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營銷和整合營銷的區別

金吉列留學邯鄲 發佈 2020-08-20T23:27:25+00:00

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下,經濟相對落後,市場為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產品的銷售基本不成問題。

一、傳統市場營銷

傳統營銷是一種交易營銷,強調將儘可能多的產品和服務提供給儘可能多的顧客。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形成比較紮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消費者已經習慣這種固定的模式。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有很強的交流性,可以看到現實的產品並體驗購物的休閒樂趣,同時也更取得了大眾的信賴。

傳統的市場營銷策略是由邁卡錫教授提出的 4P 組合,即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進。這種理論的出發點是企業的利潤,而沒有將顧客的需求放到與企業的利潤同等重要的地位上來。而網絡的互動性使得顧客能夠真正參與整個營銷過程,而且其參與的主動性和選擇的主動性都得到加強。這就決定了網絡營銷首先要求把顧客整合到整個營銷過程中來,從他們的需求出發開始整個營銷過程。據此,以舒爾茲教授為首的一批營銷學者提出了 4C 的市場營銷理論,即消費者的需求和慾望、成本、便利和溝通。

在傳統營銷模式中,製造商生產出成品後往往通過製造商 →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的營銷渠道對外銷售產品,產品一般需要經歷好幾個環節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這樣臃長的供應鏈不僅降低了產品的時效性,而且增加了產品的成本。

傳統營銷的特點
①生產觀念

這是一種最古老的經營哲學思想。這一觀念認為,消費者喜歡那些可以隨處買到而且價格低廉的產品,企業應致力於提高生產效率,擴大生產能力,減低成本,增加市場供應。這一觀念產生於 20 世紀 20 年代前。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下,經濟相對落後,市場為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產品的銷售基本不成問題。因而,企業經營哲學不是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而是從企業的生產出發,其主要表現是「我能生產什麼就賣什麼」。企業經營管理的重點是集中一切力量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產品產量,降低成本,擴大市場供給。

②產品觀念

傳統營銷模式中的產品觀念認為,消費者喜歡質量最優、性能最好和功能最多的產品。因此,企業的主要任務是致力於製造高質量的產品,且要不斷改進。這些企業認為,只要產品好就會顧客盈門,即所謂 「酒香不怕巷子深」。無需考慮消費者的需求,更不需要上門推銷。因而經常迷戀自己的產品,看不到市場需求的變化。這種觀點必然導致市場的營銷近視症,即過多的把注意力放在產品上,而不放在市場需求上,在市場營銷管理中缺乏遠見,只看到自己的產品質量好,卻看不到市場需求在變化,導致企業陷入經營困境。

③推銷觀念

推銷觀念認為,消費者不會主動購買非必須的產品,具有購買上的惰性和抗拒心理,企業必須積極推銷,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繼而促使他大量購買企業產品。這一經營哲學產生於資本主義國家由 「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

傳統營銷模式缺點
①服務思想急待提升,服務體系不完整

服務思想事實上是一種意識,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情感。冷冰冰的產品通常只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易完成後的價格,而一旦滲入了服務思想就會很快變得生動起來。由於在產品的製造、設計和流通過程中滲透了人們的意識、責任和情感,產品本身和整個營銷過程就變得充滿了服務精神。然而,在傳統的服務概念中,諸多企業對此根本就不強調,甚至於淡化這種服務思想,因而其整個服務就表現得異常單薄,其服務體系的建設也表現的不完整。

這種服務狀況的出現對企業的發展事實上是非常不利的,因為服務思想會滲透到立體服務流程的每一個環節中去,會滲透到為顧客提供服務過程中的每一個崗位、每一個執行體中去。而現在我們來看,因為服務思想不到位,整個服務體系的內在核心不到位,這就會影響整個服務的功能和服務體系的水準。

