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事件營銷的7種套路

青瓜傳媒 發佈 2020-08-24T02:21:37+00:00

作為廣告圈的三旬老漢,我發現,這幾年,有越來越多的甲方和廣告公司開始對事件營銷這玩意上了頭:「哎呀,二狗,來給我們整個事件營銷唄!」「總之投入要小,效果要好,要引發新聞媒體的主動報導,讓其他的號都轉發我們的文章……」

廣告就像練功夫,要想功夫屌,套路要學好。

作為廣告圈的三旬老漢,我發現,這幾年,有越來越多的甲方和廣告公司開始對事件營銷這玩意上了頭:

「哎呀,二狗,來給我們整個事件營銷唄!」

「總之投入要小,效果要好,要引發新聞媒體的主動報導,讓其他的號都轉發我們的文章……」

總之,根據我的耳之所聞目之所見,發現現在的很多甲方或者乙方盆友,總喜歡張口一句事件營銷,閉口一句事件營銷。給我的感覺仿佛事件營銷是萬能的解藥,有了它,就能呼啦啦就能實現曝光量和銷售量的雙高潮。然後品牌主就躺在被窩裡數錢,然後笑出朱一旦一樣豬叫。

OK,以上是打個比方,開個玩笑。今天就來趕一趕時髦,掰扯一下事件營銷的套路。

還是那就話,咱研究套路,從來不是為了死守套路,而是通過學習和鑽研套路之後脫離套路,實現從有套到無套之進化。就像武俠小說中的劍客,先從手中有劍而後進化至心中有劍,最終健康發育成一個萬物皆可為劍的卓越劍人。


事件營銷是個啥?

關於事件營銷的定義,百度上的解釋是這樣的。

總體來講,俺覺得這個描述大體沒啥毛病,還算有點良心。在這個定義里,有一個關鍵詞非常重要——「有新聞價值」,有新聞價值!!!

就是咱整的玩意對新聞媒體來說,多多少少有點傳播價值,就是媒體編輯願意拿來拿去當交差的素材,所以願意在傳播上助你一臂之力,願意心甘情願地讓你白嫖。重複一遍,是否有新聞價值,這是衡量一個案例是不是事件營銷的關鍵。

因為這個邏輯,所以事件營銷的南北雙雄天與空和之外創意在吹牛逼的時候,會重點提到某某案例得到了XX家新聞媒體的主動報導,這樣才能證明自己牛逼。

那麼啥叫新聞價值?你我皆凡人,愛好差不多,比如我最近印象深刻的新聞有這些:

總之這些明星搞小三、股市吃了藥猛漲、老漢被少女壓榨,不管什麼時代,這些東西都自帶吸引眼球的能力。

「哎呀哇擦,這個有點意思。」讓原本在吃瓜的群眾暫時停止吃瓜,不管是正能量的還是很奇葩的,這就是新聞價值,所以發想事件營銷開始的時候咱就得往這塊想,大兄弟。

OK,扯完了核心定義,咱開始說套路。


事件營銷7種款式

1、行為藝術型

簡單講,就是找一些人搞一些看起來很「行為藝術」的事情。行為藝術是個啥?其實就是一些不太像正常人幹的事。舉個簡單粗俗的大栗子,比如沒穿褲子在大街上念詩或者抱著個充氣娃娃在大街上跑,這就叫行為藝術。總之要讓人看到後,會感覺這人是不是有點像神經病,起碼要覺得一臉懵逼,然後就想知道他玩得什麼飛機。

只要路人們一好奇,這個目的就達成了一部分。其實,廣告就是一種勾引的藝術,用不噁心人的方式吸引眼球是很重要的一點。比如我們剛說的這個,通過線下行為藝術完成了吸引人的前置動作,後面再掏點錢找個些KOL、後續就可以借題發揮了。

OK,咱來瞅一瞅這種類型的典型案例:

  • 顧家——816不加班


點擊查看項目詳情

當紅辣子雞,熱店中戰鬥機天與空的典型案例,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找一堆幽怨的女同胞在商場門口舉牌控訴老公像大郎賣炊餅一樣早出晚歸很少回家睡。你知道的,一般正常的女同志是不會這麼搞的,所以就構成了行為藝術。這麼一捯飭,就吸引了注意力。再找上一波新聞媒體報導,然後品牌發聲過渡到「816不加班」,最後帶出「816全民顧家日」,品牌就開始出來賣了,完畢。


  • 奧康——雙11真打折


點擊查看項目詳情

廣州之外創意出品,為了傳遞奧康雙11打折這個消息,先找了一大堆俊男靚女搞得像骨折一樣跑到地鐵、骨科醫院這些地方去擺pose,然後各個精神抖擻地看著你,一點都不像正經的骨折人,然後再找一堆kol在網上開始炒作。藝術吧?藝術!


