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爽1個月哭3次上熱搜:拒絕成長的人,才會覺得周圍充滿了惡意

璃語職美人 發佈 2020-06-09T22:11:16+00:00

文|趙曉璃一、前不久,在最新一期的《讓生活好看》節目中,鄭爽哭了。 事情說來並不複雜,起因在於她和其他人在對接工作的時候發生了些誤會,對方可能比較生氣,於是甩出了一句話:「你果然是她們說的那樣的人」,鄭爽看到後試圖發截圖解釋,但發現已經被對方拉黑了。


文|趙曉璃


一、


前不久,在最新一期的《讓生活好看》節目中,鄭爽哭了。

事情說來並不複雜,起因在於她和其他人在對接工作的時候發生了些誤會,對方可能比較生氣,於是甩出了一句話:「你果然是她們說的那樣的人」,鄭爽看到後試圖發截圖解釋,但發現已經被對方拉黑了。

那一瞬間,鄭爽的情緒飆到了高點,她在白板上寫了一句話:「對別人善良就是向別人說『來,欺負我』」,然後她重重摔下白板擦,看起來非常憤怒。


隨後她就開始哭了起來,用手遮住眼睛,仿佛受到了極大的委屈。

按理說,鄭爽是91年的,今年29歲,混跡娛樂圈已經10多年了,但她遇到問題就哭鼻子的小女生心態及言行,實在讓人感到既心疼又費解:這就是工作中的一些誤會,至於如此傷肝動氣嗎?

要知道,不僅工作中如此,在情感中鄭爽也是一言不合就開哭。

前段時間,在某娛樂節目中,鄭爽主動內涵前男友胡彥斌,結果胡彥斌是「別惹我,惹我必反擊」的性格,於是胡彥斌連發數條微博痛斥此事,鄭爽被他手撕後疑似左眼發紅上了熱搜。

再後面,她和團隊鬧矛盾直播哭上了熱搜;如今在綜藝節目中又哭了,再度上了熱搜......


一個月的時間,光是因為哭,鄭爽就上了三次熱搜。

如果我們回顧鄭爽這一路不難發現,剛開始爽妹子的起點很好:

  • 2011年度香港電影導演會新晉演員金獎;
  • 第19屆華鼎獎中國近現代題材電視劇最佳女演員;
  • 第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觀眾喜愛女演員提名;
  • 第8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最具人氣女演員提名;
  • 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獎提名......

但後來,隨著她戀愛中的低姿態、工作中情緒很容易失控、一言不合就開哭的「小女生性情」,逐漸消耗她前面積攢的人氣和觀眾緣,這些年她的演藝生涯多少有點「高開低走」的意味,實在讓人感慨。

現實中,有不少人也是由於類似的原因,在職場中坎坷重重。

只是幸運的已經開始察覺與覺醒,不幸的依然在不斷地重複莫名的痛苦。


二、


從鄭爽在綜藝節目中的表現來看,在得知被他人拉黑後鄭爽在白板上寫上那一句話不難得知,很顯然,在事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她下意識或無意識的反應是——

這個人和其他人一樣,是在欺負我!


爽妹子言行的背後,是深深的「受害者思維」:在關係中,或者在感受到壓力的狀態下,她會有意無意把自己置於「可憐的、弱小的、無辜的」受害者角色中,覺得周圍人都在欺負她,都是別人的錯。

而如果一個人在職場人也擁有類似的思維,很顯然,TA會錯失一次又一次自我反思和直面真相的機會,任由情緒蔓延,看不到事情的本來面目,從而嚴重製約自己的職場發展與個人成長。


來訪者王夢(化名)一年前找我面詢的時候,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名弱小而無助的小女生。

當時王夢也差不多有28歲了,她在我對面坐下,消瘦的面龐上,一雙水盈盈的眼睛略顯憔悴和疲憊。

「曉璃老師,我快要受不了了,我從來沒有想到,職場中人與人的算計竟然如此複雜!」王夢說。

「喝點水,慢慢說......」看著王夢氣憤不已的樣子,我安撫道。

王夢喝了些水,娓娓道來。

事情是這樣的。


王夢畢業後就來到了這家公司,當時這家公司規模並不大,剛開始王夢事無巨細身兼多職:既是行政文員,又是出納人事,還兼一部分外聯工作......雖然工作很多,但王夢反而有一種切實的「存在感」。

可隨著公司業務逐年提升,公司規模漸漸大了起來,據王夢的說法,自從兩年前一個叫Lisa的女孩加入公司之後,王夢似乎隱隱約約感受到了一絲壓力和威脅。

首先,在王夢看來,Lisa雖然年紀輕輕,但妝容精緻、打扮入時。

  • 「我當時就察覺到一絲不對勁,公司雖然比之前大了些,但離大公司還遠了去的,並且公司里的帥小伙又沒幾個,你說她打扮那麼妖嬈,是不是在打老闆的主意啊?」王夢說。

其次,讓王夢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她發現Lisa這個姑娘一去老闆辦公室,總能談上很長時間。

  • 「我越來越覺得,這個Lisa分明在勾引老闆,我們老闆人很年輕,絕對算得上年輕有為,你想想,她沒事就去老闆辦公室,一坐就是大半天,兩個人嘰嘰咕咕,怎麼可能一直都在談工作呢?鬼知道是不是戀愛工作一起談啊?」說到這兒,王夢從鼻子裡發出了不屑的鄙夷聲。

最後,更讓王夢倍感壓力的是,Lisa做事勤快不說,還總是自覺留下來加班。

  • 「這姑娘是沒有私生活的嗎?她就分不清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嗎?再者說了,哪有什麼工作需要加班完成啊?至少在我之前做的幾年中,從來就沒有過好嗎?」王夢說。

一頓吐槽之後,王夢得出的結論是:這個Lisa有著和年齡極為不相等的早熟、世故和心機,她入職這家公司的動機不單純是一份工作,更有不可明說的對老闆的曖昧和情感,當Lisa發現王夢之前是老闆得力的助手後,便開始有意無意地表現自己,並尋找各種機會拉近自己和老闆的距離,藉此打壓王夢,果然,她的任務慢慢變少了,而且開始有一些被邊緣化的跡象......

