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很叛逆?家長別跟孩子較勁了,耐心引導效果會更好

果果媽媽育兒經 發佈 2020-06-08T01:19:32+00:00

思維雖然有獨立性、批判性,但認知事物和問題時由於不全面客觀而會出現偏激、片面、固執甚至極端化,把家長、教師的勸說、指點、提醒和督促都看成是不理解、不尊重的管教與約束,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作出違背施教者初衷的事情。

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總是叛逆的?

一、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人性的本質使然。它是一個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開始主動承擔責任、逐漸建立自己的個性、成就一個完整的自我的過程。因為青春期孩子的大腦結構和機能已趨於成熟,思維方式或視角已經超越童年期單一化的正向思維,向逆向思維、多向思維或發散思維等方面發展;青春期孩子的性別意識、性意識的逐漸強化和建立,進而逐漸形成孩子強烈的個性意識、獨立意識和成人意識。因此,叛逆中的孩子們需要理解和幫助,學校和家長都應以平常心去接納它,應在理解、尊重、關懷、鼓勵的前提下思考溝通勸導的途徑。

二、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孩子心理上不成熟的表現。青少年在心理上的成熟滯後於生理上的成熟,在心理的認知發展中,由於閱歷和經驗的不足,孩子的認識是不堅定的、容易動搖的。思維雖然有獨立性、批判性,但認知事物和問題時由於不全面客觀而會出現偏激、片面、固執甚至極端化,把家長、教師的勸說、指點、提醒和督促都看成是不理解、不尊重的管教與約束,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作出違背施教者初衷的事情。家長和學校老師都要冷靜去觀察孩子的做法,真誠地面對孩子的問題,啟發孩子的理悟,寬容釋懷,情感交流。孩子都是在犯錯誤中長大的,千萬不能一時的生氣而放棄自己作為家長或教師的責任。

父母應該避免哪些「較勁」的做法?

1.學會尊重他們

青春期孩子最顯著的特點是,孩子自己認為已經長大,自己可以主宰自己的一切,不再想聽別人的指使,由於受慣性的影響,孩子雖然到了青春期,父母依然像對待小孩子一樣事無巨細。孩子對父母的囉嗦教導厭煩,於是孩子的反抗就導致家庭戰爭的爆發,且一發不可收拾。要解決矛盾,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再小人格上也是和父母同等的,其次,家長要學會站在孩子們的角度去思考,了解孩子每個成長時期的特點。

2.鼓勵孩子多與人交往,但不能亂交友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有些父母擔心孩子學壞,於是對孩子處處限制,天天盯著孩子不放鬆。父母這樣做孩子便認為父母不信任自己、懷疑自己的能力,於是孩子就反抗、叛逆,對父母的話不理會,還想逃離父母。要想讓孩子學會走路,家長光抱著是不行的,只有放開手讓孩子自己走,多摔幾跤孩子便學會了走路。同理擔心孩子學壞把孩子圈養起來,不如放飛孩子,鼓勵孩子多與各種人交往,讓孩子在交往的過程中,自己去判斷真善美與假惡丑,孩子一時分不清的時候,父母教給辨別是非的方法即可。

3.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

要想讓孩子變得活潑開朗愛說話,就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寬鬆且溫馨的成長環境。光說說不行,夫妻一定要相互信任和恩愛。夫妻恩愛家庭就和睦,生活在和睦的家庭里,人與人的交流就會順暢,溝通順暢心情就好,心情好就有幸福感,孩子同樣也有安全感,這一切都是有因果關係的。只要有溫馨的成長環境作保障,天天生活在溫馨的家庭里孩子怎麼會叛逆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