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污染的地方不能居住,為何日本長崎廣島能夠重新恢復生機?

我三省吾身 發佈 2020-06-09T21:31:58+00:00

核危機一直當今世界的大隱患,其破壞力極其驚人,放射性元素會摧毀生物的基因序列,爆炸地區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生機。

核危機一直當今世界的大隱患,其破壞力極其驚人,放射性元素會摧毀生物的基因序列,爆炸地區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生機。 那部大熱的美劇《車諾比》,更是使其熱度大增!美好的城市,在核污染面前,淪為死地。

那麼日本廣島和長崎這兩座曾經被原子彈轟炸過的城市,為何如今能夠再度煥發生機呢?

其最重要的原因是核爆炸方式不同:

核爆炸的可怕之處就在於它的放射性物質,人類自研究出核武以後就非常清楚它能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核彈一般都是由空中投放下來,所以爆炸場所也有半空和地面兩個選擇。

如果是彈頭落到了地面上才發生爆炸,那麼彈頭中的放射性元素會最大程度的殘留在爆炸中心區域。由於許多放射原子的衰敗周期達到了億萬年,所以這種危害基本不可以消除。

如果彈頭是在空中爆開,其威力雖然和地爆差不了多少,但是放射物殘留情況就是兩個概念。彈頭在空中爆炸以後,放射物可以最大面積的進行「播撒」,其中很大一部分還可以通過空氣的「稀釋」降低危害。而且廣島長崎都是海岸城市,海陸風吹走了大量的放射性落塵,全部吹進了海洋。

輻射可以打碎基因序列的說法沒有錯誤,就像毒藥可以毒死生物的說法一樣,但想要實現「目的」,下藥的量必須達到人體承受極限。

人體對放射物也有一定的承受極限,在這個極限範圍之內,就算保留一部分放射性物質也不會對人體產生致命危害。當年在日本投放的兩個彈頭均是採用空爆方式,畢竟美國只是出於警告的目的,完全沒必要毀了這兩個城市。

科學家在兩個星期以後檢測這些地區的放射性,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放射性已經對人體構不成威脅,所以如今的廣島個長崎是可以有人居住的。

其次一個原因是美國的核技術還不夠成熟。

雖然說美國的原子彈成功進行了爆破,但具體的爆炸效果和威力還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這兩顆原子彈只不過是「初代」產品,跟我們描述的核武爆炸結果有一定的差距。軍當時使用的原子彈是槍式結構,彈重約4100公斤,直徑約71厘米,長約305厘米。核裝藥為鈾235,爆炸威力約為14000噸TNT當量,遠不如現在的核武器威力。而在車諾比產生的放射污染相當於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輻射量的100多倍。

所以這兩顆原子彈造成的危害相對較弱(只是相對弱,實際還是很可怕的)一些,這樣日本才能在這兩片土地上很快恢復。

最後一個原因,日本非常重視這兩個地區的發展。日本無論在哪個時期都面臨著國土狹小的問題,作為一個代表性的島國,日本的土地絕對不允許有浪費現象。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站在日本國家的角度看,儘管廣島和長崎在戰爭之後變成了廢墟,但讓本就國土面積不廣的日本捨棄掉這兩座城市也不現實。所以在國家元氣稍微恢復了一些以後,他們就開始著手重建了這兩座城市。

再加上日本本身的「面子」問題,長期把這兩個地區留在現實生活中,勢必會對下一代人的心態產生影響,日本也不想把核武的陰影一直留在國人心中。

眾所周知二戰結束之後的日本政府雖然是敗方,但依舊很要面子,具體就表現在要重建廣島和長崎上。在檢測了這一片的數據沒什麼大問題之後,政府就開始大力重建廣島長崎了。這兩個城市在大力度的扶植之下,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就基本恢復的原貌。

總結來講,並不是說原子彈爆炸後就多年不能居住,而應該是說遭受嚴重核污染的地區,才長時間不適合人類居住。而日本遭受核武器打擊的廣島和長崎,由於當時的核污染程度並不大,加上污染物散去得快,因此並不影響這些地區的人類居住和生產發展。

不得不說這兩個城市還是非常幸運的,雖然經歷過人類歷史上最殘酷的浩劫,但是由於多種因素並沒有變成「死城」,還是希望人類以這兩個城市為「警鐘」,萬萬不要用核武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情。

大家有什麼想說的歡迎下方留言評論,關注點讚,每天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事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