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野長城「受傷」

新華網客戶端 發佈 2020-08-21T00:19:14+00:00

然而,黃花城長城卻遭遇了這樣一幕:有人在古長城上安置「焊梯」,安營紮寨;橫亘在京郊的黃花城長城,雄偉壯觀,景色秀美,不僅是一份不朽的物質文化財富,也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來源:南方日報

疫情趨穩後,京郊周邊游熱了起來。然而,黃花城長城卻遭遇了這樣一幕:有人在古長城上安置「焊梯」,安營紮寨;當地村民當起門票收費員;周邊農家樂、民宿、釣魚等生意興隆。

橫亘在京郊的黃花城長城,雄偉壯觀,景色秀美,不僅是一份不朽的物質文化財富,也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早在2013年,它就被確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得進行可能影響文物保護單位安全及其環境的活動」。隨後,《北京市長城保護管理辦法》進一步作了規定,包括不得利用長城開闢參觀遊覽場所,不得擅自利用長城設卡收費或者從事其他營利性活動……至此,法律已經相當完備,然而投射到現實中,這或許只是一廂情願的美好。

種種跡象表明,長城「野遊」或許已經形成了一條產業鏈。儘管「未開放長城,禁止攀登」的警示牌十分醒目。然而,繞過警示牌,後面則是旅行社、村民、志願者的「一條龍」服務:旅行社舉辦以家庭為單位的野長城親子游活動,把遊客拉到這裡;有村民搖身變成了收費員,公開叫賣「10元登長城,可掃碼支付」;身穿「長城保護」工作服的志願者,主動當起了導遊……這一幕不禁讓人懷疑,他們可能形成了「利益共同體」,所謂監管變成了「假監管」。

從媒體調查看,野長城「受傷」並非一朝一夕,而是反反覆復、難以根治的問題。此前,箭扣長城也被變相收費過,長城管理保護部門派專人攔截、勸阻遊人,但架不住長城綿延不絕、範圍極廣,做不到全方位保護。某村委會便另闢「後門」,理由是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以及村民清掃遊客垃圾也需要成本。這些收費行為顯然無理無據,在長城規劃和修繕過程中,國家已經作出了相應補貼,沒有替村民解決就業的義務,也沒有賦予他們管理長城的職責。

近年來,北京投入了大量資源對長城進行修繕。但平心而論,更好的保護在於平時,不要等到事情嚴重了才亡羊補牢。旅行社、村民、志願者形成的利益鏈,說明管理部門有很多工作可做:一方面,規定就是規定,不能因為經濟原因就網開一面,更不能把收費歸結為「歷史問題」,要展開專項治理,清除盤根錯節的各色勢力和不法利益群體;另一方面,也要加強長城日常管理,針對巡查流於形式、志願者監守自盜等現象,需要及時反思,補上制度漏洞。

托爾斯泰曾說過:「歷史是國家和人類的傳記。」文物作為傳承歷史的重要符號,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是金錢買不到的。隨著時間的推進,能夠留傳於世的文物會越來越少。由於資金和人力等因素影響,野長城暫時沒有得到很好的修繕和保護,但這不是可以隨意傷害它的理由。不去給未開放的野長城添麻煩,就是為文物保護做貢獻,也應是每個公民的自覺。 (扶 青)

責任編輯: 張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