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以來最致命的十場地震(上)

四川省地震局 發佈 2020-08-20T12:50:30+00:00

地震給人類帶來的創傷是毀滅性的,儘管如今的科技水平已經高度發達,但是仍舊無法準確預測到哪裡將會發生地震。今天這篇文章就和大家聊聊20世紀以來最致命的十場地震。製圖@陳隨/星球科學評論1.

地震給人類帶來的創傷是毀滅性的,儘管如今的科技水平已經高度發達,但是仍舊無法準確預測到哪裡將會發生地震。

今天這篇文章就和大家聊聊20世紀以來最致命的十場地震

製圖@陳隨/星球科學評論

1.太子港(海地 2010)

2010年1月13日(當地時間1月12日),拉丁美洲的海地太子港發生了7.3級地震,這是自1770年以來,當地遭遇的最強地震。

這次地震造成約30萬人遇難、30多萬人受傷、100多萬人無家可歸,大部分基礎設施遭到破壞,經濟損失高達78億美元。

海地位於北美板塊和加勒比板塊交界的地方,處於地震活動末期的恩里基洛—芭蕉花園斷層帶上,屬於地震非常活躍地帶,歷史上曾多次經歷過破壞性地震,如1751年、1770年、1842年都發生過毀滅性的地震。

海地是拉丁美洲最窮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經濟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人口密度大,城市建築物幾乎無抗震設防能力,房子建設缺乏規劃、隨意搭建,很多房子建在地基不牢的斜坡上,是此次地震人員傷亡和損失巨大的主要原因。

2.海原(中國 1920)

1920年12月16日晚7點,寧夏的海原、固原、隆德及甘肅的會寧、通渭、靖遠等地發生強烈地震,地震震級為8.5級,震中烈度12度,造成約28萬人死亡。

這次地震波及陝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北、山東、江蘇、內蒙古、青海、四川等地。其震動之烈,影響之大不僅為我國地震史上所未有,在世界也屬罕見。當時世界上有96個地震台都記錄到了這場地震,被稱之為「環球大震」。

這次地震是中國第一次用現代科學觀點進行調查的一次,它促使中國地學工作者開始研究中國地震。

3.唐山(中國 1976)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發生7.8級大地震。地震造成242419人死亡(含京津地區),16.4萬人重傷,直接經濟損失達54億元。

地震發生後,整個唐山市頃刻間夷為平地,全市交通、通訊、供水、供電中斷,一座百年工業重鎮瞬間夷為廢墟。地震的有感範圍達14個省、市、自治區217萬平方公里,北京、天津亦受到強烈波及。

唐山大地震災情之嚴重,損失之巨大,世所罕見,被視為「20世紀全球十大災難之一」。

4.蘇門答臘(印度尼西亞 2004)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近海發生了9.3級特大地震。地震引發的巨大海嘯高達10多米,席捲了印度洋沿岸印尼、印度、泰國、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等10個國家的沿海地區,造成約22.6萬人死亡,這就是震驚世界的「印度洋海嘯」。

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近海是印度—澳洲板塊和亞洲板塊碰撞的地方。地震發生時,長期積累的彈性能量瞬間釋放了出來,其中一個板塊急劇地逆衝到另一個板塊之上,上千千米長、幾百千米寬、幾千米深的海水瞬間被抬高了幾米,然後以波動的方式向外傳播。

這次地震海嘯災難如此嚴重,除了災害本身破壞性大以外,印度尼西亞政府對於海嘯災害的預防不足,公眾災害意識不強,也是造成這次災害巨大的重要原因。

5.關東(日本 1923)

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地區發生7.9級強烈地震。地震災區包括東京、神奈川、千葉、靜岡、山梨等地,地震造成約15萬人喪生,200多萬人無家可歸,財產損失65億日元。東京、橫濱一帶,地震引起的大火延燒了三天三夜,近一半的街區化作灰燼。

這次強震是在戰後經濟危機當中日本經濟處於蕭條徘徊的情況下發生的。工廠、機關和民房倒塌或者燒毀,金融機構及股票和商品交易陷於癱瘓,使得本來已經蕭條的日本經濟雪上加霜。

這場大地震被稱為「關東大地震」,是二十世紀全球第三大災害地震,也是20世紀日本最大的地震劫難。為紀念這次地震,日本政府將9月1日設為全國防災日。

(未完待續)

資料參考:中國地震局官網、公眾號震知卓見--《【史之今日】1932年日本關東大地震》、《【史之今日】2010年海地7.3級地震》、公眾號星球科學評論--《中國為什麼地震頻發?》。

來源:濟震微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