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看待翡翠的角度不同,究其根本原因是什麼?

哈軒翡翠 發佈 2020-08-22T08:28:11+00:00

我國的文化由古傳承至今已經有5000多年的時間,從原始社會時期的仰韶文化到如今的新中國文明,在這漫長的歲月里里,中國沉澱下了非常之多的華夏文明。

大家好,我是軒哥。

你有沒有一種感覺?自己能夠生活在中國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國的文化由古傳承至今已經有5000多年的時間,從原始社會時期的仰韶文化到如今的新中國文明,在這漫長的歲月里里,中國沉澱下了非常之多的華夏文明。

中國文化過於博大精深,一個人終其一生也只能對其歷史文化略有了解。單論軒哥身處的翡翠行業中的玉石文化就有許多謎題依舊未能解答,譬如:翡翠到底是何時流入中國?到底是盛於清還是始於清。歐陽修筆下的翡翠究竟是不是當下的翡翠等等一系列問題至今未能有所解。

就翡翠行業來說,現如今公認的翡翠起初盛行時段為清末民初,往後的歲月里翡翠行業有起有伏,如今倒也"穩定"了下來。亂世藏金,盛世藏玉。翡翠能夠在當下越加受人喜愛離不開國家的繁榮昌盛。

伴隨著翡翠行業的越加突顯以及價格的不斷增長,這時就會有一種聲音迸發而出。你翡翠行業再怎麼壯大,價格再怎麼增高,可是買單的還不都只是"自家人"嗎?西方人都不怎麼喜愛翡翠。不是為了辯駁,不是為了翡翠這個行業開脫,大家可以聽一聽軒哥微薄的見解,為何西方人對於翡翠的愛不是那麼深。當然,眾多理解不到之處,也希望大家見諒。

玉文化傳承數千年,翡翠在玉文化里其實顯得尤為渺小。但它卻在"短時間"內占領了玉石領域中的一個大角。為何?因為文化。


美國總統尼克森總統曾說:"中國的歷史是獨特的,其它國家來而復去,其它帝國由興而亡,但是中國能夠長期持續下去,中國是永世長存的。"

四大文明古國中到如今孰強孰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必多言。其餘三國的文明都於歷史的長河中短暫消逝。而先人許久並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化干戈為玉帛"之類的玉學至理,可見玉於國人心中的分量有多深。反觀西方文化中,你很難去發現諸如此類的玉文化淵源。

除文化外,我們來看翡翠的消費群體。在國人心中,不同的玉背後有著不一樣的寓意,有之於自己的,也有之於其父母親人的。這是一種之餘家,之餘友,之餘情的寄託。翡翠在國人心中是內斂而不失儒雅的,它既擁有華麗的外貌,但它也需要好好的保養,保養玉也同樣相對於保養自身。由上的幾點,你就會發現,其實玉之於喜玉的人來說,其實不僅僅是一件首飾,而是一種閒暇時陶冶情操的一個物件。當然,現如今,很多好玉在一些人手中也失去了它本該有的意義,成為了一種炫耀與彰顯自我的物品。

西方崇尚自由,但你會發現,其實自由永遠是相對的,哪裡沒有規則,哪裡沒有框架,誰又可以成為規則與框架外的人?只有你自己覺得在合理的規則與框架下,我從事的事是不違背道德與法律並且是有意義的那才是自由。因為崇尚自由,因而你會發現它們喜愛的物品大多都是外表華麗的,金光閃閃的,如鑽石,彩寶、碧璽之類的物件。

這些物件我們自己喜歡嗎?喜歡。因為世人皆愛美,那麼誰又不想變美呢?西方的人有喜歡翡翠的嗎?也有。但它們懂翡翠嗎?懂的尤為稀少。因為它們不懂翡翠關於12生肖、八大守護神、四大神獸背後的寓意,不懂一片葉子、一個葫蘆背後的祝福,也不懂其他翡翠背後所蘊含的文化。雖說翡翠起於緬甸,但那是今日,因為曾經...因而翡翠原先的發展還是起於清朝時由上而下的民眾對於翡翠的喜愛,而之後源於文化傳承。

翡翠還有一個止於國人的文化便是賭石文化,賭石源於清朝時期的賭行。源於清朝時期人們對於翡翠的喜愛達到頂峰,人們在翡翠原石上便開始了探索,而逐漸便逐漸演化成為了賭石,也就是當下的翡翠原石交易。這種交易一直延續到了如今,而這種交易也只是大多存在於翡翠的原料產地緬甸和我國中。也正因此,翡翠是受限的,但也是不受限的。

我是軒哥,專注每日分享翡翠乾貨。


註:部分圖片源於網絡,侵權聯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