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逼宮上位,大佬為她拋棄妻女,徐靜蕾的上位手段有多高明

紅茶加冰 發佈 2020-09-03T05:29:55+00:00

徐靜蕾離開娛樂圈的那些年,「中年油膩男」高曉松對她是念念不忘。在《曉說》這擋節目裡,他肆無忌憚。從「青樓女子」扯到「歐盟聯軍總司令」艾森豪,再從「幼時的北京大院生活」跳到「北加州」的陽光沙灘上,卻總是不忘記提起徐靜蕾。高曉松之所以如此挂念徐靜蕾,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她「大颯蜜」的性格。在《奇葩說》里,高曉松還專門解釋了「大颯蜜」是什麼?

徐靜蕾離開娛樂圈的那些年,「中年油膩男」高曉松對她是念念不忘。

在《曉說》這擋節目裡,他肆無忌憚。

從「青樓女子」扯到「歐盟聯軍總司令」艾森豪,再從「幼時的北京大院生活」跳到「北加州」的陽光沙灘上,卻總是不忘記提起徐靜蕾。

高曉松之所以如此挂念徐靜蕾,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她「大颯蜜」的性格。

在《奇葩說》里,高曉松還專門解釋了「大颯蜜」是什麼?

大颯蜜是什麼,不但長得好看,不但沒有公主病,而且你越大男子主義,我越愛你,你上街打架,我幫你續板磚,你上街茬琴,我幫你唱和聲,就是你叫人打成植物人,我養你一輩子。

總結起來,就是一個集美貌、大氣與局氣一身的女人。

這也就解釋了,當年徐靜蕾為何能讓一眾「京圈」大咖對她有求必應,就算被當墊腳石也毫無怨言。

一、19歲俘獲京圈大佬王朔,逼宮原配夫人上位

徐靜蕾的故事,得從1994年說起。

這一年,她和「京圈老炮兒」王朔走到一起了,當時她才19歲,還在「北影」讀大二。而王朔已經成家立業,並有一個6歲的女兒王咪。

諷刺的是,徐靜蕾後來回憶人生至痛,居然是在19歲被男友劈腿,她用了兩個字形容當時的心情「想死」。「當時是好難過啊,經過電影學院門口的河,我都想,我要跳下去。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失戀,也是最後一次......

在此之後,徐靜蕾的「三觀」盡毀,轉頭就和大自己16歲的男人王朔在一起了,並把這種「想死」的痛苦轉嫁到了王朔的夫人沈旭佳身上,進行逼宮。

多年之後,「京圈」大姐洪晃還把徐靜蕾如何逼宮寫到了博客里:

比如有一次,他的情人公開和他的夫人對峙,說:「我已經在你家大搖大擺出出入入,你就把他讓給我吧。

他夫人非常鎮靜地對這個比她小二十歲的姑娘說:「你不懂,我是他媽,你代替不了我。」在公眾場合,這位奉獻性的夫人也能夠大包大攬,把丈夫的錯誤全部攬到自己身上,「是我不好」,她說,「管他太嚴,難怪他經常出去耍鬧。」

沈旭佳想挽回家庭,奈何面對徐靜蕾種種「赤裸的挑釁」,還是沒能忍超過一年,最終鬧到離婚收場。

之後,便帶著女兒去了燈塔國。

沈旭佳當時有多痛苦,王朔在《和我們女兒的談話》里是如此寫道:即使將來聽到王朔的死訊,也會痛罵不已,不讓女兒參加他的葬禮。

1996年,與原配夫人沈旭佳離婚後,恢復了自由身的王朔,開始動用人脈為「小女友」徐靜蕾牽線搭橋,誓要將她捧紅。

王朔當時在國內影視圈的地位是舉足輕重,這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他業務能力出色。

