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發現澳洲人比美國人更不愛存錢,疫情期間帳戶上幾乎沒有存款

美國日誌 發佈 2020-08-19T15:52:27+00:00

重視存錢似乎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在中國一個家庭的存款有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這個家庭的底氣,當然房產也是中國人重要的「儲蓄」方式之一。雖然近10年,月光族越來越多,「消費享樂主義」在年輕的90後群體中不斷蔓延。

關於儲蓄這個問題,大家並不陌生,畢竟我們是最愛存錢的民族之一。

重視存錢似乎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在中國一個家庭的存款有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這個家庭的底氣,當然房產也是中國人重要的「儲蓄」方式之一。

雖然近10年,月光族越來越多,「消費享樂主義」在年輕的90後群體中不斷蔓延。但總體上,中國人依然是熱衷於儲蓄的,畢竟老一輩傳遞的根深蒂固的觀念,很難在短時間改變。還有一些客觀因素導致中國人不得不重視儲蓄......

從1970年代開始,中國就是世界上儲蓄率最高的國家。

從結論上來說,中國人的消費觀念依舊和很多西方人的消費觀念是大相逕庭的。

比如美國人,這張圖是2015年6月到2020年5月的美國人均儲蓄率。

可以看出,唯一的大幅增長出現在新冠疫情期間,主要是因為這期間消費一度陷入停滯,而危機到來時人們為了避險而普遍增加了儲蓄。

但可以看出,儘管美國的疫情仍然在持續爆發,但最壞預期已基本明確,所以從5月以後,美國人的儲蓄率又開始走向歷史低位水平,他們的「消費主義」基調並未改變。

所以,他們在疫情期間只能靠政府發救濟金生存,不然恐怕許多人得餓死......

其實美國的情況算好的,近日,一份新的報告發現,在澳大利亞大多數人在疫情期間居然沒有存款,許多澳大利亞人的帳戶上幾乎沒有餘額。從OECD 前幾年的數據統計也可以看出,澳大利亞的儲蓄率還低於美國。

在線金融信息平台Money.com.au的一項調查顯示,61%的澳大利亞人沒有存款,即使遇到經濟困難也沒有依靠。也就是說,60%左右的澳大利亞人如果在疫情期間失業了,若政府沒有及時救濟他們,他們連吃飯都是問題。

調查還發現,25%沒有儲蓄的澳大利亞人是因為低利率而放棄儲蓄,只有34%的澳大利亞人在疫情前主動存錢。

數據顯示61%的澳大利亞人沒有把錢存起來,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每月只存250澳元(約合1254RMB)。

許多澳洲人甚至為每月是否要節省100澳元(約合501RMB)而掙扎。

理財顧問海倫·貝克表示,數據揭示了澳大利亞人的儲蓄行為令人擔憂,特別是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澳洲經濟狀況惡化之後。

她說:「在生活成本持續上升、工資增長停滯、政府福利在不久的將來減少的情況下,如果人民的境況繼續惡化,那麼澳洲經濟就沒有多少迴旋餘地了。」

儘管新冠疫情給澳大利亞經濟帶來了不利影響,但她表示,現在是人們開始儲蓄的好時機,因為可自由支配的消費機會比以前少了。

她說:「澳不應因低儲蓄利率而沮喪地增加儲蓄,也不應以當前利率為基礎作出決定,因為我們正處在利率創歷史新低的環境中,且利率在一段時間內不太可能上升。相反,如果可能的話,澳大利亞人應該繼續通過定期儲蓄和著眼於長期前景,慢慢地建立他們的應急基金。」

調查還發現,28%的人表示,他們打算在今年定期儲蓄,20%的人表示,他們將重點放在償還債務上。

21%的人表示,即使儲蓄不足1000澳元,儲蓄帳戶利率對他們來說也很重要。調查還發現,越來越多的澳大利亞年輕人開始存錢。

在30歲以下的澳大利亞受訪者中,有42%表示他們去年開始儲蓄,而在50歲以上的受訪者中,這一比例僅為27%。


由此可以看出,澳大利亞人更不愛存錢。上面兩張圖是今年疫情高發期間,澳大利亞人在社會福利聯絡中心(Centrelink)外排長隊領救濟的場景。


歡迎關注@美國日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