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的未來與尷尬

全球智能化商業 發佈 2020-08-24T22:23:35+00:00

文章來源:家居產業在很多科幻電影中,我們常常能看到,一揮手電視自動打開,一抬手窗簾緩緩升起的場景。沒錯,這些看似神奇的功能,在現實生活中就已經逐步實現,這就是日漸發展成熟的智能家居。前世界首富、微軟的董事長比爾蓋茨就是國外第一個使用智能家居的家庭,至今快有三十年的歷史了。

文章來源:家居產業


在很多科幻電影中,我們常常能看到,一揮手電視自動打開,一抬手窗簾緩緩升起的場景。沒錯,這些看似神奇的功能,在現實生活中就已經逐步實現,這就是日漸發展成熟的智能家居。

前世界首富、微軟的董事長比爾蓋茨就是國外第一個使用智能家居的家庭,至今快有三十年的歷史了。


那麼,什麼是智能家居,它的未來發展方向和面臨的考驗有哪些呢?下面,筆者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


智能家居的發展歷程


按照智能家居的定義,它是以住宅為平台,利用綜合布線技術、網絡通信技術、智能家居-系統設計方案安全防範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音視頻技術將家居生活有關的設施集成,構建高效的住宅設施與家庭日程事務的管理系統,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藝術性,並實現環保節能的居住環境。


從上面的來看,智能家居的定義很官方,也複雜,讓人不太容易弄明白。智能家居說白了,就是以人為中心,設立一個智能操控中心,把所有開關都集合起來,按照用戶的意願,很方便的操控各種家庭設備。


包括諸如自動放好洗澡水呀,自動煮飯煲湯呀,撥個電話即可關掉家中所有電器之類的。總之,就是利用科技讓生活變得更簡潔、方便。


翻開智能家居的歷史,我們會發現,這個概念的起源很早,但一直沒有具體運用到實際的建築領域。


直到1984年,美國聯合科技公司將建築設備信息化、整合化概念應用於美國康乃迪克州哈特佛市的「都市大廈」時,才出現了首棟的「智能型建築」,從此揭開了全世界爭相建造智能家居的序幕。


在20世紀末,智能家居在國內還是一個新生事物,了解的人非常少。整個行業還處在一個概念熟悉、產品認知的階段。


這段時間,國內還沒有出現專業的智能家居生產廠商,只有深圳有一兩家從事美國X-10智能家居代理銷售的公司。該家公司主要從事進口零售業務,產品大都也是給居住國內的歐美用戶。



到2000年,智能家居的概念逐漸推廣,生產和研發的廠商逐漸增多。到2005年,國內先後成立了五十多家智能家居研發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天津、北京、杭州、廈門相對發展的區域。針對智能家居的市場營銷、技術培訓體系逐漸完善起來,「潘多拉盒」逐漸開啟。


2006年到2010年,一片朝氣蓬勃的智能家居行業卻迎來了寒流。原因是多方面的,核心還是急功近利的企業,進行著野蠻成長和惡性競爭,給整個行業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諸如過份誇大智能家居的功能、忽略了對代理商的培訓和扶持、產品不穩定等多種因素,讓行業用戶、媒體開始質疑智能家居的實際效果,由原來的鼓吹變得謹慎。市場的反應更明顯,部分區域出現了銷售額下降的現象,很多企業退出了市場。


但是,國外企業卻仿佛看到新大陸一樣,紛紛進軍國內市場,而目前活躍在市場上的國外主要智能家居品牌都是這一時期進入中國市場的,如羅格朗、霍尼韋爾、施耐德、Control4等。而目前,智能家居市場經過前幾年的積澱,又開始回歸到快速增長的軌道。


目前智能家居的三大誤區?

誤區一:有線與無線連接沒區別?



有些經銷商,針對用戶不了解技術的漏洞,在一些關鍵環節採用有線技術,企圖魚目混珠,從而減少成本和施工的複雜程度。如果有客戶質疑,還會被忽悠說,有線與無線連接沒有什麼區別,只是連接方式不同而已,有線連接更牢靠一些。


那麼,實際上有線與無線連接沒什麼區別嗎?答案是否定的。老一代的智能家居採用有線技術,不僅布線複雜,造價昂貴,而且用戶體驗度非常不好,已經處於被淘汰的階段。


而新一代物聯網技術的智能家居,利用無線傳感技術,結合目前最火熱的移動網際網路技術,採用智能終端遠程控制,使整個使用體驗的舒適度明顯地提升了上去。


同時,它還有其免布線,移動性強,升級方便等特點,是目前市場的主流。所以,消費者們不要輕易相信,「有線與無線連接沒區別?」的謊言。


此外,還有一些企業想渾水摸魚,利用無線的火熱勢頭,推出的只具有單向控制信號的偽無線智能家居,來「忽悠」消費者。


因此,消費者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認準了真正的無線技術,目前最成熟穩定的是基於zigbee的無線傳感技術。

誤區二:智能家電等於智能家居?



不少家電廠商在營銷的時候,都刻意打出了智能家居的牌,營造「智能家電等於智能家居」的思想,來推動消費。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智能家電的本質還是家用電器,只是智能家居平台的一個組成部分,或是智能終端,如洗衣機、冰箱等,或是操控平台,如智能電視等,我們不能「盲人摸象」。


而智能家居是一個平台,其本身就是一個智能化的控制系統。在這個平台上,所有的家電和門窗開關都可以被遠程控制,實現智能化的應用體驗,可以根據用戶的自定義設置,進行各種各樣的智能控制,這才是真正的智能家居。


如果不認清,很容易被一些家電廠商們「忽悠」。消費者們在選擇產品和品牌的時候,一定不要被一些家電廠商的所謂的」智能化」字眼所迷惑和誤導。

誤區三:智能控制等於智能家居?