不同於現在的娛樂圈,有關「影視劇」的話語權都落在能保障票房的藝人明星手中,在90年代都是作家和編劇說了算。

自從1988年王朔所寫的小說《頑主》、《浮出水面》和《橡皮人》等全部被拍成電視劇搬上銀幕後,他所參與編劇的影視劇,無一不是大火。

這使得王朔的名氣大振,有時候劇本都沒寫完,投資就上門了。

二是他人脈甚廣。

「京圈」那一票核心大佬,鄭曉龍、馮小剛、趙寶剛、姜文、葉大鷹、葉京、張元等人多是憑藉改編王朔作品,或者參與王朔策劃的影視劇成名。

可以說,王朔就是那個年代「京圈」的靈魂人物,也是公認的旗幟、領袖。

被班主任評價為「演技一般」的徐靜蕾十分幸運,搭上了處於顛覆時期的王朔,收割了一大筆王老師早些年靠人品和作品積累的紅利。

於是乎,徐姑娘的演藝事業一馬平川。

1997年,她在王朔的好友趙寶剛執導的電視劇《一場風花秋月的事兒》飾演女一號「呂月月」,一炮而紅。

打開路子與名氣後,她成為內地最早的青春偶像劇「鼻祖」,接連參演謝東的《北京愛情故事》、滕華濤的《新言情時代》、張元的《我愛你》、張一白的《將愛情進行到底》……這些作品的導演或者編劇,都跟王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憑藉《將愛情進行到底》飾演的「文慧」等角色,1999年徐靜蕾以位居第二的選票,當選為北京大學生評選的「最受歡迎的時代女星」,成為「國民初戀」與「玉女演員」。

2002年徐靜蕾顏值開始崩塌,她的演藝事業也陷入瓶頸,被「四大花旦」其他三位拋在後頭,想要轉型當導演拍電影。

此時王朔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從前,但不論是資本層面,還是演員等主創配置,他依舊盡心盡力幫助徐靜蕾。

導演處女作《我和爸爸》,雖然徐靜蕾掛著出品人、製片人、編劇、導演和女主等多重身份,但曾參與編寫過《鐵齒銅牙紀曉嵐》劇本的編劇史航先生,就扒過這部戲不少台詞都出自王朔之手。

甚至片中的,由葉大鷹所飾演的「爸爸」開餐廳的經歷,也是王朔早年的親身經歷。

就連參演該片的演員,葉大鷹、京文、張元、張亞東、姜文等「京圈」大咖,也無一不是王朔的人脈。

在眾多「京圈」大咖的幫助下,徐靜蕾憑藉《我和爸爸》一舉拿下第23屆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

2003年執導拍攝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主演是在《我和爸爸》客串過的姜文,當初還差點把「天王」黎明請來。

王朔與姜文的關係,那叫一個「好」。

姜文的導演處女成名作《陽光燦爛的日子》,是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改編而成。

2002年,王朔和姜文、葉大鷹以及另外兩個朋友,還在三里屯開了一間名為「非話廊」的酒吧;2005年,姜文為電影《太陽照常升起》資金感到懊惱時,又是王朔拉來「太合影視」的董事長王偉,砸了好幾千萬進去。

這關係,姜文能不幫忙嗎?

憑藉《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部電影,徐靜蕾又拿下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金貝殼獎和第二十五屆金雞獎最佳攝影獎、最佳美術獎等獎項。

二、造「才女人設」,三度創業撈金

就在徐靜蕾執導拍攝《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期間,一位名叫「木子美」的ID在博客(Blog)公開連載自己的「性愛日記」,一時間成為現象級話題。

「木子美」與「博客」,一躍成為當年的「年度熱詞」。

「木美子」事件令原本在國內網際網路發展平平的「博客」得以迅速發展,「玩博客」成為當時最新潮的一件事。

不僅是普通人,連明星也不能免俗。

在博客出現之前,大部分人只能透過「電視節目」或者「媒體採訪」來了解各位明星藝人。

這樣的方式在明星與大眾之間構成了一道「磨砂玻璃牆」,霧裡看花水中望月,信息的「不透明」顯得「明星」這個出現在大銀幕、小螢幕職業高不可攀。

而博客的出現,開始慢慢消解了這種「高不可攀」,徐靜蕾便吃到了這第一波的「紅利」。

2005年7月,有記者拍到徐靜蕾和張亞東牽手逛街的照片,兩人傳出緋聞。

但那個時候,張亞東與高圓圓已經在一起了,並且在4個月前的一次採訪,高圓圓還自曝與張亞東相戀五年,想要結婚生子。

一時間,有關「徐靜蕾、張亞東、高圓圓三角戀」讓眾人譁然。

憑藉這段「三角戀情」,徐靜蕾在2005年10月正式開通「博客」後,訪問量是高漲不停,文章的評論也絡繹不絕。

隨著她自稱為「老徐」並搖身一變成「話嘮」,事無巨細的把日常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通過「白痴日記」、「胸大無腦」等口語化的用詞在「博客」上表述出來,讓圍觀的群眾達到了集體共鳴。