②服務流程長,服務效果差

在傳統營銷形態所包含的服務體系中,通常有兩方面的情況:一方面是生產型企業本身所提供的各項服務 ; 另一方面是它所倚仗通路經銷商的配合提供的各種服務。這兩種服務最後轉化成為現實,轉化成為消費者可以親身感受到的實實在在的服務,都必須有通路經銷商的有序配合才能夠很好地去完成。但是由於許多中小型企業所倚仗的通路過長,而且在這種過長的通路中,企業所遇到的各種通路經銷商的情況有差異,大家各自謀求的利益點,謀求利益回饋的機制均不一樣。這就決定了在整個漫長的通路線上,對服務概念的理解不一樣,

對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視程度不一樣,在服務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所使用手段、方法均不一樣。這樣每個流通環節中所表現出來的服務效果也不一樣。追根溯源到生產型企業,其最後所表現出來的服務在綜合測評指數上則比較低。

這種狀況就好像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欄目中的一個節目。在這個節目中,群體的參與者每一個都用擋板隔開,帶上耳機,由第一位嘉賓開口說話,做動作,按照題板上的題目進行表演,結果最後複製下來的結果非常可怕,第一個表演者的語言、動作全都變了形。這樣一個節目取名叫做快樂傳真,它卻能引發人們許多生動的啟示:管理複製和服務複製的變形。

③一線服務缺乏力度,整體服務形象不醒目

在傳統企業傳統營銷形態中,由於缺乏服務思想的整體貫徹,由於缺乏必要的服務章程,所以通常在其服務系統的人力資源系統中,往往缺乏專業化的一線服務人員。即便是有這樣的服務人員,往往也沒有把它當做一個重要的崗位,因而沒有對處於這樣一些崗位上的服務人員和以這些服務崗位相互連綴而成的一線服務體系的系統培訓。正是由於這些原因,所以它們表現在具體的服務中缺乏特色、缺乏力度,有時甚至是敷衍了事 ; 這種服務哪裡會有光彩奪目的形象呢 ? 所以,真正的問題就在於,傳統的服務體系也許作為企業、作為從業人員均付出了很多,投入了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但往往在效果上表現不好,這樣一種狀況到底原因在哪裡呢 ? 原因就在於傳統營銷本身的經營特點和我們服務體系的系統化建設。

二、整合營銷傳播

整合營銷傳播是適應信息多元化與品牌中心時代的新型溝通體系。整合營銷傳播的中心思想是,通過企業與消費者的溝通滿足消費者需要的價值為取向,確定企業統一的促銷策略,協調使用各種不同的傳播手段,發揮不同傳播工具的優勢,從而使企業的促銷宣傳實現低成本策略化,與高強衝擊力的要求,形成促銷高潮。策略性地控制或影響所有相關的訊息,鼓勵企業組織與消費者及利益關係人的雙向對話,籍以創造互惠的關係。其中利益關係人意指股東、員工,甚至政府。

整合營銷是從解決人們不看、不信、不記憶廣告問題找到的方法。整合營銷是對傳統營銷的一次革命,他與傳統營銷理論不同,整合營銷理論倡導者 ——美國的 D.E. 舒爾茲教授用一句話來說明這種理論,他說:過去的座右銘是「消費者請注意」,現在則應該是「請注意消費者」。

整合營銷傳播的概念
整合營銷傳播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簡稱 IMC) 。 是指將與企業進行市場營銷有關的一切傳播活動一元化的過程。整合營銷傳播一方面把廣告、促銷、公關、直銷、 CI 、包裝、新聞媒體等一切傳播活動都涵蓋於營銷活動的範圍之內,另一方面則使企業能夠將統一的傳播資訊傳達給顧客。其中心思想是以通過企業與顧客的溝通滿足顧客需要的價值為取向,確定企業統一的促銷策略,協調使用各種不同的傳播手段,發揮不同傳播工具的優勢,從而使企業實現促銷宣傳的低成本化,以高強衝擊力形成促銷高潮。

廣義的整合營銷傳播

是指企業或品牌通過發展與協調戰略傳播活動,使自己藉助各種媒介或其他接觸方式與員工、骨科、其他利益相關者以及普通公眾建立建設性的關係,從而建立和加強與他們之間互利關係的過程。

