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晚下台:200萬人失業,工業產值只有日治時代1/6

三生有畫 發佈 2020-06-08T01:33:17+00:00

儘管因此而促進了韓國的近代化和工業化,但是對於韓國來說,「日本的統治,實際上沒有給朝鮮帶來多少好處,而且還不如其他殖民統治者。


《逆襲·漢江奇蹟》第03期

1945年前的時代,朝鮮半島經濟的增速超過4%,其速度比日本本土還快。儘管因此而促進了韓國的近代化和工業化,但是對於韓國來說,「日本的統治,實際上沒有給朝鮮帶來多少好處,而且還不如其他殖民統治者。對日本來說,最重要的是剝削。」

在擺脫了日本殖民統治之後,韓國的痛苦,並沒有遠去,卻失去了大部分工業能力,退化成一個傳統的農業國,1/5的人口失業。

1.

日本人在這塊半島上,打造了服從於日本工業的殖民工業體系。朝鮮半島製造業資本的90%被日本人控制,超過80%的技術工程師,都是日本人。

朝鮮半島的礦產資源,糧食,耕地,都是日本掠奪的對象。而同樣,朝鮮豐富的勞動力,也是剝削的對象。


1945年,日本戰敗。戰爭的摧殘,南北的分治,日本的衰落,都讓半島的經濟陷入衰退。

日本戰後,也一度成為廢墟,半島經濟被斷奶。失去了海外市場和金主,原有的設備、工廠產能嚴重過剩,甚至於成為廢鐵。數據顯示,半島1948年的製造業產量,只相當於日治時期1939年的1/6。

僅剩的這點家當,隨後因為南北分治獨立建國被割裂。朝鮮半島大部分重工業、能源和原材料金屬礦產,都在朝鮮,韓國分到的是三分之二的人口1600萬,和一半國土。

韓國變成了一個和日本一樣,能源、原材料匱乏,人口擁擠的國家。暴漲的人口,沒有製造業的發展,就不是財富,而將是壓力、貧窮、動盪的根源。

2.

當然,對於韓國脆弱的工業體系具有毀滅性打擊的,還是韓戰。北韓軍橫掃韓國80%以上的國土,韓國的很多城市都在戰爭中成為廢墟。

這次戰爭,韓國損失了一半工廠,40%的房子被毀,100多萬人死傷。1951年的生產值,只有1949年的一半,直到1953年才恢復。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韓國在1951年,基本上退回到了農耕時代。



半島戰爭之後,韓國儘管重新恢復到了和平狀態,在美國的支持,韓國經濟,有了恢復性增長。

但面對恢復迅速的朝鮮,韓國面臨很大的政治和軍事壓力。

出於對共產主義的恐懼,韓國不僅邀請美軍常駐韓國,還將開戰的最高軍事指揮權交給駐韓美軍,失去了完整的國格,成為半個傀儡。

但是,韓國還保持了一支50萬規模的本土武裝力量。這幾十萬軍隊,大部分都布置在美軍和三八線之間。

為了養活這支軍隊,韓國每年的需拿出三分之一的國庫資金來贍養和更換裝備。這大大的擠壓了韓國政府,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能力。

3.

剛剛擺脫殖民地的韓國,在經受2次打擊之後,經濟已經崩潰。

執掌韓國權柄的李承晚,則一直都被嚴峻的冷戰形勢和國內的社會動盪,搞的焦頭爛額,對經濟建設毫無作為。倒是便宜了那些倒爺和官商,賺的盆滿缽滿。

韓國還沒有崩潰的唯一原因,就是美國的支持。

據數據統計,韓戰以來,美國送給韓國的各種物資,超過40億美金。這可是一筆非常巨額的財富,1953年韓國的GDP不到14億美金,人均GDP66美元。即使到了1961年,韓國的人均GDP才90美元,比同時期的印度還低。



當然,韓國也必須向美國進口大量的工業品。而韓國在戰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得依靠這種財富援助的方式,緩解韓國對美國貿易的逆差。

經濟的長期不景氣,讓韓國近200萬人失業,失業人口達到了總人口的20%。1960年,強人總統李承晚在絕望的社會情緒暴力示威中黯然下台,從而結束了韓國第一個強人政治時代。

不久之後,一位新的年輕人將突然崛起,但他卻再造了韓國。

下一節預告:220個軍人的逆襲!

太陽旗下的早高峰:日治時代朝鮮經濟增速達4%,遠超日本本土

參考文獻:

《總統朴正熙傳》

《一個新興經濟體的改革與突破》

《人為的奇蹟》

《韓國三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