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繼康與謝文淦:公益事業上的良師益友

微公益正能量 發佈 2020-08-22T16:53:33+00:00

易繼康與謝文淦相識多年,大家同為中醫人,他們熱衷公益事業,說起來兩人算得上志同道合的友人。易繼康,男,漢族,1980年11月出生,大專學歷,1999年從事中醫中藥工作,在於都縣縣城小商品市場經營一家參茸行,擔任於都縣中醫藥研究學會秘書長,研究學會創始人之一,于都縣紅十字會理事會成員兼紅十字會志願者宣傳隊隊長,中華中醫藥學會成員。

易繼康與謝文淦相識多年,大家同為中醫人,他們熱衷公益事業,說起來兩人算得上志同道合的友人。

易繼康,男,漢族,1980年11月出生,大專學歷,1999年從事中醫中藥工作,在於都縣縣城小商品市場經營一家參茸行,擔任於都縣中醫藥研究學會秘書長,研究學會創始人之一,于都縣紅十字會理事會成員兼紅十字會志願者宣傳隊隊長,中華中醫藥學會成員。

謝文淦在1990年便開始了中醫生涯,直到多年以後,謝文淦才有緣與易繼康相識,並成為要好的朋友。

一個在九十年代初行醫,一個在九十年代末從醫,兩人能夠成為朋友說起來算是莫大的緣分。

易繼康擔任於都縣紅十字會理事成員,是位專業公益人才。謝文淦作為一名志願者默默從事公益二十餘年,在2019年成立崇義縣編研溫暖之家愛心協會,擔任會長一職。他們有著相同的公益身份,這也就為彼此成為人生摯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謝文淦於早些年去鄰縣出差,從朋友口中得知于都縣有個非常不錯的中醫協會,那便是于都縣中醫藥研究學會,于都縣中醫藥研究學會的會員遍及大江南北,正因有該學會的存在,從而促進了于都縣民間中醫事業的良性發展。而這位朋友正是于都縣中醫藥研究學會會員之一,在朋友的帶領下,謝文淦走進于都縣中醫藥研究學會做中醫學術分享,繼而有幸與研究學會秘書長易繼康結緣。

由於大家同為中醫人,兩人一見如故,他們有共同的語言話題,同樣又有共同的信仰,對公益事業的熱心,進而一面之緣便成為人生摯友。

初次相見之後,易繼康認為謝文淦是一位值得深交的朋友。為了更好地開展異地民間中醫藥文化的合作交流,在易繼康的牽頭下,易繼康帶領研究學會會長、理事成員等一行人前往崇義縣編研溫暖之家愛心協會進行交流。第二次相見,彼此雙方便達成戰略合作,共同聯合開展中醫文化推廣與傳播,開展團體協作促進異地公益聯盟的發展。

此後的交往中,易繼康對謝文淦非常的敬重,並邀請謝文淦與他的師父蘇全蘭擔任於都縣中醫藥研究學會文化顧問。謝文淦不負易繼康的重託,主動擔起了研究學會公益顧問的責任。

于都縣中醫藥研究學會在舉辦年會期間,易繼康特邀謝文淦參加活動,通過交流互動與分享,來加深團體與團體的合作。

以往每年謝文淦都會舉辦全國民間中醫識藥採藥活動,易繼康發現了該活動項目的價值,於是便和謝文淦協商,在於都縣舉行2020年第四屆全國民間中醫識藥採藥活動,所有費用均由於都縣中醫藥研究學會承擔,為全國各地的會員免費提供食宿,讓大家免費參與到該活動中來,通過純公益學術交流,來提升民間中醫從業者對中醫藥的認知水平。初次合作舉辦大型公益性質的活動,贏得了很多中醫從業者高度讚揚的聲音。

在全國抗疫過程中,易繼康積極捐款1590元,用自己的一份實際行動詮釋出一位中醫人的愛國精神。

前不久,于都縣中醫藥研究學會發起救助特困家庭一家的公益行動,三個小孫子孫女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爺爺癱瘓在床,家裡沒有任何經濟收入。偏偏兩個小孩遭遇車禍,被送進醫院急救。易繼康捐款1000元善款,為困難家庭送去了真摯的慰問。

于都縣中醫藥研究學會經常舉辦一些公益義診活動,每次活動,易繼康必然踴躍參與。就在去年一次義診活動中,易繼康認識了一個特殊的家庭,一家四口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家中一貧如洗。此後,易繼康定期走進這個特殊家庭,為他們免費送藥,送一些吃的東西,鼓勵他們一家要好好活下去。

有一回,易繼康參加家長會,在學校里認識了一位殘疾學生,那位學生是兒子的同班同學,因為上台演講,易繼康便留心注意到了這位高中生。於是易繼康便開始悄悄幫助這位學生,經常給這位學生送一些營養品,每次都是讓班主任送給這個孩子。今年那名學生參加了高考,易繼康向班主任詢問那名學生的考試成績,表示願意資助那位學生上大學的部分費用。由於那個學生希望進入更好的大學,因此留校復讀了。易繼康對班主任說,以後只要那位學生上大學,自己願意資助他,直到他大學畢業為止。

當在朋友圈看到別人發起看病眾籌的信息,易繼康都會給對方捐款50元到上百元不等,一年之中,易繼康捐款次數不低於20次,最低捐款不低於50元,最高超過1000元。在工作中,凡是遇到別人有困難,易繼康就免費為他們熬藥、送藥。

謝文淦評價易繼康,易繼康是一位重情義的中醫人,因為自身的某些原因,讓他更加具備同情弱者的慈悲心,他做公益是用心的,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大家樹立起了榜樣。他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好榜樣,更是我的良師益友。

易繼康是個低調的人,做公益很少留名,他只想用心把事給做好,多做一些有益於別人的事情,這便是為自己修福報。因為懂得感恩,因此贏得了很多人的尊重與信任,成為地方一位頗有名氣的中醫師和公益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