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林業局導遊「小嚴」轉型故事受關註:從森林小火車司機到雞冠山「抗聯故事通」

生活報 發佈 2020-08-24T02:24:26+00:00

龍頭新聞訊 「雞冠山這個位置進可攻,退可守,所以當年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選擇這裡做密營……」在美若畫卷的興隆林業局有限公司雞冠山景區,導遊嚴曉峰對遊客講述著「東北抗聯雞冠山密營遺址群」的故事。從密營建設細節到抗戰人物經歷、歷史背景……這位長相樸實的漢子,好像一本抗聯故事「小百科」,自如地應對著遊客們的各種問題。能有這樣的「知識儲備」,讓人很難想像,龍江森工林區全面停伐前,他的身份是一名森林小火車司機。

龍頭新聞訊 (王天馳 張皓然 記者 薛宏莉)「雞冠山這個位置進可攻,退可守,所以當年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選擇這裡做密營……」在美若畫卷的興隆林業局有限公司雞冠山景區,導遊嚴曉峰對遊客講述著「東北抗聯雞冠山密營遺址群」的故事。從密營建設細節到抗戰人物經歷、歷史背景……這位長相樸實的漢子,好像一本抗聯故事「小百科」,自如地應對著遊客們的各種問題。能有這樣的「知識儲備」,讓人很難想像,龍江森工林區全面停伐前,他的身份是一名森林小火車司機。

2014年全面停伐後,嚴曉峰和他的部分同事,成為興隆林業局委派到綏化林業職業技術學校培訓的第一批學員。按照林業局的安排,80後的他,和其他9名林區職工,選擇了旅遊專業。三年學習,嚴曉峰豐富了新的知識結構,也捧回了全國導遊資格證。

一手培養旅遊從業人員的同時,興隆林業局有限公司還加緊了景區開發建設的步伐。在2014年全面停止木材商業性採伐的那個冬天,興隆人意識到企業轉型發展、職工再就業的緊迫形勢,發揚「跑山人」的精神,努力尋找適合開發的景區景點,由林區幹部職工組成的多個「尋景」小分隊頂著寒風,踏著齊腰深的雪,走遍興隆林區的溝溝坎坎,踏查著可能的旅遊線路。

一邊可以看山,一邊可以看平原,腳下是只有不足一米寬陡崖的「絕壁凌空」,這是雞冠山景區的「王牌」景觀之一。踏查之初,這片陡崖沒有路,大家只能手腳並用地從這段山尖爬過去。作為省級地質公園,雞冠山山路陡峭,莽莽林海,沒有機械可以搬運,興隆人就靠肩挑人扛把建設用材料運上去……

漫步在林間,嚴曉峰充滿驕傲:「這都是我們興隆森鐵人一點兒點兒修建起來的」,山路起起伏伏,層層疊疊,興隆人盼著能服務好遊人,讓雞冠山好評不斷、回頭客不斷,真正讓旅遊產業興隆起來。

為豐富遊客體驗,興隆林業局基建工程公司將自己外出學習後研發的首批房車「搬」進了景區,開始打造雞冠山景區特色「住宿牌」。10 輛房車不夠,基建公司又借鑑其它景區經驗,打造了躺在房間可以看天空的玻璃「星空」房、朋克風十足的「貨櫃」房……

作為林業局的下屬企業,基建工程公司從最初的土建和道路工程起家,逐漸發展為集塑鋼窗生產、路燈景觀燈製作、房車代工生產等多項目集合的公司。公司副經理劉國君說,「我們要服務林業局,更要面向市場,林區需要的、社會想要的就是我們車間裡要生產的。」

話說得「豪氣」,事兒做得也「漂亮」。在興隆林業局旅遊公司和基建工程公司的共同努力下,雞冠山景區共解決職工轉崗就業100多人,過往最高日接待遊客量達到3000人次。面對受新冠疫情影響的旅遊市場,雞冠山景區積極做出調整,將景區市場定位從接收旅行團轉換為發展戶外自駕游,保證了景區的正常運營,給景區職工吃了一顆定心丸。

自己富不算富。興隆森林旅遊康養發展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張吉強告訴記者,為了讓更多人享受到景區開發帶來的福利,景區還為當地職工群眾開闢了銷售專區,讓大家通過「練攤」銷售林區特色山貨。他們明白只有讓更多職工群眾致富,才能讓興隆更興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幾年來,興隆林業局除了發展旅遊業,還鼓勵帶動職工在北藥種植、特色養殖、服務業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有效解決了大量職工轉崗就業,使職工增收、企業增效。

2020年的這個夏季,按照龍江森工集團的規劃部署,興隆林業局有限公司開始全面推進林業局公司化改革。

他們對公司各部門科室進行重新組合,定崗定編,形成層級簡化、運轉高效的公司總部架構,同時強化公司生態保護職能屬性,將20個林場(所)和森林調查設計隊、森林消防大隊、森林資源管護大隊等10個涉林專業機構,全部納入生態建設體系範疇管理,承擔生態建設和資源保護的重任……重新出發的新興隆人走上興隆路。

來源:龍頭新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