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蜜》:理性與感性難抉擇,結局張曼玉的眼神你可能沒看懂

影視劇材優選 發佈 2020-08-20T12:16:40+00:00

由陳可辛導演,張曼玉、黎明主演的《甜蜜蜜》在1996年上映,包攬了當年香港金像獎眾多項目,還曾被《時代周刊》評為全球十大佳片第二名。

陳可辛導演,張曼玉、黎明主演的《甜蜜蜜》在1996年上映,包攬了當年香港金像獎眾多項目,還曾被《時代周刊》評為全球十大佳片第二名。二十多年過去,依舊是經典的愛情電影。

《甜蜜蜜》敘事上依照年份劃分段落,攝影上也有段段分明的特質,例如黎小軍與李翹定情的一段戲,很適合用拉片的方法解析鏡頭運動、構圖、色彩與剪輯手法,看兩人從朋友變情人,感情升溫經歷了哪5步?

同時本文還將分析張曼玉的表演5階段,看她如何利用內部形象的轉變,演出十年跨度,並揭示理性與感性、機會與命運的矛盾糾纏下,該如何抉擇才能不被牽絆、獲得幸福?

從場面調度分析朋友變情人感情升溫需哪5步

用攝影機處理雙人對話場面時,基本的要素是建立畫面空間,表現主體位置關係

首先,攝影機以推軌形式緩緩穿過陰暗、狹窄的走廊,向兩人推近,視野由窄變寬,黎小軍背後有一小片冷調的灰藍色,他剛好在訴說去年和小婷吃餃子的事,對比今年團圓飯的冷清,而傾聽者還沒出現。

鏡頭繼續推,李翹出現。右上角露出的暖橙色小燈使畫面顏色柔和許多,暗示她的出現給他破舊的住處帶來了一絲溫暖。此時,兩人雖面對面,但頭的高低不同,鏡頭45度且保持一定距離,顯示兩人間的關係還較輕鬆、隨意,因此隱形的"第三人"小婷還能存在於他們的話題中。

這種位置關係下,觀眾會期待在下個鏡頭中看到其中一人的近景或表情特寫,也就是雙人對話場面最常用的過肩鏡頭。

這裡也是兩人感情升溫的第一步,鏡頭不再以旁觀的視角,而是正對演員,聚焦他們情感的流露。導演巧妙地通過一個細節,即黎小軍自然接過李翹吃剩的餃子繼續吃,表示兩人親密無間,此時她的眼神中明顯出現了好感。

第二步,鏡頭特寫輕微的肢體接觸。一個平凡的洗碗場景,2個碗,2個水池,如何拍出曖昧感?鏡頭固定在李翹一側,特寫洗碗,她負責洗,他負責沖,通常一般的朋友大概會各洗各的,他們卻選擇分工。

她遞給他時,手輕輕碰到了。鏡頭切到兩人,並肩、無眼神交流,本應輕鬆的位置,卻比剛才吃餃子面對面、對視還要尷尬。鏡頭聚焦在前景的李翹,被虛化的黎小軍成為背景,兩人眼中都有尷尬,但景深的調度會鼓勵觀眾認同前景的人物。

這一步是他們從朋友關係退回到男女關係的關鍵點:明明已經熟悉到不嫌棄對方吃剩的食物,卻因輕輕碰到了手而不好意思。

第三步,肢體接觸加碼,黎小軍拿毛巾親自幫李翹擦乾手。仍然是手部特寫加切換兩人表情特寫,曖昧與尷尬繼續升級。電影前面交代過黎小軍故意讓李翹占便宜賺錢,這裡擦手細節更是顯出寵溺,台詞更是露骨:"你的手好冷。"關懷到細微處,至此兩人互生情愫。

如果擦手還曖昧不明,下一幕系扣子則直接是拍出了朋友與情人間一捅即破的那層窗戶紙。這個鏡頭是雙人場景中最基本的側拍,兩人占畫面正中央並且面對面。比起吃餃子時的面對面,側拍的效果在於突出兩人的對立感,克制與表達的張力也在對立的關係中凸顯出來,即是兩人情感升溫的第四步。

李翹在克制,避免與黎小軍對視而故意後仰,拉開兩人距離,但畫面左側四分之一的牆阻礙了她,加上右側的床架與後面的紙箱沒有留下一絲空隙,從而形成了壓抑的封閉式構圖,兩人被擠在正中間無處可逃,對於尤其尷尬的李翹來說,這一刻是不舒服的。

相比李翹的克制,黎小軍的情感表達方式是一股腦兒的、直接果斷的,從擦手到穿一層衣、兩層衣,無微不至。

鏡頭的運動並不明顯卻很有效,仔細看穿第一層黃衣時,鏡頭是稍遠的水平角度,兩人已經貼很緊了。但隨著第二層藍衣,鏡頭更近,同時緩慢向下移動,調至仰拍角度,切到了黎小軍半個頭,這樣的角度會讓兩人看起來比剛才貼得更緊。這裡使用跳切的剪輯手法,不是真實的時間流動,而是兩人內心都感到這個瞬間很漫長,也因依依不捨的心情更加放緩了動作。