起初各位圍觀群眾,只不過是想著通過「博客」見識一下大明星私底下過日子的樣子,但徐靜蕾完全把姿態放低,她會吐槽自己聽英語全靠猜、會直接放出素顏照.......讓別人容易對她產生是老朋友的錯覺。

畢竟在那個年代,演員發無濾鏡的生圖行為,以及滔滔不絕的說日常生活中的瑣事,是極其罕見的事情。

正是這些原因,在普通的觀眾眼中,透過徐靜蕾的「博客」,把她的人格通過自己的想像,瞬間就豐滿立體了起來。

於是乎,看她的「博客」就成為這些人網上衝浪的日常項目。

那段時間徐靜蕾每天用文字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例如112天創下1000萬的點擊率,刷新中國網際網路的歷史紀錄;憑藉點擊率登上Technorati的排行榜首,也是第一個登上該搜尋引擎榜首位置的中文博客。

由於點擊率過高,新浪還特意捧她為「博客女王」。

乘著「博客」的熱度,徐靜蕾也想著把「熱度(流量)」進行變現,於是開始了她的創業之路。

2006年3月,她先是成立「鮮花盛開影業」有限公司,然後通過兩種方式進行變現。

第一個是跟各大出版社周旋,最終選擇「中信出版社」合作出書《老徐的博客》並進行賣錢,首印10萬冊。

第二個是投資、並自導自演一部電影《夢想照進現實》。

根據《南方都市報》報導,這部電影是徐靜蕾的試驗之作,只是想測試一下有多少人通過她的「博客」去看這部電影。

因此,這部電影的投資成本只有600萬,製作團隊最大牌的人是徐靜蕾的「老相好」編劇王朔。

最終,這兩個投資都慘遭「滑鐵盧」。

根據南方某周刊調查稱,在上海最大圖書賣場上海書城,《老徐的博客》上架10天內僅賣出27本,一天賣3本不到;而在北京王府井新華書店,平均每天只賣4到5本。

徐靜蕾第三部執導電影《夢想照進現實》更慘,上映3天票房僅1.4萬元,有一場只賣6張票,半小時不到走了4個人。

唯一有賺的地方,是徐靜蕾通過「博客」的影響力,以及執導過三部電影,開始被冠上「才女」的標籤。

意識到無法「實體變現」的徐靜蕾,開始走上「廣告變現」的道路。

2006年7月,徐靜蕾自立門戶搞了一個名為「鮮花村」的網站做博客。

這個「鮮花村」其實把自己的「博客」內容搬過去獨家發布,並且邀請到王朔、韓寒、黃覺等好友,把文章獨家發布到「鮮花村」。

2007年4月,她又轉身去做電子雜誌《開啦》,據說首期廣告收入就達到100多萬元,預計一年廣告收入達到2000萬。

這個電子雜誌的特色是,徐靜蕾即當記者又當主編,並邀請她身邊圈子的眾好友,王朔、葉京、梁文道、羅點點,以及韓寒等人寫小說、寫專欄。

這次創業雖然比上次好,但也敵不過時代的「洪流」。

《開啦》創刊沒兩天,《羊城晚報》就編輯部就收到匿名郵件,大批《開啦》內容平庸、廣告貧乏和點擊率低。

《開啦》的廣告報價僅在5萬元左右,這意味著首期《開啦》廣告總計可能還不到50萬元。而且這是最受關注的創刊號,第二期的廣告收入可能還不如第一期。

雖然《開啦》的廣告客戶部經理楊文極力否認,但時間證明一切,4年之後徐靜蕾的《開啦》被迫停刊。

「鮮花村」這種博客也不用說了,在「微博」誕生之後就被時代給淘汰了。

2008年4月,徐靜蕾還在「東單市場」4樓租下了3間並排的門面,隨後打通進行裝修,開了一間名為「藍蓮花」的服裝店。