  • 途牛——只要心中有沙,哪裡都是馬爾地夫

比較早,但非常classic的案例。大白天,菜市場,大馬路,典型油膩中年男,地上擺上幾鏟五塊錢的沙子,然後拿著一堆飲料,做出非常浮誇非常享受的神情假裝在海灘,一看就有點不正常。拍個照,微博找幾個kol炒一炒,帶點節奏,最後途牛閃亮登場。


  • 杜蕾斯——「百人試套」

social屆靚仔環時互動少有的「翻車」之作,但也算是事件營銷的典型。「百人直播戴套」這件事,光看名字就已經很行為藝術了。當然最後操作時,磨磨蹭蹭搞了三小時,最後放了個屁出來,讓一大堆網友大呼上當。這也難怪,原本觀眾想看點葷的,結果你不僅給我上的不是蘿蔔就是白菜,全程還給我朗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你說你是不是活該?

好的,舉了這四個例子,想必你大概也清楚了這種路數。根據我個人的發現的,市面上走行為藝術路線的案子其實蠻多,比如果本的「加班算工傷」、「下雨拿杜蕾斯套鞋上」,我都覺得都可以歸為這種類型(案例詳情數英網上都有,搜關鍵詞就能搜到)。

2、製造懸念型

啥叫懸念?就是話完全說明白,故意讓別人去猜。具體到事件營銷的套路上,就是先在一些相對有分量的媒體上發一些讓人抓不著頭腦的信/文字/圖案(常見的有戶外LED大屏以及報紙整版廣告),故意讓人看不懂,不知道出了啥事,吊吊大家胃口,胃口吊得差不多了,然後再品牌發聲,出來說嘿嘿嘿這事情原來是我乾的。在整體邏輯上和上面聊到的行為藝術型差不多。這種款式的典型案例有:

  • 流行美——勾搭范冰冰

一個較為遠古的案例,之外創意鄭大明大大大大總操的刀。就是在平時只有各種正經新聞的報紙上寫一段看起來不太正經的拼音文字,明里暗裡好像跟當時火得一逼范爺有一腿。先這麼一發,然後加上媒體一炒作,看報紙看新聞的人民群眾就會覺得:「哇了個擦,這下范爺又跟誰好上了?」,吊足了胃口,後面的品牌露臉就有了輿論基礎。


  • 甄淼——梁詩雅新婚快樂

前兩年比較火的一個操作,就是一個男子發財後在同一時間承包了幾十個上百個自媒體號同時她的前女友梁詩雅送結婚祝福,號稱花了208萬。窮小子發家變身霸道總裁的這種網絡爽文的受眾面還是很廣的,加上自媒體的一些推波助瀾,自然就引起了一大堆的關注,胃口吊足了,幕後操盤的甄妙發朋友圈說——你看,這都是我們的公眾號,全國人民都在討論,客戶爸爸們,快來我們這投廣告。

原來是借前女友結婚的契機自己給自己打廣告,都是自己的號,一毛錢都沒花,吸引了一大波注意力,這算盤真是打得精呀。


  • 碧桂園——七夕潘慧珊分手事件

前幾年發生在長沙的一個非常有記憶度的案例。操作路子是,在七夕前,有個男的在市中心一塊巨型LED屏上說要跟女朋友分手。

這年頭,一般的男人在七夕前都抓破了頭想該送對象啥禮物,你到時候好還這麼高調分手,這就有點新鮮了。加上他們找了一些人發朋友圈發自媒體,效果就相當的好,所以那會基本上全長沙人都注意到了這件事。

