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影」 外國遊客訪滬所見,九十年代末的上海街景

馬慶華蒼梧秋鴻 發佈 2020-06-08T05:48:17+00:00

魯迅與友人的雕像,民國十六年,受聘於國民政府大學院來到上海;其先後在景雲里、拉摩斯公寓、大陸新村等地居住。



魯迅與友人的雕像,民國十六年(1927年),受聘於國民政府大學院(特約撰述員)來到上海;其先後在景雲里、拉摩斯公寓、大陸新村等地居住。當時,大陸新村是非常好的高檔社區,很多外國人在此出入;魯迅住在九號,直至去世


威海路街景,威海路位置在市中心,全長近二公里,曾被叫做威海衛路。威海路的兩邊弄堂縱橫,很有舊時石庫門的特點。威海路東段與武勝路(人民廣場南邊)相接;因人民廣場系舊時的跑馬廳,現威海路二十號就是原馬廄管理機構


廣電大廈·有線電視台,1990年,廣電大廈(華東建築設計院設計)開工建設;1995年竣工後,上海有線電視台等單位入駐。1992年底,上海有線電視台正式成立;後搬入新落成的廣電大廈;2002年,上海有線電視台被重組、撤銷


國際飯店(圖左)附近的街景,三十年代,國際飯店被稱為遠東第一高樓。該飯店的裝飾典雅、套房豪華,是民國年間的社會名流匯聚之地。當年,這裡的常客有張學良、陳納德等。上海解放後,陳毅曾在此地接見解放軍團職軍官


圖右為廣茂香烤鴨店,民國十二年(1923年),廣東商人在在北四川路開店,經營廣式糕點及烤鴨、滷味等;因製作精美,廣受好評。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該店停業;上海光復後,恢復營業


遠景為新世界城與麗笙大酒店,民國四年(1915年),氣勢宏大的新世界遊樂場開業,內有電影院、茶室、彈子房等設施;有相聲、戲曲、大鼓、評書等演出。九十年代初期,原新世界遊樂場被拆除;九十年代中期,今新世界城開業


銷售澆頭面的街邊小吃攤,澆頭是指在盛好的米飯或麵條上加菜,上海面葷素澆頭皆有,品類十分豐富。江南風味的澆頭面,香氣裊裊、麵條白細、精雅細巧。在生活艱苦年月,主人家會以澆頭面招待親朋。在大飯店,亦有澆頭面銷售


靜安區的傳統街道,清朝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今區境南部屬於公共租界(西區)。解放初期,今區境分屬於靜安、閘北等區。五、六十年代,靜安、閘北二區曾重新調整區境。2015年年底,閘北區被撤銷,劃入新設立的靜安區


圖右為虹鷹大樓,虹鷹大樓位置在(虹口區)黃渡路,屬於四川北路社區。前文所提魯迅居住過的拉摩斯公寓(北川公寓)亦在該社區。民國十九年(1930年),魯迅在該公寓發表作品逾百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