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騎出擊,偏安一隅的南宋與北方蒙古的生死較量

笑面人小亞 發佈 2020-06-09T20:07:30+00:00

導語:對於宋代我的印象一直都是停留在北宋的,在我看來北宋時期是宋朝經濟、文化以及軍事等都較為繁盛的一個時期,雖然北方先後面臨遼、金的進犯,西北面臨西夏,彼此之間經常發生戰爭,但是也互有勝負。

導語:對於宋代我的印象一直都是停留在北宋的,在我看來北宋時期是宋朝經濟、文化以及軍事等都較為繁盛的一個時期,雖然北方先後面臨遼、金的進犯,西北面臨西夏,彼此之間經常發生戰爭,但是也互有勝負。因此北宋時期的經濟發展迅速、文化成就高,但是伴隨北宋末年的政治制度的僵化,最終被金國攻破了都城開封,皇帝被俘,大量人口南移。隨著宋高宗趙構的登基,南宋建立,在我眼中南宋一直處於一種弱勢的地位,尤其是在南宋初年過後,南宋朝廷之中的主和派占據了上風,使得在於北方少數民族的對峙中一直處於被動地位。雖然是這樣但是在與金之間的對峙中依舊互有勝負,但是在與蒙古於公元1234聯手滅了金之後,至公元1279年南宋滅亡,僅僅經歷了三十餘年,南宋之孱弱不言而喻。

一、南宋偏安一隅與金國長達百年的對峙

1、靖康之恥——南宋初立

公元1127年,金人攻破北宋都城開封,掠走宋徽宗、宋欽宗二帝以及開封城中大量的王孫貴族、皇室宗親等。同年四月康王趙構在今天河南商丘一帶建立新的朝廷政權,指揮各地的軍隊展開對金的反擊。但是北宋滅亡、南宋建立之初,各地政治混亂,軍隊聯繫不便,金軍繼續南侵獲得了較大的戰果。但是伴隨著政局逐漸穩定,南宋抗金軍隊逐漸完備,在韓世忠、岳飛等將領的帶領下,以少勝多,金軍倉促北還,而宋高宗則率領朝廷定都南京

在宋高宗即位之初,有很多大臣是主張北伐收復失地的。從開封淪陷再到商丘被迫,溫州海上的漂泊生活使宋高宗厭倦了戰爭甚至又害怕戰爭,因此他極力反對北上收復失地,甚至對南宋初年的眾多抗金將領的權力大肆收回,在這種情況下北伐成為了較為困難的事情。

另一方面是由於宋高宗本身的問題,本來作為康王,宋高宗是沒有機會做皇帝的,但是金人南下,開封被破宋徽宗、宋欽宗等人被俘,趙構才得以登基為帝。因此宋高宗擔心一旦北伐成功,宋徽宗和宋欽宗必然會被接回來,而當時宋高宗自己的官員班底還未徹底穩固,許多舊臣希望解救身處金國的二帝回來。一旦回來,到時候必然會發生對皇位的爭奪,因此宋高宗堅決不北伐。

2、蒙古南宋聯手滅金——南宋的新的危機

雖然宋高宗之時並未北伐,而且之後南宋朝廷對待這件問題上也一直主和,認為依靠長久天險足以守住。但是金人卻並未這樣想,在長達一百餘年裡,金人多次南侵,南宋和金國的戰爭不斷,雖各有勝負,但是南宋依舊處於下風。在宋孝宗的時候,北伐熱情最為高漲,但是南宋由於喪失北方大片土地之後,軍事實力下降,而且投降派屢次阻撓,因此北伐之事草草了之,並未取得太大的成果。而後南宋一直保持著與金國的對峙,並且改革內政,發展經濟。

而南宋的政治命運的轉折點是公元1232年蒙古使節來到了南宋建議雙方聯合滅金,並且答應在滅金之後將北方的土地歸還南宋;同時金國也派遣了使節來到南宋,稱述唇亡齒寒之理。其時宋廷之中分成了兩派,一派主張聯蒙滅金,以報靖康之恥、國讎家恨,一派主張連金抗蒙,維持現在三方所形成的平衡。但是宋理宗堅決要報家仇國恨,忘記了南宋所處的危機四伏的環境,

最終在南宋以及蒙古兩方的夾擊之下,自1232年到1234年經過兩年的滅金之戰,金國徹底滅亡,但是伴隨著金國的滅亡,南宋也開始面臨新的危機。在滅金之戰中,金國的軍隊主力在於蒙古的作戰中已經所剩無幾,因此宋軍在頻繁的捷報之中高估了軍隊的戰鬥力;而金國被滅,蒙古南下的障礙徹底消除,從聯盟到敵人,就在那麼一瞬間改變了。而南宋又即將面對新的威脅。

二、蒙古的崛起與發展,連宋滅金後的對宋的態度

1、草原雄鷹的崛起——蒙古的強大

蒙古族作為北方少數民族,其崛起之路可謂困難之際,先是有契丹的壓迫,後有女真族的壓迫,而且蒙古族作為遊牧民族,其文化、經濟水平在當時都是落後於契丹以及女真的,但是蒙古族人的自強不息逐漸扭轉了這種局面。而且伴隨著金國的日益衰落,蒙古族在成吉思汗的統領之下逐漸形成了完整的政權以及可以和金國抗衡的軍事力量。

