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居專訪 | 聽深耕不動產事業11年的公司創始人談談投資大忌

神居秒算 發佈 2020-10-28T08:57:01+00:00

從事地產行業11年,有宅建士資格6年以上,單月最多成交33件,曾管理上千戶海外投資者的在日房產,年交易額超20億。

Abstract

從初中偶然開始接觸日本文化,到高中時作為交換生初遇日本,再到大學畢業後深深紮根福岡。株式會社GREW創始人是如何在偶然與機遇並存之下,挖掘日本不動產的一座座寶藏?

今天的神居專訪,我們請來了神居秒算的老朋友——株式會社GREW的社長王崇宇,來講講GREW背後的成長之路,以及朋友們最關切的日本房產投資決策技巧。


株式會社GREW 社長

王崇宇

從事地產行業11年,有宅建士資格6年以上,單月最多成交33件,曾管理上千戶海外投資者的在日房產,年交易額超20億。擅長資產配置與管理,並且對土地交易,整棟樓交易,建築開發有多年經驗。


PART 01.初見日本,九州風光奠定留守之心


王崇宇社長最初與日本結下的緣分來源於兩個字——「巧合」


21世紀初,中日兩國關係正處升溫期,大量的日本文化通過不同形式漂洋過海傳到中國,當時的日本動漫作為文化輸出中的主力部分,影響了一代80後,王崇宇正是其中之一。


不同於現在的動漫泛濫,當時製作相當精良的日本漫畫激起了許多孩子想要學習日語的心,王崇宇更是在初中時就自學日語。在學校擁有交換生資源的條件下,王崇宇為自己爭取到了高中三年前往九州鹿兒島交換學習的機會



當自己一踏上鹿兒島的土地時,就被九州的風光所吸引,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感受到異國他鄉的文化魅力以及人文氣息,王崇宇也暗自決定,一定要留在日本


語言和遠行是打開人生新世界的大門,在異國他鄉求學近7年,無論是鹿兒島的高中時代,還是福岡的大學時代,每一次前行都在為自己能留在日本打下牢固的基礎。


初入地產行業也在於「巧合」二字,2010年畢業於福岡大學的王崇宇面臨兩個選擇——是回國發展還是留在福岡。此時,正好有一家日本大手不動產企業(大手——在日本泛指規模大、有名氣的企業)在招收留學畢業生,於是就想去試一試,這一試便是4年


王崇宇至今都非常感謝當時決定留下來的自己,以及培養自己的那家大手企業



當時去日本留學的外國人,都會遇到非常棘手的住房問題,那個時候在日本幾乎很少能遇到國人來幫中國留學生解決留學期間的住房問題。


「如果不是家人托關係在日本找到熟悉的朋友作保證人的話,當時可能讀大學的住宿問題都很難解決」,王崇宇的親身經歷告訴自己,這塊市場今後一定會發展起來。抱有相同想法的還有那家大手企業的老闆,王崇宇在那家企業中是第三批負責租賃業務的外國人。


王崇宇從基礎崗開始做起,穩紮穩打做了兩年的租賃業務。之後恰巧遇到留學潮,需要找房子的中國學生越來越多,而日本人在當時又很抗拒將房屋租給外國人,於是王崇宇主動申請轉到了管理部,又在房屋管理部待了2年。


也正是這4年對租賃業務的深入了解,他對市場的嗅覺越來越靈敏,一直到了2013年日本申奧成功,他覺得「新的機會來了」


PART 02.日本申奧成功,從中看到了不動產的機遇


在日本從事不動產業務,肯定會不斷對國內外的經濟、行業內變化進行反覆分析。2013年,日本申奧成功了,在見識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對北京房價的積極影響後,王崇宇又意識到一個機遇將會誕生。



那個時候的東京房價極其便宜,與此同時回報率還高,但儘管如此,由於存在信息差,當時來日本進行投資的中國人還是寥寥無幾。後來也因為自己的一個朋友在東京做不動產投資,聯繫上了有管理經驗的王崇宇。


2015年年初,王崇宇告別了畢業後進入的第一家公司,轉而去了東京。在東京考察期間,發現不動產投資確實是一個非常有潛質的行業,隨後進入了一家東京老牌的不動產公司,恰好對方公司缺少管理部門的專業人才,擁有4年不動產管理經驗的王崇宇自然是這個崗位的不二人選。


說來也巧,這家東京的不動產公司主做房屋買賣,對於管理這塊才只是「初探門道」,當時這家公司手上管理的房屋也就只有2000戶不到,但是王崇宇發現,其中約600多戶竟然是香港和台灣的房東。



在發現這一現象之後便有預感:日本不動產市場終於要在跌入谷底後開始發力了。於是加快學習的步伐,逐漸上手除了房屋管理以外的買賣以及租賃業務。


1年之後,經過大量學習和實踐的王崇宇和朋友獨立出來,開始起家「進軍」日本不動產。2017年,株式會社GREW在東京設立,同時,涉獵範圍遍及全日本眾多大城市的房屋買賣、租賃、不動產管理多項業務


PART 03.對於投資,一定要確定自己想要什麼


「現在去日本買房的中國人比我剛進這個行業時已經多很多了,而且投資者的想法也比以前要活躍,選擇新房還是二手房都會有自己的考慮,但歸根結底,投資還是要看自己想要什麼」


對於2015年之後日本房產的大發力,王崇宇其實也預料到,但是很多來諮詢的朋友在投資時總會陷入一些大大小小的誤區。



以王崇宇的經驗之談,如果是看中投資穩定,那麼10年以內的次新房其實是比較好的一個選擇,因為相對來說它每月的管理費、修繕費較低,而且大部分選擇次新房的租客素質普遍都較高、租金也處於中等偏上的檔次,更重要的是租約穩定


如果是追求高回報率,那可能80年代至90年代的房屋就比較適合。同一地點、同一類型、同一面積的房子,2010年造的如果賣2000萬日元,那麼1985年造的可能就只要1300萬左右,投資成本一下子就降下來了。而且由於日本地價的特殊性,同樣地點的兩塊地,地價變動對投資的影響微乎其微,但房子是有折舊的,買的越新,今後折舊的花費就越多。新房的回報率如果在4個點左右,那麼舊房可能就會在此基礎上多1-2個點,在5-6個點左右浮動。


地區好的房子,買下來的時候特別貴,但租金並不會因此貴上同等倍數,地點越好的房子,成本就越高,但租金還是會在周邊房價平均價格上下,不會貴太多。


在王崇宇眼裡,投資是一件需要「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就以疫情為例,許多投資者就此而一直在觀望、遲遲不肯下手。謹慎確實是一件好事,但是疫情真的對日本不動產有什麼影響嗎?


其實影響很小



在疫情期間受到影響最大的其實是商業樓盤,因為之前的戒嚴,許多旅遊業相關的、餐飲業相關的確實受到很大影響,但是對於住宅類,不僅沒有影響,需求量不降反升


前段時間也看到了,許多國外的財團因為疫情的影響在大量拋售手中的資產換取現金流,想要在疫情期間投資穩定、保值、有潛力的產業,全都不約而同地選擇日本房產,正是因為它最穩定、未來升值空間巨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