但由於自己沒啥「衣品」,進貨的時候又只按照喜好挑選,導致「叫好不叫座」。

於是該店陷入了進貨——積壓——打折——再進貨——再積壓——再打折的惡性循環。

結果這家服裝店開業才不到一年,就倒閉了。

真正令徐靜蕾賺得盆滿缽滿,事業進一步飛升,還是她的執拍的第一部商業電影《杜拉拉升職記》。

三、營銷取勝,晉升內地首個票房破億的女導演

2010年7月,徐靜蕾執導的第四部影片《杜拉拉升職記》在中國大陸票房突破一億,她也成為大陸首個票房破億的女導演。

這部電影的票房成功,完全體現了徐才女在「營銷」方面的天賦與能力。

電影還沒在開機,就先在網上搞了一波關於女主角的投票活動,吊足觀眾的胃口。

接著利用「名人效應」,邀來當時風靡時尚界和娛樂圈的好萊塢頂級造型師、最炙手可熱的「時尚女魔頭」Patricia Field(帕翠西亞-菲爾德)擔任影片造型執導。

還有籃球巨星「鳥人」克里斯·安德森的客串。

在電影宣傳前期,徐靜蕾開始以「大尺度」「激情戲」等,與自己先前一貫清純印象相差距巨大的標籤,進行一波又一波吸引眼球的宣傳。

當然,還少不了各種「因戲生情」「三角戀」的感情戲碼。

臨近電影上映,徐靜蕾更是一改往日低調常態,不僅把「和作家開房」、「與黃覺同居」這樣的老話題都拿出來首度回應,更大大方方地開口評價范冰冰等話題女王。

連續一個月,徐靜蕾頻頻接受採訪,每次都有足夠的猛料話題,霸占了各大媒體的娛樂頭條。

臨電影上映前幾天,網上又突然瘋傳一條名為「黃立行與徐靜蕾激吻過後起生理反應」的視頻。

作為男主角的黃立行,還特意做出回應。

上映宣傳期間,因為在精剪的宣傳片角色分量頗重的吳佩慈只占到了兩個模糊不清的遠景鏡頭,再加上在廣州、深圳等地沒有出席影片的宣傳活動。

又再傳出在戲內是閨蜜的徐靜蕾、吳佩慈戲外鬧不合,閨蜜情或已破裂。

如此「高頻度」的花式宣傳,再加上背後投資的是「DMG娛樂傳媒集團」,宣傳的途徑甚廣,《杜拉拉升職記》的票房自然也是不低。

2010年《福布斯》名人榜,徐靜蕾收入高達1720萬,綜合排名在第54名。

四、「才女」人設崩塌,「商人」徐靜蕾的喜與悲

《杜拉拉升職記》給徐靜蕾帶來不少收入,但卻沒帶來多少收益,相反還「虧」了不少。

這麼說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是在宣傳期間,為了霸占各大媒體的娛樂頭條,踩了不少當紅藝人明星與曝出不少猛料話題。

這引起其他明星粉絲的不滿,比較知名的就是「范爺」的粉絲。

二是徐靜蕾在《杜拉拉升職記》轉型之後,就有點「寡」了,不再那麼討人喜歡。

三是賺到錢之後,徐靜蕾沒有見好就收,繼續按照這個模式撈金。

2011年,徐靜蕾再次自導自演電影《親密敵人》,男女主角都是跟《杜拉拉升職記》同一批人。

這部電影投資的公司是她本人的「鮮花盛開影業」,投資只有4000萬,拍攝時長不足3個月。

徐靜蕾在出席《親密敵人》的首映時表示,靠賣版權和植入廣告差不多已經收回成本:「票房能有七八千萬我就很滿意了,就算只有4000萬我也滿意。

最終這部電影創造以小博大的奇蹟,拿下票房1.2億。

2014年,徐靜蕾力排眾議邀請剛歸國發展「小鮮肉」時期的吳亦凡、出演她自導自演的電影《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

