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逃亡台灣時,帶走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的代表人

追史官 發佈 2020-06-09T20:36:23+00:00

其中有三個人,是蔣介石必須要帶走的,即使他們不願意跟著走,也會被強制帶到台灣,這三個人卻很少被大家所知道。

蔣介石作為民國時期的總統,他的一生都在和權力打交道,最後當他徹底失去民心之後,只能倉皇出逃,帶著自己的人奔赴台灣,企圖東山再起。

當時他在離開的時候,帶走了很多他認為重要的東西。除了那些值錢的金銀古玩之外,還有一些很重要的軍隊和人才。其中有三個人,是蔣介石必須要帶走的,即使他們不願意跟著走,也會被強制帶到台灣,這三個人卻很少被大家所知道。

01

蔣介石的家庭背景其實還算不錯,但是自從父親死後,他就只能和母親相依為命,日子過得沒有之前舒適。他的母親為了栽培他,也是付出了很大的精力的,後來還送他出國到日本去留學。

學成歸來的他本來想炒股賺錢,所以投資了很多股票,結果賠的血本無歸,還欠了一屁股外債。

民國時期的催債可是會要命的,為了生存下去,蔣介石經過一番輾轉加入了黑幫,從此得到了黑幫的庇護,總算把欠債的問題解決了。這段經歷,也為他後來的人生開了個頭。在黑幫打拚的蔣介石變得手段狠辣,注重爭權奪利。

蔣介石的一生都是在跟權力打交道,如果有誰威脅到他的權力和地位,他會不擇手段地殺了那個人。在抗日戰爭民族危亡之際,蔣介石終於答應和共產黨合作,同心協力抵禦外敵。

但等到把敵人趕跑之後,蔣介石便迫不及待地削弱共產黨的勢力,獨斷專行,引發了內戰。蔣介石為了自己的私心,絲毫沒有心疼那些飽受戰爭折磨的老百姓。他一心想著把共產黨趕盡殺絕,一意孤行。

所以此時他已經失去了人民的擁戴,包括他自己的手下里,也有人發動起義,反對他的統治。

百姓不待見國民黨,共產黨也迫不得已要和國民黨打仗,甚至國民黨內部也有人不滿蔣介石,想要幫助共產黨。共產黨是民心所向,得道多助。最終國民黨在意料之中慘敗,蔣介石帶著自己的餘黨逃往台灣。

02

蔣介石這個人還算重情義,特別對於自己的老家奉化,總是有割捨不掉的情感。每次他心煩意亂的時候,如果能去奉化呆一會兒,和熟悉的人在熟悉的地方說說話,他的精神就會輕鬆不少,平靜下來。

但是這次,蔣介石深知自己再也不能在大陸待下去了,只能動身逃往台灣。蔣介石在逃跑的時候帶走了很多珍貴的東西,但是有這樣三個人,是比黃金古董更加重要的,他無論如何都要帶走。

這三個人就是:孔德成、張恩薄和章嘉活佛。

孔德成,他是孔子第77代嫡長孫。儒家在中國的地位和影響,幾千年來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早已經融入骨血,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指導思想。

甚至在中國之外,如今在世界各地也分布著一些孔子學院,裡面的人將儒家文化傳播到了更遠的地方,影響到了更多的人。

儒家思想對於人們的一言一行,對於社會道德規範的重建等都有重要的意義,政治往往和思想文化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繫,蔣介石也是非常看重儒家的教化功能的。

蔣介石要帶走孔德成,其實也是要帶走儒家文化,讓它能在台灣也延續下去。所以即使孔德成根本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家鄉,蔣介石還是強行地把他帶去了台灣

張恩薄,大家都稱他為「張天師」。

前邊的孔德成代表了儒家文化,而這位張天師,張恩薄就代表著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作為我國本土的一種文化,影響也是頗為深遠的。或許放在如今高科技發達的時代,有人會覺得道家文化無足輕重。但是對於蔣介石這個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人來說,道家文化也是極其重要的。

道家的思想還是會影響社會,所以他還是比較重視的,要把他也一併帶走。道家思想是我國的一種經典文化思想,其中肯定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鑑和發揚的地方,蔣介石在帶走軍隊的同時,還沒有忘記帶上思想文化,其實從另一角度來看,他還是一個非常細心,考慮問題很全面的人。

而最後一位重要的人就是章嘉活佛,遵循之前兩位的規律,大家說他能代表什麼文化呢?

這個答案很容易就會被大家猜出來了,章嘉活佛代表的是佛教文化。在古時候也就是封建社會時期,章嘉活佛祖上曾經有人擔任過帝師,這對於一個家族來說,可是永遠的至高無上的榮耀。

而章嘉活佛本人也非常有本領,在清朝晚期還擔任過大國師。中國的儒釋道三種思想,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地相互碰撞,相互交融,每一種思想對於社會民眾的思想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章嘉活佛作為佛教的代表人物,蔣介石自然也是要一併帶走了。

03

蔣介石不簡單!敗退台灣時,帶走的三個人比黃金、軍隊更重要。因為這三個人分別代表著中國千百年來的文化,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靠的就是文化的傳承啊!這三人遠比黃金、軍隊有價值的多。

雖然蔣介石被逼得退到了台灣,但我們就僅僅從他帶走的這三個人身上,可以很容易地推斷出來,他即使落了下風,也依舊有東山再起的心思。

蔣介石一直以來都是野心勃勃,不過世事不如他意,他這次之後再也沒能改變自己失敗的結局。

蔣介石能夠成為民國的大總統,自身的本領其實也不小,如果他不是被權力蒙蔽了心靈,相信未來就能做出更大的貢獻,而不是落得個千古罵名。

蔣介石的一生對於自己的軍事實力是十分自信的,這也至於他覺得之所以打了敗仗,是因為有叛徒出賣自己。他沒有反思自己身上的過錯,將總結經驗教訓的目光轉到了他人身上。其實他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失去了民心。

結語: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他領導著國家,領導著所有人,卻沒有關注過他們的感受。當時的紅軍深受百姓擁戴,蔣介石早該關注到這一點。但是恐怕他在退到台灣之後,才開始懂得了這個道理。但一切為時已晚,蔣介石自此之後再無翻身的可能。

——END——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圖片來自網絡與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