狹義的整合營銷傳播

定義是營銷傳播計劃就是確認評估各種傳播方法戰略作用的一個增加價值的綜合計劃 ( 例如,一般的廣告、直接反應、促銷和公關 ) ,並且組合這些方法,通過對分散信息的無縫結合,以提供明確的、連續一致的和最大的傳播影響力。

整合營銷傳播 ( IMC) 這一觀點是在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由美國營銷大師 D.E. 舒爾茨提出和發展的。 IMC 的核心思想是 : 以整合企業內外部所有資源為手段 , 再造企業的生產行為與市場行為 , 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以實現企業統一的傳播目標。 IMC 從廣告心理學入手 , 強調與顧客進行多方面的接觸 , 並通過接觸點向消費者傳播一致的清晰的企業形象。這種接觸點小至產品的包裝色彩大至公司的新聞發布會 , 每一次與消費者的接觸都會影響到消費者對公司的認知程度 , 如果所有的接觸點都能傳播相同的正向的信息 , 就能最大化公司的傳播影響力。同時消費者心理學又假定 : 在消費者的頭腦中對一切事物都會形成一定的概念 , 假使能夠令傳播的品牌概念與消費者已有的概念產生一定的關聯 , 必然可以加深消費者對該種概念的印象 , 並達到建立品牌網絡和形成品牌聯想的目的。

整合營銷傳播的六種方法
①建立消費者資料庫

這個方法的起點是建立消費者和潛在消費者的資料庫,資料庫的內容至少應包括人員統計資料心理統計消費者態度的信息和以往購買記錄等等。整合營銷傳播和傳播營銷溝通的最大不同在於整合營銷傳播是將整個焦點臵於消費者、潛在消費者身上,因為所有的廠商、營銷組織,無論是在銷售量或利潤上的成果,最終都依賴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②研究消費者

這是第二個重要的步驟,就是要儘可能使用消費者及潛在消費者的行為方面的資料作為市場劃分的依據,相信消費者 「 行為 」 資訊比起其他資料如 「 態度與意想 」 測量結果更能夠清楚地顯現消費者在未來將會採取什麼行動,因為用過去的行為推論未來的行為更為直接有效。在整合營銷傳播中,可以將消費者分為三類:對本品牌的忠誠消費者 ; 他品牌的忠誠消費者和游離不定的消費者。很明顯這三類消費者有著各自不同的 「 品牌網路 」 而想要了解消費者的品牌網路就必須藉助消費者行為資訊才行。

接觸管理

所謂接觸管理就是企業可以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或某一場合與消費者進行溝通,這是 90 年代市場營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在以往消費者自己會主動找尋產品信息的年代裡,決定 「 說什麼 」 要比 「 什麼時候與消費者接觸 」 重要。然而,現在的市場由於資訊超載、媒體繁多,干擾的 「 噪聲 」 大為增大。目前最重的是決定 「 如何,何時與消費者接觸 」 ,以及採用什麼樣的方式與消費者接觸。

④發展傳播溝通策略

這意味著什麼樣的接觸管理之下,該傳播什麼樣的信息,而後,為整合營銷傳播計劃制定明確的營銷目標,對大多數的企業來說,營銷目標必須非常正確同時在本質上也必須是數字化的目標。例如對一個擅長競爭的品牌來說,營銷目標就可能是以下三個方面:激發消費者試用本品牌產品 ; 消費者試用過後積極鼓勵繼續使用並增加用量 ; 促使他牌的忠態者轉換品牌並建立起本品牌的忠誠度。

⑤營銷工具的創新

營銷目標一旦確定之後,第五步就是決定要用什麼營銷工具來完成此目標,顯而易見,如果我們將產品,價格,通路都視為是和消費者溝通的要素,整合營銷傳播企劃人將擁有更多樣、廣泛的營銷工具來完成企劃,其關鍵在於哪些工具,哪種結合最能夠協助企業達成傳播目標。

⑥傳播手段的組合

所以這最後一步就是選擇有助於達成營銷目標的傳播手段,這裡所用的傳播手段可以無限寬廣,除了廣告,直銷、公關及事件營銷以外。事實上產品包裝,商品展示,店面促銷活動等,只要能協助達成營銷及傳播目標的方法,都是整合營銷傳播中的有力手段。

