為常態。同時粉絲形成自己的群體,固粉的同時吸引更多的新粉加入,也在無形中擴大了粉絲經濟的消費者群體。

星光中,正能量傳播永遠是被強調的一點。從國內到國外,有公益明星直播帶貨,慈善音樂會、在線抗疫義演,也有歐美明星集體發純黑圖呼籲發聲,粉絲經濟不只有金錢,還有數據和流量,當明星名人以自身的影響力帶動公益的發展,更多的粉絲開始接收到正能量並將其擴大化,最終得益的不再只是弱勢群體或抗疫人員,也有年輕一代乃至整個社會。

抗疫期間,一些年輕的粉絲因為自己的職業奔赴在抗疫前線,以偶像激勵自己前行,從而讓我們看到粉絲經濟有時並不只是粉絲單方面的投入,那些在粉絲經濟中不斷成長的優質偶像也以自己的方式回饋著粉絲,為他們提供能量。

王一博兌現和醫護粉絲的約定

黑洞之下亂象叢生

星光過於耀眼,背後的黑洞便容易被忽略,只是被忽略並不代表它們不存在。與粉絲經濟共生的是,狂熱的情緒表達,洶湧的情感共鳴。奔流之中暗藏漩渦,稍不留神便被裹挾。

分外引人注目的是頻頻發生的不理智追星現象,線下追星活動拉動的住宿交通消費是粉絲經濟的一部分,然而其中逐漸生出接機送機造成擁堵、私生粉跟機追車尾隨的亂象。前有上海虹橋機場玻璃被擠碎,後有多起私生尾隨遭斥責。與此同時販賣行程信息的黃牛和代拍也崛起成為一條畸形的灰色產業鏈。

而需要為此負責的並不僅僅是私生粉、代拍和黃牛,肆無忌憚的行為的成因也有一部分來自藝人團隊的縱容,尤其是一些知名度不高的流量藝人,他們反而不得不靠這些瘋狂的追隨者在飯圈裡不斷地賣圖出圖為自己宣傳,即使是打擾到了私人空間也通常只能默默容忍。

Justin黃明昊勸阻私生遭懟

粉絲經濟模式下,對一些商家來說,明星代言可以很大程度地遮掩產品質量問題,只要請來人氣明星做代言並進行一番煽動性的宣傳,粉絲就會為表支持紛紛買單,從而助長了這種不良風氣。殊不知以過硬的產品質量為基礎,加上明星人氣加成,才能在粉絲經濟中站穩腳跟。

處處皆是利益的粉絲經濟並不是單純由粉絲群體搭建起來的,背後自然有許多資本和藝人團隊的插手,經紀公司還常常雇用脂粉,即職業粉絲,潛入飯圈暗中為公司的專業運作、粉絲營銷助力。可想而知粉絲經濟的利益鏈上對粉絲錢包虎視眈眈的當然不只有商家,還有無數藝人和他們背後的經紀公司。

被廣泛討論的還有「流量造假」,許多人用「浮躁」形容當今社會,在爭分奪秒搶流量趕熱度的粉絲經濟中更是如此。流量藝人的粉絲們希望自己的偶像可以站得更高被更多人知道,刷出假數據製造出各種排名榜上的高位,一旦有一家粉絲開始給數據注入水分,對家為了名次也不得不造假。此時粉絲群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有人氣的大粉或後援會站子在飯圈裡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她們太懂得如何用煽動性的話語向所有的粉絲催數據、催集資,專門的打投群也早已風風火火地建立起來,不買小號就集資,有時間的出時間用小號刷數據,沒時間的出錢援助數據組。「只花這麼點和白嫖有什麼區別」、「愛他就為他花錢」、「一杯奶茶錢也出不起嗎」等被加大字號打在最顯眼的紅色大圖裡,粉絲們熬著夜、焦慮著急、不斷投入時間金錢,誰都累,但是在截止日期到來之前誰都已經無法停止,沒有硝煙的戰爭還在繼續。

更不用說還有一些平台明顯為割韭菜發動的打榜投票活動,為了贏得大屏應援之類的福利,各家粉絲們通常會投入金錢購買更多的票數,然而一番激烈競爭後最終投入的總金額其實已經遠遠大於福利的價值,這也正是平台們的真正目的,鷸蚌相爭,平台成為最大的受益者。沒有盡頭的惡性競爭使表面的數據逐漸失去信服力,而粉絲們中即使有清醒看破真相的粉絲,仍被裹挾著不得不爭奪,被消耗著的不僅是金錢,也是曾經單純的熱愛與信仰。

在飯圈裡人人喊打的是誰?當你點開娛樂新聞肆虐的微博熱搜,就能看到他們活躍的身影:營銷號。許多營銷號為了蹭熱度不惜造謠傳謠拉踩內涵,「開局一張圖,故事全靠編」,引發了一系列烏煙瘴氣的粉絲紛爭,以此增加自己的閱讀量,在流量時代分一杯羹,成為粉絲痛恨卻難以整治的麻煩製造者。

王思聰被營銷號造謠後的表態

粉絲經濟:正待書寫的將來時

回顧以上,粉絲經濟中星光與亂象共存,回歸到電子刊,細聽網絡上的聲音其實有貶有褒。在電子刊被質疑割韭菜的同時,也有一些人認為比起傳統的紙質雜誌,電子刊是順應數字化趨勢的創新之作,並且更加環保也易於收納。要論起割韭菜,即使是紙刊也有推出過只付款不運回的選項助長不良風氣,粉絲經濟的盈利手段幾乎無處不在,「鐵打的飯圈,流水的割韭菜」,更有粉絲自嘲為「一棵合格的韭菜」,在這種經濟模式下,尤其是一年多後電子刊行業開始遇上瓶頸期的今天,比起形式,質量其實更重要,在聽音樂都需要付錢的知識付費時代,以電子刊為代表的一系列粉絲經濟產物,只要用心製作,注重質量和創新,粉絲會更加願意買單

在粉絲經濟中,追逐利益是商人本能,關鍵是拋開只看利益割韭菜的難看吃相,褪去一身浮躁,多為行業做出良性引導才是長久之計。

而作為粉絲經濟的主體,粉絲們也是時候審視自己,一切「為愛消費」本就出於自願,在自己經濟承受範圍內的信仰充值無可指責,而沖昏頭腦的大量金錢輸出和不理智追星行為是否已經偏離了「追隨偶像共同成長」的初衷?

選秀節目年年出新,粉絲來了又走,偶像藝人被挖掘被捧高又被遺忘。這個時代的粉絲們,需知在高漲情緒的狂歡中保持理智清醒,星光固然奪目璀璨,然而稍有不慎便會被收割韭菜的大潮裹挾著跌入漩渦,成為粉絲經濟中一棵隨風而動、想割就割的韭菜而不自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