伴隨著蒙古部落的一統、草原政權的合一,蒙古人開始了極具侵略性質的擴張。蒙古在對外擴張的道路上保持了一種原始的野性,對於被征討之地往往血流成河,死傷無數,毫無仁義可言。這種擴張與契丹、女真等族擴張初期不同,契丹等民族的擴張雖然也具有侵略性質,但是往往注重財寶、糧食、人口的掠奪,是為了使自己的民族的綜合實力有所增強。但是蒙古的擴張近乎只是為了領土以及財寶,那些向蒙古投降的地區還要好些,若是那些被征伐之地,往往被屠城、滅族,血腥之極。

在這種血腥的擴張之下,從鐵木真被推舉為成吉思汗開始,蒙古人用了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便一統整個北方,並且滅了西夏,打敗了金國的主力部隊,成為了當時整個亞歐大陸之上的霸主。之後又聯宋滅金,徹底掌握了當時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以及向西征伐直至歐洲的大面積領土,可謂盛極一時。

2、南宋的危機

在南宋與蒙古聯手滅了金國之後,雙方有過非常短暫的一個和平期,因為雙方在聯手滅金之後,屬於同盟關係。蒙古在經過長久的發展,其不斷地學習中原文化,早已經和建立之初那種野蠻不可同日而語。因此雙方還很有默契的在保持著一種同盟關係的道義,但是南宋卻坐不住了,因為金國被滅,北方大片土地空虛,蒙古還未來得及派人鎮守。而南宋本就無太多的險峻關隘可守,如果奪回開封、洛陽、商丘等地,南宋就可以恢復到北宋時期依靠黃河和北方民族對峙的態勢,因此果斷派人北上,收復失地。

但正是這樣一個決定,卻使南宋陷入了萬劫不復之地。前文已經提過,在滅金之戰中,金國的軍隊主力已經損失殆盡,因此宋軍進軍極快,使得南宋將領高估了南宋軍隊的實力。以趙葵為主帥北伐將領,輕視蒙軍,北上途中遭遇阻攔,大敗而歸,不僅僅沒有奪取洛陽等地,反而精銳盡失,損失慘重,然而這只是南宋危機的開始,真正的危機是蒙古找到了出兵南下的理由。

公元1235年蒙軍開始大規模南侵,但是由於蒙古內部出現政治動盪,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汗位,南宋得以喘息;但是隨著忽必烈登上大汗之位,又開始了南侵,這次從公元1267年攻打襄陽開始到1279年崖山戰敗,南宋君臣跳海,僅僅歷經了十二年,南宋便在蒙古鐵蹄之下煙消雲散。

三、偏安一隅,軍事實力日益下降的南宋面對蒙古鐵騎的無奈

1、北地盡失之下的無奈

南宋滅亡是必然的,只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在南宋建立不久,蒙古的崛起,打破了之前西夏、金國、南宋三國鼎立的局面。原本三國鼎立的局面是一個平衡的政治形勢,因為論軍事實力,三國其實相差不大,因此南宋得以喘息,甚至有時間去發展經濟。

但是蒙古的崛起,卻打破了這種平衡,短短半個世紀的時間,蒙古一統北方,建立了疆域遼闊的蒙古帝國,滅掉西夏,連宋滅金,整個北方被蒙古收入囊中。南宋面臨這種情況,可謂焦頭爛額,因為南宋朝堂之上的政治家已經清楚的看到了未來,南宋與蒙古之間的戰爭是必不可免的,而且這場戰爭的贏家是誰已經不言而喻了。

北宋初年,失去了燕雲十六州這個天然險隘,但是北宋還有黃河可守,但是南宋所面臨的卻還是黃河已失的形勢,以及三面面敵的政治態勢,蒙古崛起的步伐是無法阻擋的。僅僅憑藉長江是遠遠不夠的,自從失去北方大片土地之後,南宋的軍隊就一直以步兵為主,面對如洪流般的蒙古鐵騎,南宋可謂有心無力,即便想要與蒙古死戰卻沒有死戰的資本。

2、偏安一隅所導致的軍事實力的孱弱

南宋的滅亡在我看來就是自宋高宗趙構建立南宋政權開始就表現出一種懦弱感以及日漸增長的投降思想所導致的。自宋高宗開始,就因為各種政治原因不願北伐,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自北宋滅亡開始,宋人就表現出對北宋少數民族的敵意以及懼怕,這也是為什麼南宋歷代皇帝不願北伐以及出現大批投降派的原因了。

自宋高宗時便未能北伐,更不要提之後的皇帝以及統治集團了,因為一旦沒有邁出這一步,便很難有機會再邁出去了。尤其是南宋末年,在與蒙古的對峙中,宋廷之中瀰漫著投降的氣息,在這種情況之下,不僅僅是文人無心抵抗,使得宋軍內部也瀰漫著對蒙古鐵騎的懼怕。久而久之,軍隊的戰鬥力不斷下降,在作戰中屢屢失利,加上宋軍以步軍為主,當面臨南下的蒙古鐵騎時,就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

總結:其實在我看來,如果南宋的主戰派得到了重要,軍隊得到了好的訓練,南宋未嘗沒有機會反敗為勝,即便不能收復北地,亦可固守南方。在西北有巴蜀險峻作為依靠,蒙哥曾率軍數萬進攻蜀地,但是卻未能成功,反而拖死了蒙哥;而忽必烈率軍南侵時,圍困襄陽六年,才得以繼續南下。南宋並非沒有可戰之力,但是卻缺少了可戰之兵,從崖山軍民共跳于海中可以看出,南宋的子民依舊沒有喪失了血性。然而歷史已然發生,逝者如斯,不可追,回首來看,更多的只是嘆息以及無奈。

參考資料

《宋史》

《金史》

《元史》

何忠禮 《南宋史研究叢書:南宋全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