整合營銷傳播的兩個特性
戰術的連續性是指所有通過不同營銷傳播工具在不同媒體傳播的信息都應彼此關聯呼應。戰略的導向性強調在一個營銷戰術中所有包括物理和心理的要素都應保持一貫性。

①戰術的連續性

戰術的連續性是指在所有營銷傳播中的創意要素要有一貫性。譬如在一個營銷傳播戰術中可以使用相同的口號、標籤說明以及在所有廣告和其他形式的營銷傳播中表現相同行業特性等。心理的連續性是指對該機構和品牌的一貫態度,它是消費者對公司的 「聲音」與「性格」的知覺,這可通過貫穿所有廣告和其他形式的營銷傳播的一貫主題、形象或語調等來達成。

②戰略的導向性

戰略的導向性是設計來完成戰略性的公司目標。許多營銷傳播專家雖然製作出超凡的創意廣告作品,能夠深深地感動受眾甚至獲得廣告或傳播大獎,但是未必有助於本機構的戰略目標,例如銷售量市場份額及利潤目標等。能夠促使一個營銷傳播戰術整合的就是其戰略焦點,信息必須設計來達成特殊的戰略目標,而媒體則必須通過有利於戰略目標考慮來對其進

行選擇。

整合營銷的意義
整合營銷是以整合企業內外部所有資源為手段,重組再造企業的生產行為與市場行為,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以實現企業目標的、全面的、一致化營銷。簡而言之,就是一體化營銷。整合營銷主張把一切企業活動,如採購、生產、外聯、公關、產品開發等,不管是企業經營的戰略策略,方式方法,還是具體的實際操作,都要進行一元化整合重組,使企業在各個環節上達到高度協調一致,緊密配合,共同進行組合化營銷。其基本思路如下:

①以整合為中心。

整合營銷重在整合,從而,打破了以往僅僅以消費者為中心或以競爭為中心的營銷模式,而著重企業所有資源的綜合利用,實現企業的高度一體化營銷。其主要用於營銷的手段就是整合,包括企業內部的整合,企業外部的整合以及企業內外部的整合等。整合營銷的整合既包括企業營銷過程、營銷方式以及營銷管理等方面的整合,也包括對企業內外的商流、物流及信息流的整合。總而言之,整合、一體化、一致化是整合營銷最為基本的思路。

②講求系統化管理。

區別於生產管理時代的企業管理,那種將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生產環節和組織職能的,以及混合管理時代那種基本上以職能管理為主體,各個單項管理的集合的 「離散型管理」,整合營銷時代的企業由於所面對的競爭環境的複雜多變,因而只有整體配臵企業所有資源,企業中各層次、各部門和各崗位,以及總公司、子公司,產品供應商,與經銷商及相關合作夥伴協調行動,才能形成競爭優勢。所以,整合營銷所主張的營銷管理,必然是整合的管理、系統化的管理。

③強調協調與統一。

整合營銷就是要形成一致化營銷,形成統一的行動。這就要強調企業營銷活動的協調性,不僅僅是企業內部各環節、各部門的協調一致,而且也強調企業與外部環境協調一致,共同努力以實現整合營銷,這是整合營銷與傳統營銷模式的一個重要區別。

④注重規模化與現代化。

整合營銷是以當代及未來社會經濟為背景的企業營銷新模式,因而,十分注重企業的規模化與現代化經營。規模化不僅能使企業獲得規模經濟效益,而且,也為企業有效地實施整合營銷提供了客觀基礎。與此同時,整合營銷依賴於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化的管理手段,現代化可為企業實施整合營銷提供效益保障。

三、整合營銷傳播與傳統市場營銷的區別

整合營銷傳播區別於傳統營銷傳播的關鍵在於整個活動的中心由生產商向消費者的轉移。嚴格地說,它改變的不僅僅是傳播活動,而是整個營銷活動。營銷專家 Lauterborn 提出 「4P 時代已經過去, 4C 時代已經到來 」 的新的營銷主張:

」 把產品先擱到一邊,趕緊研究消費者的需要與欲求,不要再賣你所能製造的產品,而要賣某人確定想購買的產品。 「

」 暫時忘掉定價策略。快去了解消費者要滿足其需要與欲求所願付出的成本。忘掉通路策略,應當思考如何給消費者方便以購得商品。最後請忘掉促銷。 90 年代的正確新字彙是溝通。 「( 舒爾茲、田納本、勞特朋《整合營銷傳播》 P20)

整合營銷傳播並不是最終目的,而只是一種手段,其根本就在於以消費者為中心。在整個傳播活動中,它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以消費者資料庫為運作基礎
消費者資料庫是整合營銷傳播活動的起點,也是關係營銷中雙向交流的保證。現代技術的發展使測量消費者行為成為可能,它具有比態度測量更高的準確性。從資料庫的信息中,可以充分掌握消費者、潛在消費者使用產品的歷史,了解他們的價值觀、生活方式、消費習慣、接觸訊息的時間、方式等等,分析、預測他們的需求,由此確定傳播的目標、渠道、訊息等,真正做到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採取相應的策略。

整合各種傳播手段塑造一致性 「 心像 「
這是由消費者處理信息的方式決定的。由於每天需要接收、處理大量的信息,消費者形成了 「 淺嘗 」 式的信息處理法。他們依賴認知,把搜集的信息限制到在最小的範圍內,並由此

做判斷與決定。對於消費者來說,無論正確與否,他們認知到的就是事實。這就要求生產者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信息必須清晰、一致而且易於理解,從而在消費者心中形成一致性的形象。

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充分認識消費者對於產品或服務訊息的各種接觸渠道。它們包括廣告、公關、促銷、人員銷售、產品包裝、在貨架上的位臵、售後服務等經過計劃的接觸渠道,也包括新聞報導、相關機構的評價、消費者口碑,辦公環境等未納入計劃甚至無法控制的接觸渠道。理想的整合營銷傳播是把消費者的接觸渠道儘可能地納入到計劃之中,同時把這些接觸渠道傳遞的訊息整合起來。這種整合,不是信息的簡單疊加,而是發揮不同渠道的優勢,使信息傳播形成合力,從而形成鮮明的品牌個性。

以關係營銷為目的
」 整合營銷傳播的核心是使消費者對品牌萌生信任,並且維繫這種信任,使其長久存在消費者心中。然而,你不能單單靠產品本身就建立這種信任,因許多產品實質上是相同的,而與消費者建立和諧、共鳴、對話、溝通的關係,才能使你脫穎而出。 「( 舒爾茲等《整合營銷傳播》 P121)

儘管營銷並沒有改變其根本目的 – 銷售,但達到目的的途徑卻因消費者中心的營銷理論發生了改變。如果說以往只要通過大量的廣告、公關、活動等就可以形成產品的差異化,今天的生產商們遠沒有那麼幸運。由於產品、價格乃至銷售通路的相似,消費者對於大眾傳媒的排斥,生產商只有與消費者建立長期良好的關係,才能形成品牌的差異化,整合營銷傳播正是實現關係營銷的有力武器。

以循環為本質
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營銷觀念決定了企業不能以滿足消費者一次性需求為最終目的,只有隨著消費者的變化調整自己的生產經營與銷售,才是未來企業的生存發展之道。消費者資料庫是整個關係營銷以及整合營銷傳播的基礎與起點,因而不斷更新、完善的資料庫成為一種必需。現代計算機技術以及多種接觸控制實現了生產商與消費者之間的雙向溝通,由此可以掌握消費者態度與行為的變化情況 Nestle , Heinz 等一些企業以俱樂部的形式在消費者與生產商之間建立了直接的聯繫 ; 一些航空公司、賓館、大型零售商也建立起消費者資料庫,形成固定聯繫 ; 更有一些企業利用新興的網際網路技術設臵虛擬社區,為消費者的信息反饋提供空間,從中了解消費者對產品的滿意程度,汲取有價值的信息,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尋找新的機會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