結果第二天,原本說分手的「渣男」說要分手是不想讓她當女朋友,還是想讓她當老婆,給人一個五星級的家,最後帶出碧桂園,完畢。

以上列舉了三個案例,大體都是這種套路。類似的還有不少,比如在南方都市報上那一大堆,比如啥張太事件等等。

綜合來講,我覺得懸念式的炒作路線因為調用到的資源整體都比較常見,不需要特別複雜的落地裝置啥的,操作起來比較容易。雖然路子上一點都不新鮮,但還是有一定的借鑑參考價值。


3、新奇廣告型

比起前面兩種路子有點神神叨叨,這種就比較爽快比較直男很多,日常的廣告不是經常讓人看起來性冷淡麼,那我給你來一個性感的。只要廣告作品本身足夠牛逼,足夠新奇,能非常引到一些路人的注意,那麼它就有了新聞價值,那它就有成為事件營銷的可能,關於這種,狗叔也給你舉幾個例子。

  • 隨手記——花錢大學公交廣告

為了推廣自家的app,隨手記在高考那會兒整了張花錢大學的考卷投放在公交站台的廣告上,創新的形式加上「花錢大學」的新鮮叫法,出現在公交站台上,就呼啦啦吸引了一些上下班等公交的社畜。然後加上一些用戶把手寫的答案寫在上面(可能是自己找的托),形式就更熱鬧了,所以就有了話題和聲量。


  • 南寧圈——不知道為什麼,就想打個廣告

就是這種文案和創意看起來沒啥技術含量,設計談不上美感,文案也都是大白話,但是特別真,一點都不裝逼。廣告是一項吸引注意力的賽事,所以很多時候需要和競爭對手作區分,所以,當別人都往褲子口袋裡裝一大堆逼的時候,你穿一個沒有褲兜的褲子,你可能就贏了。


  • 螞蟻信用——地鐵長長長長長文案

前兩年特火的一個案例。日常我們都將文案都講求精鍊,能用兩個字說完的不要用三個字,這套地鐵廣告就反其道而行,給你來一個結巴體,跟一般的妖艷賤貨不一樣,馬上就吸引了一大波注意力。

OK,總體上講,這種類型的事件營銷不需要複雜的鋪墊,一上來就直給,我是非常喜歡且提倡。但是對創意本身的要求特別高,要求形式非常創新,或者觀點非常震驚,才能引發話題討論,比如最近的《後浪》。

老實說,雖然道理上是很easy,但是我覺得能做出這種案例的人萬中無一,顯然我這裡號稱研究各種套路,但我也沒有自己的案例放在這裡吹。只希望,有緣看到這篇文章的你,會是那個萬中無一的絕世奇才。


4、新奇裝置或展覽型

顧名思義,充分利用城裡人喜歡看展發朋友圈裝逼的心理,在一些商場、地鐵搞一些藝術型展覽或者整一些有意思的裝置,然後將品牌要傳達信息融入其中。這種類型的,自然首推楊燁炘楊老師領銜的天與空。

  • 銀聯——詩歌POS機


點擊查看項目詳情

黨和人民都覺得「特別好」的一個案例,這麼出名,我就不囉嗦,你要是沒聽說,也許你並不在廣告圈的江湖。


  • 唯品會——史上差別最大雙胞胎


點擊查看項目詳情

為了突出唯品會大牌超便宜這個賣點,之外搞了個「史上差別最大的雙胞胎」的活動,找了幾十個雙胞胎,穿上一模一樣的衣服一起站在一個展示櫃里,唯一的差別是各自穿的衣服的價格不一樣,無聲卻很有力量地體現出上唯品會買衣服便宜的賣點。因為這個展,除了物體的展出之外核心有人的參與,仔細研究應歸納為「行為藝術型」。但因為這次活動除了雙胞胎本身外,樣子上特別像一個展,所以且把這個歸納為展的類型。


  • 天貓——#加油白襯衫#


點擊查看項目詳情

今年我最喜歡的最純潔的案例,同樣是天與空空軍的出品。2020年疫情之下,畢業生求職就業顯得特別不容易,為了給畢業生加油打氣,天貓搞了一個白襯衫的展,把柳青啊許知遠啊這些名人曾經穿過的白襯衫一件件整出來做展覽,配了一句#加油,白襯衫#的主題文案,非常高級地給畢業季的年輕人加油打氣,用名人的共同經歷告訴年輕的小伙子們——雖然你們是職場上的新人,但是不要慌不要怕,誰沒有2逼過呢,加油,好好干,你們會有浩浩蕩蕩的未來。

