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 漢陽四山復綠 康養型山水主題公園呼之欲出

知音漢陽 發佈 2020-08-25T17:36:14+00:00

8月24日,《長江日報》推出特刊「群山歸來——武漢破損山體生態修復白皮書」,其中,特別報導了武漢市漢陽區山體修復工作。

8月24日,《長江日報》推出特刊「群山歸來——武漢破損山體生態修復白皮書」,其中,特別報導了武漢市漢陽區山體修復工作。2014年至今,米糧山、仙女山、湯山等山體得到修復,湯山修復項目還納入龍陽湖公園建設項目同步實施。青山歸來,山水相映,大美漢陽正當時。詳情請看

水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山水相映,自得風流。

獨居武漢三鎮之一方,108平方公里的漢陽區「坐擁十山,臂攬六湖」,山水景觀得天獨厚。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漢陽就開始了轄區山體保護工作。「十二五」期間,對全區破損山體進行調查摸底、實地勘察,建立三級山長責任制,編制漢陽山體保護規劃。

2014年至今,米糧山、仙女山、湯山等山體得到修復,其中湯山山體修復項目還納入龍陽湖公園建設項目同步實施。

如今,山正復綠,公園正規劃,湖光山色,大美漢陽未來更美。

保護:漢陽「十山」有七山納入保護規劃

漢陽是武漢山體資源最豐富的中心城區。作為古時雲夢澤的一部分,不少山體都與湖泊相鄰,形成天然的「十山六湖」山水資源。

「2014年漢陽區制定山體保護規劃時進行了實地勘察,鳳凰山、赫山、磨子山這三座山,占地規模小,相對高度都不到30米,已經和城市發展融為一體。」漢陽區園林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最終,漢陽「十山」中,七座山納入了《漢陽區山體保護規劃(2014-2020)》,劃定了山體保護線和本體線。

翻看規劃可見,納入保護規劃的七座山,都做了詳細的山體調查評估及落界線劃定,如果遭到破壞,一比對便知。同時,按屬地管理原則,給這些山都規定了「山長」,總山長由區長擔任,分山長由轄區街道辦事處主任或管委會主任擔任。

治理:棄土消納與山體修復「搭夥」完成

摸底調查發現,漢陽的米糧山、仙女山、湯山等山體,因為採石緣故,留下了人為破壞的「傷痕」。

2014年,漢陽啟動了山體生態修復工作。其中,米糧山通過坡面客土噴播、坡腳種植等技術手段增加植被覆蓋,修復山體裸露坡面和坡腳周圍延伸區域80餘畝。

仙女山通過緩坡栽植、客土噴播和板槽修復等方式完成破損山體修復面積115畝,並利用山體開採形成的深坑,消納了30萬平方米的建築棄土。既解決了城市建設棄土無處安放的窘境,又解決了環境治理的成本消耗。

漢陽湯山也是建築棄土消納的代表。2017年5月18日,漢陽湯山棄土消納場投入試運營。該山體主要為廢棄採石場,山體、植被等生態破損嚴重,如今,湯山已經累計消納建設棄土約35萬平方米。

造景:山體復綠變身城市主題公園

湯山北面,就是龍陽湖,該湖因形似游龍而得名。游龍入水,出繁入靜,結合龍陽湖之景,湯山山體修復工作已經列入「龍陽湖大健康主題公園」項目,一併實施。

今年7月15日,市園林和林業局主要負責人帶隊到漢陽進行了實地調研,聽取設計人員講解《龍陽湖大健康主題公園修建性詳細規劃》。


據悉,龍陽湖大健康主題公園將圍繞大健康主題,突出「生態、自然、健康、活力」理念,結合對湯山破損山體進行林地生態修復,擬適當修建上山步道,滿足民眾登山休閒需求。按照規劃,龍陽湖大健康主題公園定位為城市綜合性公園,將建設成為獨具特色的康養型人文山水公園。


來源:長江日報



出品:中共漢陽區委宣傳部 漢陽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1585293291@qq.com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標明來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