第五步即觸發。經過最開始的鏡頭推進,冷暖色碰撞,層層遞進的肢體接觸,曖昧感已經累積到一定程度。一個觸發,立馬點燃的情況下,導演通過疊畫自然轉場,一開始在床頭的暖橙色小燈疊在臉上,暗示著兩個吃著冷清年夜飯的孤獨異鄉人,有了不一樣的溫暖與火熱。

隨後,攝影機"識趣"地原路返回,人物逐漸遠去、消失,對應了這一段開頭的推軌,符合敘事上段落分明、完整的特點。

理性與感性間遊走,張曼玉的5階段演技

提起《甜蜜蜜》中張曼玉教科書級別的演技,一定會想到的是先笑再哭、層次豐富的經典哭戲,但其實整部電影中,張曼玉的演技皆層次分明,辨識度極高。通常有年代跨度的戲,演員會利用妝發等外部形象區隔。而張曼玉的5階段轉變,外形變得並不多,反而是內部形象,即思維、價值觀、慾望等等的轉變。

第一階段,感性、熱血的"斜槓"少女

她的喜怒哀樂跟著提款機的數字上下浮動,內心充滿理想,堅信只要打拚就能發達。如排隊買股票時嚮往的神情,本身是香港人的張曼玉,憑藉靈動的演技,成功塑造出夢想成為香港人的大陸妹李翹,毫無違和感。

第二階段,回歸理性。

李翹得知黎小軍買兩條手鍊,表情先是震驚、無奈,在珠寶店礙於面子沒說,出去後她甩手、皺眉、左顧右盼、停下來指責、頭也不回,這段長鏡頭跟拍張曼玉一氣呵成,情緒漸進從無奈到煩躁、絕望,表現出李翹認為理想的價值遠大於愛情。

第三階段,強裝淡定

她化了眼影、用飢餓掩飾起脆弱和尷尬。她成為香港人並發達的動機至此已達到,但母親沒看到房子就去世是缺憾,張曼玉藉助一口接一口地吃點心這一簡單動作,將滿足與空虛的內在狀態如實傳達。

第四階段,感性再占上風

前面說過人物動機已達成,物質上她已沒有更多追求,這時慾望便又轉向了愛情世界。張曼玉將明知道德上不對,卻割捨不了的、矛盾的失控感演繹得動人心弦。也因張曼玉的演技太過壓制住小婷的扮演者,使觀眾忽略到底誰是"原配"。

第五階段,真正淡然。

大團圓重逢戲碼,很容易演俗或過於戲劇化,而她一臉淡然停駐在播鄧麗君死訊的電視前,似乎沒有什麼情感,但張曼玉的眼神里,有一個時代的結束——香港迷失的結束;鄧麗君傳奇生涯的結束;李翹和黎小軍青春的結束。

機會與命運、理性與感性的糾纏下的人生抉擇

如李翹和黎小軍都反覆在純粹愛情與現實理想間遊走一樣,《甜蜜蜜》故事的主旨即在探尋,在機會與命運的糾纏,理性與感情的權衡下進行的人生抉擇。如何抉擇才能不被牽絆?哪種抉擇才能獲得安定和幸福?

選擇純粹愛情的一方代表,有姑姑、介蘭與外教;現實一方則是小婷。導演同樣利用外部形象與內部形象的反差,增加這些配角的立體度,同時強化戲劇效果。

姑姑整體盼著英國影星威廉回來找她,被周圍人看作精神不正常,她年老色衰、俗氣的外部形象實在很難令人聯想到,曾和威廉有過一段情。

因此結尾發現姑姑和威廉合照時,是電影的反轉之一。至此,才揭示了這個筆墨不多的配角之內部形象:選擇活在過去,永葆對浪漫愛情的回憶。一定程度上,暗示了那個時代的老一輩香港人保有英國殖民時期留下的情感與懷念,但最終付之一炬。

看似不羈、每天上課教髒話英文的外教,竟和介蘭是真愛,甚至患上愛滋仍不離不棄。這些顛覆觀眾既定印象的內部形象,必然會造成反轉。

其實導演有意在電影中製造人物反轉,打破既定陳規,甚至故意安排李翹和黎小軍超越三觀的愛情,只為了再現真實世界的多種可能,及人的複雜性。再現那些總在感性與理性之間搖擺不定,有時也會出界,但仍會做出自己人生抉擇的普通人。

不過縱使有反轉,小婷選擇理性分手、獨立生活,但這個角色還是過於單薄,她曾是黎小軍的初衷,及堅定理想的代名詞,但出場後存在感並不強。

同樣是男女主的另一半,豹哥憑藉一隻米老鼠樹立了鐵漢柔情的豐滿形象,但小婷卻只是被愛人背叛的無辜受害者,最終流於臉譜化的形象,是比較可惜的部分。

外部形象與內部形象其實是人物的一體兩面,缺一不可,就如同理性與感性、機會與命運之關係,相輔相成。

影片中李翹和黎小軍反覆經過這間"機會家俬行",與片頭、尾出現的黑白回憶,都在暗喻著兩人的相遇、分散、二度重逢皆為機會與命運。

但該如何抉擇,導演並未給出一個答案,他既描繪純粹、細膩的愛情高光時刻之美好,又揭示浪漫、感性帶來的傷痛可能是長久、致命的,而一度選擇理性的李翹也未獲得真的幸福。

但無論如何,每個抉擇都是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既是心之所向,也是情之所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