當下,「智能」是一個非常火熱的詞語,尤其是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強勢崛起,好像現在所有的產品都要和智能聯繫到一起,否則都「羞於見人」。


特別是在智能家居領域,一些商家就把智能控制「忽悠」成智能家居,讓大家以為,只要實現智能控制,就是智能家居。


其實,這也是片面的說法。智能家居需要智能控制,但是,僅僅是智能控制,是不足以構成智能家居的。一方面,智能家居還包括安保系統等;另一方面,智能家居的控制方式更多樣化和便捷化,很多功能都可以實現用iPad、iPhone來控制。


其實,我們所需要的智能,最根本的要求是能切實解決我們的實際需求並且使用方便快捷的人性化體驗。


因此,判斷到底智能不智能,只有通過自己的實際體驗才能知道。用戶在選擇智能裝修的時候,務必要去其體驗中心實地考察體驗,用心體驗,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產品。


消費者安裝智能家居系統所要追求的是一種高品質的生活享受,因此在選擇智能裝修之前一定要認識到這些常見的誤區,避免造成資金的浪費,給自己「添堵」。

智能家居的未來與挑戰



今年以來,智能家居市場增長勢頭明顯加快,就算在房地產受到調控的北京下,智能家居依然增速喜人。說明智能家居行業進入了一個拐點,由徘徊期進入了新一輪的融合演變期。


我們預測,在接下來的3到5年里,智能家居將進入進入一個相對快速的發展階段。一方面,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物聯網等新技術的不斷興起,智能家居的用戶體驗不斷提升,將獲得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另一方面,智能家居的理念,經過多年的耕耘,已逐步深入消費者的心中,進而拉動較大的消費潛力,推動售額上百億元的智能家居企業的誕生。


根據《中國智能家居設備行業發展環境與市場需求預測分析報告前瞻》預計,國內智能家居行業將以年均19.8%的速率增長,在2015年產值達1240億元,前景廣闊。但是,智能家居行業也面臨著6個不小的挑戰。

挑戰一:「智能」無限好,只是價太高


雖然,目前我國智能家居市場已經有了一定規模,但整體來看,智能家居的消費人群仍然以高端富裕人群為主要。在大部分普通消費者看來,智能家居依然是屬於「錦上添花」類的奢侈消費品。


目前安裝一整套智能家居系統少則十幾二十萬,高則五十多萬,初裝費用已是一筆不小的投資,後期使用維護更是一個無底洞,讓普通家庭於智能望而卻步。如何降低生產成本和消費價格,將是智能家居市場擴大的一個重要課題。

挑戰二:智能家居「華而不實」


「裝了不會用,還不如不裝!」這是很多智能家居使用者的心聲。這從側面反映了智能家居飽受詬病的操作複雜性。


目前,大多智能家居系統設計不夠人性化,造成極大的操作難度。原本是想是享受更便捷、更從容的生活,但複雜的操作反而讓使用變成了高難度,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

挑戰三:黑客覬覦 安全隱患多


在普通房屋中,黑客想要遠程收集我們的數據也無能為力。但是,當加熱器、燈泡甚至馬桶等越來越多家居設備連接到網際網路上時,就給黑客們實施破壞提供了新的渠道。


在黑帽安全大會上,兩名黑客將分別展示他們如何讓三星生產的最新電視機(配置了攝像頭)監視用戶。其中一名研究員將證明,即使用戶認為電視機已關閉,他也能做到這點。


從更嚴肅的角度來看,所謂智能家居設備帶來的安全威脅遠遠超過易被入侵的計算機。一方面,它們可能導致你的家庭「門戶大開」,甚至帶來某種形式的身體傷害,雖然電子郵件沒有「物理攻擊」能力;


另一方面,智能家居設備的安全性更差,它們不像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一樣,有超長的密碼保護和通過安全測試。因此,要想推動智能家居的普及,系統安全的保障任重道遠。

挑戰四:缺乏標準,產品魚龍混雜


目前,智能家居市場的標準並不統一,還缺乏統一的監管機制。故而,導致了目前市場上的智能家居產品魚龍混雜,消費者也很難分辨清楚。


很容易被假冒偽劣產品所矇騙,引發「劣幣驅良幣」的後果,讓劣質產品泛濫,嚴重打擊消費者的購買熱情,阻礙智能家居產業的發展。

挑戰五:二次裝修「智能化」要傷筋動骨


在中國的智能家居領域,二次裝修是一個還尚未被重視和開發的市場。在進行翻新裝修的時候,消費者往往會在升級電器設備和家裝軟飾上有所花費,卻不太願意改動房間本身的布線。


而有些智能家居產品為了實現家庭聯網控制這一基本功能,必須進行房屋綜合布線,這就需要房子「傷筋動骨」,不僅成本極高而且讓人心疼。

挑戰六:國外大牌產品「水土不服」


一些消費者有「進口」情節,非歐美貨不買。而目前國際大牌企業的智能家居產品犯了國外企業到了中國市場的老毛病--水土不服。


由於國外產品,主要考慮歐美人的需求更多,所以,諸如監控自家的陽台和花園的重要功能,對國內消費者來說意義不大。


調查顯示我國消費者最看重的智能家居功能主要是照明、窗簾控制和安防這一類與基本生活息息相關的實用性功能。因此這些產品功能定位不准,自然會導致國外大牌產品滯銷,進而引發企業「水土不服」,影響智能家居市場的做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