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之城」羅馬的陷落,究竟是外敵太強,還是羅馬人自尋死路?

夏末講歷史 發佈 2020-08-24T05:27:13+00:00

歷史長河中,曾崛起過無數巍然屹立,冠絕一時的國家,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的依然在歷史的軌跡上奔流不息,而有的也早已沒落化為塵埃。

歷史長河中,曾崛起過無數巍然屹立,冠絕一時的國家,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的依然在歷史的軌跡上奔流不息,而有的也早已沒落化為塵埃。如今也只能在古蹟或古書上尋找它們的身影,比如羅馬帝國等等。那麼那個曾經被稱為「永恆之城」,橫跨歐亞非的強大國家是如何走向毀滅的呢?是外敵太強,還是自尋死路?

羅馬帝國的崛起

西方有句話說:「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儘管曾經的西羅馬帝國已不復存在,但在其他事物上仍然有羅馬帝國的痕跡,可見其影響有多深遠。

羅馬也曾只是義大利半島中部的七個小土丘,卻能崛起為世界大國,並不是運氣好就能實現的。

01、他們思想開放,吸收外來人口。當時的羅馬,只要你願意定居,就能馬上擁有公民權,還能入職政府單位,如果有能力,國王都可以。第五代國王塔克文就不是羅馬人,而是羅馬當時的敵人伊特魯里亞人。來到羅馬後,他憑藉財力和能力當上了羅馬國王,為羅馬帶去了不少伊特魯里亞特色的東西。比如拉丁字母,基建等等。

所以羅馬崛起,更多的是因為開放讓他們吸收了更多的外來人才精英,才能如此迅速地發展。而在這方面,希臘正好和羅馬相反,所以衰落了。

02、元老院,羅馬軍團的真正主人。為了防止獨裁者和共和國的穩定發展,從而產生了元老院。它是羅馬的最高權力機構,有人事任命權,也有戰與否的裁決權,很多高官要職的人員最終歸宿都是在這裡。鼎盛時期,地中海周邊的國王都以能結識元老院的人為榮,可見其權威。只不過到了晚期,就不再是全國性的政治機構,也沒有了實權,而逐漸沒落。

03、發達的建築。翻開羅馬的歷史,你會發現羅馬的建築也是十分發達的。當時羅馬勢力一日比一日劇增,為了方便,就開始了有計劃的基礎建設,比如阿皮亞大道建設,弗拉米尼亞大道、卡薩蘭大道、羅馬古道等等,隨著勢力的擴張,道路網也逐漸往外延伸,也就是形成了大家常說的一句熟語:「條條道路通羅馬」。此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建築,其中不少保留至今。

也正因為有了這些後備力量,才讓羅馬逐漸成為世界強國,還被稱為「永恆之城」。

羅馬帝國的隕落是外敵太強,還是自尋死路?

按理說,這麼強盛的國家,是不容易被消滅的,然而歷經500多年的洗禮還是不復存在了。公元410年,西哥特人在國王阿拉里克一世的率領下,攻破並洗劫了羅馬。經過這次浩劫,羅馬帝國就開始走向崩潰。那麼如此強大的國家為何一擊即潰呢?是外敵太強,還是自身原因?

公元4世紀末,日耳曼蠻族從東歐襲來,入侵羅馬帝國境內。羅馬皇帝為了抵禦,就採取了「以夷制夷」的策略,與西哥特人結盟,卻不料這是一次引狼入室。當羅馬分裂為東西羅馬時,西哥特則趁機叛亂,洗劫了羅馬帝國東部的希臘,幸得西羅馬名將斯提里科的阻擊,才讓他們落荒而逃。而此時的東羅馬政府卻在作壁上觀。

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位曾經洗劫了希臘的叛軍首領搖身一變竟成了東羅馬的大元帥,一是拉攏,二是為了藉助阿拉里克的勢力牽制斯提里科。因為斯提里科戰功赫赫,盡忠職守,一心想振興帝國,從而擋住了東部某些權臣的利益,所以與其說東羅馬權貴害怕西哥特人,不如說他們更擔心斯提里科壞了他們的好事。當時斯提里科戰勝阿拉里克,本可以趁勝追擊,就因為東羅馬權臣假傳聖旨,才讓他作罷。不過他也不是吃素的,回到君士坦丁堡後,就命人悄悄結果了魯菲努斯。

但是魯菲努斯的死並沒有結束雙方的猜忌。阿拉里克當元帥後,養兵蓄力,最終向斯提里科發起了進攻,還狂妄地想要奪下羅馬。不過他的這一野心,還是被斯提里科粉碎了。但沒多久,斯提里科也向阿拉里克拋出了橄欖枝,因為當時的羅馬已經處於危機,日耳曼人和篡位者日益猖獗,為了統一羅馬,光靠他一個人是不行的,而要藉助外部的力量。

可悲的是,斯提里科四面楚歌,根本得不到自己人的支持,連皇帝都聽從了小人的讒言,結果誅殺了這位功臣。而後,可想而知,一些主戰派上場,拒絕與西哥特人合作,激起了阿拉里克。當西哥特人再次兵臨羅馬時,羅馬再無一人可以抵抗阿拉里克了。

小結

所以說,羅馬帝國的覆滅,並不是因為外敵太強大,而是自身內部的明爭暗鬥徹底瓦解了帝國。而一代功臣斯提里科的死,正是加速了它的覆滅,最終成了一個時代的悲劇。這也是為什麼強大的羅馬帝國受一次外侵就再也無法正常運轉的原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