事實再次證明老徐眼光的毒辣,該電影在2015年3月上映了8天便拿下2.7億票房,在同類片中一枝獨秀。

其中吳亦凡的粉絲貢獻顯著,上映期間全國各地粉絲自發包場超過200場,並積極在公眾平台推薦及宣傳。

接連製作了兩部「以小博大」的電影後,徐靜蕾也有點「飄」了。

2017年,徐靜蕾聯合「萬達影業」、「華錄百納」、「麻吉娛樂」等知名大公司投資,自己繼續執導電影《綁架者》。

有別於此前兩部「以小博大」的愛情電影,《綁架者》完全是一部她從未接觸過,充斥著暴力血腥、警匪角力的動作電影。

飾演該電影的女一號,是當時有著「票房女王」之稱的白百合飾演,為了邀請白百合出演,徐靜蕾還推薦了「猴菇品牌」的代言給她。

這部電影當時宣傳也是厲害,什麼綜藝通稿滿天飛,打著都是宣傳標籤都是:「才女」徐靜蕾+「票房女王」白百何=動作片《綁架者》野心 .....

在宣傳期間,連「萬達貴公子」王思聰也親自下場。

結果《綁架者》上映後,票房硬是沒破億元,口碑也直接敗光,更有媒體打趣道「王思聰站台也沒能拉上一把!」

由於《綁架者》的口碑與票房雙慘敗,讓大家重新審視了這位擁有「才女」稱號的徐靜蕾,才發現她所拍的電影評分一部比一部低,選擇演員的眼光也沒有想像那麼高明。

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更何況當時43的徐靜蕾,也遮不住她的法令紋與眼袋,最終連「顏粉」也被清空了。

得罪了投資者,又失掉路人緣的徐靜蕾再次轉型,擔任校園科幻題材網劇《同學兩億歲》的監製。

《同學兩億歲》的男一號朱致靈,女一號李庚希都是老徐「鮮花盛開影業」的簽約藝人,此外該公司還簽約其他95、00後的藝人。

徐靜蕾簽人的規則是「有戲上才給簽」——這也意味著,「鮮花盛開影業」會長期處於運營狀態,老徐也能一直擔任網劇的監製。

原本在2018年10月,由「鮮花盛開影業」投資,徐靜蕾監製的另一部網劇《一人之下》真人版就該開機,但卻因為種種原因推遲。

直至今年8月,官方公布《一人之下》真人網劇要進行全球演員海選,引起該作動畫粉絲的熱議。

五、「大颯蜜」徐靜蕾的上位(戀愛)之道

如果你串一下徐靜蕾的情史,就發現她要麼「愛才」(王朔,高曉松,張亞東,三寶,韓寒),要麼「愛材」(身材+顏值),比如後來的黃覺和黃立行。

從老炮兒文青,到ABC型男,老徐簡直是「行走的戀愛教科書」。

徐靜蕾之所以能一直遊走在男人堆中,當然是有她的特點。除了正文說的「大颯蜜」性格比較吸引「京圈」的老炮兒文青外,還有她的「大方」。

例如分手後,幫前任「京圈老炮兒」王朔買房。王朔也說過「我死後錢全歸她」這樣的情話。

老徐本人還親自透露,自己的前任男友黃覺和現任妻子結婚,是自己「催婚」的結果。

與現任男友(黃立行)的前任女友(楊乃文)大方同框出鏡,並邀請她為自己執導的電影獻唱主題曲《逃兵》。

前任楊乃文所唱的主題曲《逃兵》,還是現任男友黃立行擔任作曲和製作人。

在做客《鏘鏘三人行》時,徐靜蕾還直言:「我和我所有前任都是很好的朋友。」

而徐靜蕾另一項強大的技能,是把前男友的各位有頭有臉的好友,變成自己的朋友(人脈)。

2012年,作家韓松落寫過一篇文章,叫《城市女郎徐靜蕾》。

內容大概是,徐靜蕾之所以能成為徐靜蕾,是借了男性大腕的力,卻沒被他們控制,看見了他們的「才華」,又懂用得其所。

確實。

「才女」徐靜蕾真正有「才」的地方,是把一眾有才華的男人迷得神魂顛倒,再吸取他們身上的養分,完美自己想要一個又一個版塊的跨越。

從玉女演員、博客天后、書法家......到才女導演,從「老炮兒」王朔、張亞東、三寶、韓寒.....再到黃覺、黃立行,皆是如此。

關注@紅茶加冰頭條號,獲得更多娛樂圈爆文。

關鍵字: