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預報那些事兒︱什麼是地震預警

四川省地震局 發佈 2020-08-25T13:00:21+00:00

2008年 6月14日早上8點43分,日本東北部的岩手縣和宮城縣發生芮氏7.2級地震,日本的緊急地震速報系統檢測到了震源地的縱波,提前10秒鐘,在部分地區實現了由電視等媒體發布的地震預警。

2008年 6月14日早上8點43分,日本東北部的岩手縣和宮城縣發生芮氏7.2級地震,日本的緊急地震速報系統檢測到了震源地的縱波,提前10秒鐘,在部分地區實現了由電視等媒體發布的地震預警。例如,古川第三小學就因為安裝了速報預報裝置,在地震前10秒鐘,校內就響起了地震預報廣播,正在上課的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馬上跑到了附近的安全地帶。這個事例告訴我們,在地震預報不過關的情況下,面對地震災害不斷發生,一些多地震的國家利用高科技手段,積極開展地震預警系統建設,為人類減輕地震災害帶來了一縷曙光。

那麼什麼是地震預警?

地震預警的概念

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後,根據地震波傳播速度小於電磁波傳播速度的特點,利用電子信號搶在地震波傳播到之前,和地震波「賽跑」,來贏取提前預警的時間,向地震發生地提前幾秒乃至數十秒發出警報,讓人們迅速撤離。原理簡單來說就如同打雷閃電,我們一般是先看見閃電,幾秒後聽見打雷。其實,打雷和閃電是同時發生的,只不過光速比聲速快而已。

「預警」與「預報」的區別

從上面的定義可以看出,地震預警不是通常所說的地震預報,二者的根本區別是:地震預報是對尚未發生、但有可能發生的地震事件先發出通告,而地震預警是破壞性地震已經發生,而對即將到來的災害搶先發出警告並緊急採取行動,從而防止或減少地震帶來的災害。

地震預警的原理

目前,實現地震預警有三種基本技術途徑:一是利用地震波和電磁波傳播的速度差異;二是利用地震波本身在近處傳播時縱波(P波)與橫波(S波)傳播速度的差異;三是利用致災地震動強度閾值。

我們知道,電磁波的傳播速度是每秒30萬公里,而地震波最快的傳播速度約是每秒6000多米,顯然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要慢得多。當強震發生後,在震中附近的地震監測台首先收到了地震波,這時立刻用電子信號向遠處地區發出報警,於是在地震波還沒有到達,遠處地區就知道發生了地震,可立即拉響警笛或採取切斷電源、關閉氣閥等措施,減輕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縱波與橫波都是地震波,為什麼要利用它們的傳播速度差異進行預警呢?這是因為橫波造成的地震災害要比縱波大得多,而傳播速度又比縱波慢,從而可以利用它們之間的時間差發出警報信息。但是,縱波與橫波傳播速度的差異較小,縱波約每秒6公里,橫波約每秒3.3公里,而且距離震中越近,時間差就越小,發出預警信息就更難。

如何利用致災地震動強度閾值來實現預警呢?核電站通常採用這種方法,通過建立地震動監測系統,當地震動幅度超過給定的閾值時,監控器報警並採取緊急措施,安全停堆,從而防止核泄漏。墨西哥、日本、羅馬尼亞等國家的一些重大工程,如水壩、核電站等都已建立了地震預警及處置系統。

總體來說,建立地震預警系統的地區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地震發生頻繁。如日本、台灣、墨西哥和美國加州都位於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活動比較頻繁;二是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地震預警系統對地震台網有嚴格要求,而且需要與相關行業和部門合作開發,如電視台、鐵道部門、工廠、醫院等等,都需要裝備相應的警報終端,才能發揮預警系統的功效,因此預警系統的部署成本很高;三是設防區域小,預警價值高。日本、台灣面積偏小,美國的地震預警系統主要在舊金山周邊區域。而且,這些防禦區域經濟相對發達,高科技產業密集,人口密度也大。

地震預警的局限性

儘管地震預警為人類減輕地震災難帶來了一束曙光,但就地震預警的原理而言,又有其必然的缺陷,具體有以下兩點:一是受預警範圍和時間的限制。預警系統的原理決定了其提供的應急時間是有限的,一般在10秒左右。在這段時間內,我們可以停止高速列車、從電梯撤離、終止或保護關鍵儀器和設備、將人員撤離到安全地帶等,但也僅限於此,不能把預警的作用一味誇大。越是接近震中,能提供預警的時間就越短,甚至預警與強地震波幾乎同時出現;離震中越遠,提供的預警時間越長,但意義也隨之削弱;二是遲報、不報或誤報。目前,這種系統還處於發展階段,地震預警因為求「快」,對地震大小、震源等信息的判斷不一定完全準確,存在很多遲報或不報等情況。但是,由於地震預測、預報尚處於科學探索階段,特別是短期與臨震預報的水平與社會需求仍相距甚遠。相比之下,地震預警的時間雖短,但其準確率卻相對較高。

現在,地震預警系統大體上仍處於搖籃階段,但發展中的這種系統還是十分有效的。例如,墨西哥城於1991年8月建立了向公眾發布地震警報的地震預警系統。1995年,格雷羅地區發生7.3級地震,地震預警系統在地震波到達墨西哥城前72秒發出地震警報,為地震緊急處置贏得寶貴時間,大大減少了墨西哥城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而日本則早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建立鐵路系統緊急地震監測和預警系統,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實時地震預警系統的國家。日本的國家地震預警系統也於 2004年試運行,當年10月,日本新澙發生7.0級地震,地震預警系統即有效運行,從而減少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我國是作為墨西哥、日本之後第三個具有公眾地震預警技術能力的國家。我國於2010年開始地震預警系統的技術攻關,2011年建成福建省地震預警示範系統, 2015年6月批准啟動《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2018年6月批准項目初步設計方案,目前項目正在建設中。計劃於2022年底完成全部工程建設和試運行。

- End -

來源:河南防震減災(ID:henandzj)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