OK,舉了3個例子,相信大家也基本搞清楚了「新奇展覽或裝置」這種款式的事件營銷是怎麼回事。近幾年網易的喪茶、天與空的1.2藝術展、三星讓錢包入土以及楊燁炘老師早期的成名作農名工讀書難和騰訊視頻母雞啄米,都是這種類型。

但是吹牛逼指點江山容易,想傷腎傷神,這裡的核心是這個展或者這個裝置具體怎麼弄,一般人還真搞不來。我建議可以重點看一看天與空的作品,照著改一改,也許還能比原創得屌。我想,你要是這招發揚光大的好,楊老師們整的東西也算後繼有人,整不好,他會在他的大別野里發出氣吞山河的笑聲。


5、震驚承諾/致命誘惑型

顧名思義,就是來一個非常震驚根本頂不住的誘惑或者大獎,最好是有點違反常理的不按套路出牌看起來像地主家的傻兒子亂揮霍家產的那種,這裡,同樣舉幾個例子。

  • 華帝——世界盃奪冠,華帝退全款


點擊查看項目詳情

內容就像名字一樣,世界盃奪冠,華帝退全款,你可以理解為這是一個賭博式的玩法,也可以理解為這是一個非常震驚的誘惑,即「華帝退全款」,只是它們加了一個前提條件——法國隊奪冠。


  • GXG——雙11下雨就免單

這個案例跟華帝的在邏輯上,都是「只要XX,我就XXX」,然後這個XXX設置得比較大,對於消費者來說,可能屬於非常有吸引力的誘惑,然後加上前提條件,玩法就有一定的隨機性,就有人願意玩。


  • 王思聰——發144個1萬元紅包

為啥把校長發紅包這事當個事件營銷案例來講,因為那會實在是太火了,那會校長他爹還是首富,還是國民老公,所以好像是破了微博的記錄,想起來邏輯也是一樣「只要你轉發,就有機會XXX」。

這種類型的案例典型的還有支付寶的全球錦鯉,大堡礁招護島員活動,我覺得,都屬於這種流派。給你送個超級大的獎勵,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消費者也很容易因為不要錢的買賣如痴如狂。不信,你給做廣告的每人發一噸止脫生髮散或者給理工科的宅男每人發一個3D真人版的志玲姐姐試試?


6、全民運動型

通常的路子,是在網絡上發起一項大家都可以參與的活動挑戰賽事,最好是參加起來不太費事,還能發發朋友圈裝裝逼,顯擺顯擺情懷的那種,典型的案例有:

  • 新世相——丟書大作戰

這個案例不用多講,直接上圖。利用的是啥心理呢,就是現在大家都天天看手機,沒幾個翻書的,這不,往地鐵上丟一些書,顯得愛學習,有文化,加上又是國外流傳過來的,聽香的,加上新世相各方面資源都牛逼,找一些明星一參與,一下子就整起來了。


  • 新世相——逃離北上廣


點擊查看項目詳情

生活像個王八蛋,抓住我們往死里干,尤其是北上廣的社畜們,天天被996是福報的觀念洗腦,表面活得人模狗樣,可能背地裡一地雞毛,充分注意到大家的這種心理,新世相又來了這麼一發。雖然機票只有40張,但是大家都是可以精神參與的。


  • 長沙萬科——最美校花評選

如果上面兩種是充分洞察到某一時刻民眾心理然後整的活動,那麼萬科的這個校花評選,從路數上講一點都不新鮮。但是在過程中,出現了非常有戲劇性的一幕,就是有一個胖乎乎的妹子參賽了,然後得到了超高的票數,後面這事就火起來了,達到了事件營銷的效果。

注意到了沒,這一類都是一種有一項運動或者賽事支撐,如果不考慮商業性的元素,像之前很火的冰桶挑戰、抖音踢瓶蓋、反手摸肚臍等都可以歸為這種類型。比起前面幾種,這種的案例比較少見,我個人覺得萬科的案例可以重點研究一下,本來是一個正兒八經的選美節目,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讓整個過程變得跌宕起伏,關注度十足。