看著對面滔滔不絕的這個姑娘,有一瞬間我突然對她升起了一絲同情之心,從她的敘述風格和展露的情緒來看,她內心真正想要說的話其實是這樣的——

看啊,我現在的工作出現了困境,就是Lisa這個人導致的,她動機不純來者不善......如果我現在走了,豈不是讓小人得了志?豈不是讓Lisa遂了心愿?但我如果繼續杵在這裡,感覺自己很尷尬啊!


三、


這真的是事實本身,還是王夢的主觀臆斷和推測?

在諮詢過程中,我漸漸發現,王夢的言語很多是「受害者心態」的體現。

什麼是「受害者心態」?

簡單說來,擁有「受害者心態」的當事人遇到困境或壓力,總是不自覺地認為「自己是受害者」,他們認為自己在工作或生活中處處遭受著不公平對待,而自己對此卻無計可施。

在這種心態的支配下,當事人會認為自己很可憐,好像周圍的人都在和自己作對,每個人都對自己充滿了惡意,總是讓自己時時陷在困境和被傷害的感覺里。

更糟糕的是,當事人無法也不能採取行動,只能悲傷與自憐。

  • 這種「受害者心態」的背後,更多的是一種不健康的自我防禦機制:他們將一切不快樂不幸福的根源歸咎於他人,讓自己短暫地獲得了同情、安慰甚至照顧。

但本質上,這種心態是源於內在自我的迷失和人生掌控能力的缺失。

他們始終在強調一點,那就是:因為不是我的責任,我只是個受害者,所以我無法做出任何讓自己更好的改變。

換句話說,這種心態的背後,更是潛意識裡在拒絕成長,以及對自我的放棄。

因為受害意味著無須負責:受害者無須對自己的現狀負責,也無須為自己承擔責任。


在第一次的線下諮詢中,我讓王夢體驗了一把「角色互換」的遊戲,漸漸地她發現,事情似乎不是她之前想像的那樣。

看著她之前堅固的信念出現了動搖,我開始了進一步的分析。

如果我們跳出王夢的主觀情緒和角色,轉而從Lisa的角度來看,這個事情也許是這樣的:

  • 「我是一名畢業幾年的職場人,來到這家發展中的公司,我希望用我的敬業和專業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同時也為我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做好鋪墊,所以,我會展現自己職業化(化淡妝、穿職業裝)的一面,努力工作(如果需要可以加班),同時,我也要積極和領導主動溝通,做好向上管理,爭取獲得領導的支持,有利於自己的工作開展......」

如果我們站在老闆的角度,這個事情也許是這樣的:

  • 「王夢這個員工也是公司剛成立不久就加入了,雖然這些年她是做了一些工作,但她太孩子氣,一遇到不順就容易情緒失控,此外,我也曾經試圖給她過一些重要的工作,但遺憾的是,她似乎依然忙於瑣事,不懂得和我主動溝通,更不懂得借力......如今公司漸漸發展壯大,從我的觀察來看,王夢這個員工做基礎工作問題不大,但到挑大樑的程度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所以當務之急,我這邊還要留意與培養其他得力的助手,給有能力的人多一些機會,也希望王夢這個孩子能夠迎頭趕上,不要掉隊才好啊......」

通過現場換位遊戲的體驗,王夢怔住了,她說:「曉璃老師,這邊時間到了,我也要趕車回去了,容我先好好思考下,等後面有問題再約你的網絡諮詢可以嗎?」

「當然可以。」我說。

看著王夢轉身離去的背影,我知道,她已經勇敢邁出了自我成長的第一步了。

半年多之後的一天,王夢又約了我的一次網絡諮詢。


四、


這次諮詢中,王夢的狀態顯然比第一次好了很多。

她開始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同時也在不斷反思自己的不足,她這次諮詢是希望做一個決定,那就是,自己到底是去還是留?

我和王夢說了最為核心的一點,那就是,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選擇。

在衡量去留問題的時候,我們需要分析的是——

  • 我當初找這份工作是出於什麼動機和目的?
  • 現在的動機改變了嗎?目的達成了嗎?
  • 這份崗位與我的匹配度如何?
  • 我是否看好這個公司及行業的發展前景?
  • 這個公司是否還有我提升的空間?
  • 我可以做出哪些嘗試,漸漸改善目前的困境?

......

通過諮詢,王夢說,她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

諮詢的結尾,王夢問我:「老師,你是不是覺得我之前好幼稚啊?」

我說:「如果你覺得自己之前是一名受害者,記得你必須努力讓自己不要永遠做一名受害者。」

因為,人生說到底就是一場一個人的旅行,當我們試圖停留在原地等待著他人對我們負責、或者試圖把自己的問題全部推卸出去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總是不如你意,仿佛對你充滿了惡意,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恰恰是一直拒絕成長的,你自己。

除了我們自己,沒人該對我們心裡被傷害的感覺負責。

以上。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璃語生涯創始人。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等。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crystal_words)。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