7、冤家撕逼型

顧名思義,通常是兩個死對頭互相撕,有時是優雅地撕,有時是粗魯地撕,如下:

  • 神州專車&Uber——Beat U

灰常經典的案例,我就直接上圖鳥。為了凸顯自己安全的特點,神州專車找了一堆明星發了一堆海報,雖然沒說那麼直白,但是明眼人就知道是怎麼回事。這一撕,網上有人就有意見了,說神州專車不要臉咋地咋地(人八成也是請的),然後就火了。


  • 加多寶&王老吉——對不起

加多寶和王老吉在法庭上一頓撕咬,把官司輸掉之後,發了一系列以對不起為主題的海報,明著說自己對不住消費者,暗裡在罵對手的娘,因為加多寶和王老吉這事大家本來就有一定的關注,這麼一搞,馬上就火了。

除了以上兩個案例,典型的還有奔馳和寶馬,百事和可口,這幾個,總有事沒事的那麼撕上一撕,仿佛是雙方訂立了一種默契,不過大體都撕得比較優雅,帶有點幽默感,人民觀眾茶餘飯後也願意看。

這種類型,你也注意到了,正常來講需要品牌方本身有一定的體量,你要是自己都不是一根蔥,你要是想跟大蒜玩,那您還是歇著吧。

OK,擼了5000多字,好像是把我自己看到過的事件營銷的案例大體歸納總結了一遍,希望能給同樣為事件營銷犯愁的朋友一些幫助。

以下,附送2點不要錢的建議:

(1)儘量別搞事件營銷

沒錯,作為總結事件營銷套路的我,建議你不到必要時刻不要整。為毛?因為這事太難,你掰著指頭數,這一兩年你記得幾個事件營銷案例?全國有多少個廣告公司每年要輸出多少案例,你掂量一下比例就知道有多低?你,你媽,你CD,你ECD,你老闆到底有沒有這個能力?

除了腦子好使之外,這事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比如客戶的brief是否適合來一個事件營銷。所以啊,很多人的事件營銷就像是春夢一場,自己想想就好了,可別太把它當家常菜。不是所有牛奶都叫有時候扎紮實實寫個傳統的方案,還靠譜些,比如把一篇軟文寫出花,比如把一個病毒視頻寫好,這些來得更加實在。

如果你就想搞,非要搞,一定要搞,死活要搞,那麼請看第2條。


(2)先定個款式,再搞比較好

按照經典的創意思考模式,一般的廣告大佬,會教導你要先找一種叫做洞察的東西,但是UNCLE LEE倔強地覺得,就事件營銷這玩意,先把款式定好,接下來的事情就要省力得多。

為啥?

其一,款式決定預算,款式不一,燒的錢也是兩樣,咱有啥樣的家當,就幹啥樣的勾當。如果你服務的客戶是不缺錢的主,那麼你也許可以試一試在地鐵整一個花哨的線下互動裝置,或者乾脆來一波全民一人一個吳彥祖;但是如果你的客戶爸爸預算不是那麼豐滿,咱得學會勤儉持家,那些太燒錢的玩法,那就忘了它,忘了它。

其二,款式指引創作方向。你要是細心研究,就能看出上面狗叔整理的6種款式的事件營銷的類型邏輯非常不同,有的是脫光了直接給你看,有的則是雲裡霧裡吊你胃口。所以我會建議你先把各種款式的案例研究一通,然後選取自己相對擅長的類型開始整,比如我個人在各種寫飛機稿的時候,我會比較偏愛新奇廣告型以及行為藝術型。

雖然創意不是生搬硬套,但是選擇了一種類型,你就有了前人的案例做參考,有些可以改編,有些可以參考,不至於在茫茫黑夜裡,一頓亂搞。但至於你搞出什麼東西,誰也不知道。

至於定了款式再怎麼搞,我覺得大家大家可以翻一翻鄭大明老師和楊燁炘老師的商業吹捧文章,在他們吹牛逼的過程中找到一些可以借鑑的痕跡。

OK,瞎掰扯了這麼多,做了很多整理但沒破解什麼秘密,加上自個沒啥出街作品,所以我還是有點小惋惜。但是,一想到即便是歸納整理,也許maybe能給予一些朋友一些啟發一些幫助,瞬間就覺得,我乾的這件事,也特別有意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